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通用16篇)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3-07-23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通用16篇)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

  由于遭到敵人地方武裝的封鎖,井崗山時期的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紅軍戰士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自產的糧食不夠,且鹽、油等都十分緊缺),紅軍決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糧食,順道打探一些消息,帶點鹽、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回來。

  這樣的任務便落到了一些身強力壯的干部戰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紀小,個頭小,本不能參加挑糧任務,但因此時已是朱德的通訊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糧人員中的一個,便被破格選用了。

  從井崗山去茅坪的路是標準的羊腸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敵人還經常在途中伏擊設卡,因此挑糧十分危險。那時,朱德經常在晚上和毛澤東研究敵情與一些作戰方案,休息時間很少。為朱老總的身體著想,朱俊才多次勸他別去挑糧了,朱德總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東籍戰士(只記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歲)、一位湖南大庸籍戰士(不記得姓名了)商量怎樣才能讓朱老總不去挑糧。那個姓李的山東戰士說: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不就行了?沒扁擔朱老總怎么挑?!朱俊才一聽,這主意不錯,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糧用的毛竹扁擔,趁夜送到了山下約15里外的一個叫毛四明的農民家里藏了起來,并告訴他,這扁擔放在家里誰也不要說。

  回到井崗山上時已快晚上12點了,朱俊才心里特別高興:這下朱老總可得好好歇歇了。沒想到,過了幾天后,朱德見找不到扁擔,急得逮人就訓。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總不能挑糧了;害怕的是萬一露餡,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過來,對他說:走,跟我去山下走走。兩人來到山下,朱德直奔幾個老鄉家,最終還是找到了被藏了幾天的扁擔。后來,朱德下山挑糧前,借毛澤東的毛筆,在扁擔的里面寫了幾個字"朱德扁擔,不能亂拿",這才高高興興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辦了錯事,心里不踏實,便主動承認了藏扁擔的事。朱德聽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們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樣要吃飯穿衣,為什么你們能干我不能干啊!◆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2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要好好學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練習六》圍繞本單元內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重、難點: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3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7.齊讀描寫朱德形象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拓展: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戰士們對朱德的敬愛)

  (3)后來,戰士們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士一起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疑,現在解決:

  (1)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朱德為什么要挑糧?

  (3)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帶領隊伍和毛澤東同志會師?

  二、總結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

  2.總結朱德同志身上的優良品質。

  三、布置作業

  回家把朱德的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

  板書:

  戰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

  同甘共苦

  我的聽課反思:

  符老師教態很自然,很會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但通過老師設計的精美幻燈片和精心的引導和提問,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課堂上,整堂課都是書聲朗朗,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的各個環節之間銜接合理、自然,時間把握非常好。設計的拓展問題相當好,并引導學生作答,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使學生訓練了說話、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13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學重點: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山上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學反思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教學時,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讓學生逐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格魅力。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紅軍革命根據地軍民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受到光榮的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

  1、 認識17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文中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紅軍革命根據地和與朱德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出示扁擔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6 朱德的扁擔。

  3、 齊讀課題,讀準輕聲音節“扁擔”。

  4、 針對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發言。

  二、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讀一讀,幫一幫。

  3、教師抽讀: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5、 指名分段讀課文,大家評價。

  6、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著默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7、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自主質疑。

  8、 齊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卡片。

  二、 介紹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介紹朱德,朗讀歌謠。

  1、學生自主匯報搜集的朱德的資料,教師補充。

  2、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

  3、出示歌謠,學生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4、過度:

  聽到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傳以久的朱德扁擔的故事。

  三、 感悟課文。

  1、出示扁擔圖片,朱德用這根扁擔做什么用呢?

  (挑糧上山。)

  2、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

  (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讀出相關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齊讀。)

  3、出示朱德挑糧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1) 學生讀句子,說說你理解了什么?

  (2) “滿滿”一詞,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饋。學生齊讀課文。

  7、朱德和戰士們是怎樣挑糧的呢?

  (1)指名朗讀。

  (2)分組表演挑糧的過程。

  (3) 自由組合表演。

  8、戰士們這么做有沒有阻止朱德挑糧呢?默讀課文,指名反饋。

  9、教師小結:

  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他。

  10、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第三課時

  一、 復習。

  用自己的話說說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

  二、 學習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說詞,看誰說的多。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師范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評學生的書寫。

  三、 豐富詞語庫:

  情不自禁 解決 浩浩蕩蕩 醒目

  四、作業:

  聽寫字詞。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6

  教學要求: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要求: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

  教學要求: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生字詞的學習和理解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投影片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的一二兩個自然段。

  3、指導書寫生字:守、攻、必、

  教學重難點: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圈出生字,描紅,并認讀。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教讀:扁擔的“擔”是輕聲

  你見過扁擔嗎?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仔細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扁擔上寫著“朱德記”三個字

  (3)、“記”就是記號、標記,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對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5)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爺爺是一位總司令,他還要扁擔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課文,從文中來找一找答案吧

  2、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詞,根據學情,指名同學做“小老師”領讀幾個重點詞:

  井岡山根據地、粉碎、儲備、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嶺、勸

  (2)四人小組輪讀課文,同學間互相正音。

  (3)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讀懂的;

  a、我知道因為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起去挑糧;

  板書:挑

  b、我了解到戰士們怕朱德累壞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板書: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

  板書:做

  (5)、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你覺得課文哪一段寫的最有意思、讀下來讓你腦中的問題最多?(引導學生質疑)

  (6)、指名讀第3段,其余人邊聽邊想:讀了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會質疑;a: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

  b:朱德同志為什么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

  c: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5、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切入口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為什么堅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糧,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咱們就必須要來仔細讀一讀課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讀第一段,看看讀了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據生的回答,隨機講解“會師”(并隨及簡介背景);

  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這兒就是指朱德同志帶領的隊伍與毛主席帶領的隊伍會合在一起了。這時隊伍壯大了,戰士們多高興呀!

  (3)、引讀第二句:讀了這一句,你看出什么來了?

  (紅軍所處的位置很危險)

  (4)、想象一下:山上的紅軍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指名學生說。

  b、學習第二自然段:

  (1)、邊讀第二自然段,邊用“——”畫出描寫去茅坪挑糧所遇到困難的句子,可在重點詞下做記號。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會有多遠?

  聯系生活:我們去城北公園玩,大約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園這么遠的路。

  “山高路陡”:師在黑板上畫出“高山”的簡筆畫,讓生體會山的高、險。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會怎么陡峭,紅軍戰士在這樣的山路上挑糧行走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士們;下雨天,紅軍戰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士們

  ……

  (4)、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士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6)、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6.小結:通過學習這二段,我們知道山高路陡,挑糧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士們卻無所畏懼。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己認真讀書,已經解決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處咱們下節可再來學習。

  7、學習3個生字

  守、攻、必、

  重點:“必”的筆順及占格情況

  8、完成課堂作業,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4、學寫生字:攻、必、產、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③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①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③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課堂練習:

  指導書寫有關生字::攻、必、產、勸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⒈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⒉復習生字詞,進入課內練習。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 記( ) 桃( )

  戴( ) 紀( ) 挑( )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 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板書:

  朱德的扁擔

  挑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挑糧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做

  藏 連夜 趕

  教學設想: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們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我們緊扣住“朱德的扁擔”這一看似平常卻又不平常的扁擔,從學生的好奇入手,以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之處著眼,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到紅軍戰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難、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8

  王麗軍老師的《朱德的扁擔》執教得扎實、細膩、有效,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隨文識字,將生字教學穿插在課文中,設計巧妙。

  一、斜風細雨,夯實基礎

  本科識字量大,詞語理解也有難度,王老師獨具匠心地利用圖示幫助孩子們理解。比如學到“山高路陡”這個詞語,借助簡筆畫,學生理解的詞意。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并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小學語文課標中》指出: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各種識字機會主動認字,力求識用結合,要運用多種方式識字。

  王老師就非常注重這塊教學,板書課題“扁擔”就要求孩子們一起書空,加強記憶。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老師講解來回一百多里的距離,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確定,大概是來回太遠的距離)問:“山高路陡”和“山高路遠”意思一樣嗎?突出一個“陡”字。問:你們爬過山嗎?感覺怎樣?你們空身爬山都覺得累,那再挑上一擔糧食,走那么遠的路又會怎么樣呢?(很辛苦)

  不僅如此,在這里還可以聯系第一自然段中當時的形勢,讓學生明白不僅是距離遙遠,地勢條件差,而且還面臨著敵人攻擊的危險。)在這個基礎上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體會這個路途的艱險。第二自然段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挑糧食路途艱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體會去挑糧食的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這是因為路途艱辛。這樣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挑糧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著再聯系他們平時爬山時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擔上糧食就更艱難了。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情感體驗使這個難點很好地解決了。

  王老師的這節課的教學很“扎實”和很有“語文味”,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我想,作為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就應該重點抓好學生的字、詞、句的學習,抓好朗讀訓練,讓學生寫一手漂亮的漢字,正確運用所學過的漢字,努力讓課堂書聲瑯瑯,充盈著鮮活的有效的對話這才是我們所應該追尋的。王老師教態很自然,很會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但通過老師設計的精美幻燈片和精心的引導和提問,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課堂上,整堂課都是書聲朗朗,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的各個環節之間銜接合理、自然,時間把握非常好。設計的拓展問題相當好,并引導學生作答,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使學生訓練了說話、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9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挑、爭”這十個生字。二,教學重點:讀通全文、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挑、爭”這十個生字、學習1、2自然段

  3、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學寫“必、守”。

  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通過朗讀,會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情,并結合自己的感悟,體驗人物的品質的能力。

  情意:通過朗讀理解,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三課,誰來讀一讀課題?是誰的扁擔?在讀“扁擔”一詞是應改注意什么?

  誰再來讀一讀課題?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復習生字

  1、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先來考考你,你能把這些生字讀準確嗎?

  出示:勸、爭、攻、守(讀準字音,給繩子找找朋友,“攻”和“守”是一對反義詞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出示井岡山會師圖,介紹: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我們的課題是《朱德的扁擔》,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

  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出示這一節)

  放大: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抓住詞語:儲備(理解詞語)

  ⑵自由讀讀剩下的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

  抓住詞語: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理解詞語)(出示圖)

  盡管這么困難,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2、重點學習第三小節

  過渡:我們都知道,朱德爺爺可是我們解放軍的……(總司令),可是,他卻和戰士們一塊兒挑糧食,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找一找。

  ⑴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這里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滿滿的”一詞讀懂了什么?)

  我們能不能懷著一種對朱德爺爺敬佩的語氣讀好這句話呢?  齊讀。

  ⑵戰士們看到朱德爺爺這樣做,他們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讓我們代替戰士們勸勸朱德爺爺吧,誰愿意先來勸的? 指名說。

  師: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勸,他總是不肯,堅持要去挑糧食。

  實在沒辦法了,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這個辦法行不行呢?(不行)

  為什么?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不料)

  不料是什么意思呢?

  ⑶過渡: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他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⑷是的,你們看,這就是朱德爺爺當年用過的扁擔,據說朱德爺爺在刻完了“朱德記”這三個字后,還笑著對戰士們說,你們以后誰要是再偷我的扁擔,我可要批評了。這話引得戰士們都笑了。小朋友們想一想,戰士們這時候心里會怎么想呢?

  出示:大家見了,心里想:                       。

  ⑸是啊,朱德爺爺這種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誰來讀一讀?

  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過渡: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爺爺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總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好這一小節。

  3、拓展延伸

  ⑴學完了課文,你想對朱德同志說些什么?

  ⑵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等課外書。

  三、生字教學

  必:心上一撇。第三筆點偏左一點,第四筆撇要重筆輕收。

  守:家內空空寸來守。上大下小,寶蓋頭稍寬,“寸”的橫畫短,寫在橫中線上

  教學反思

  開發區實驗小學   王亞

  《朱德的扁擔》是繼《要好好學字》又一篇介紹國家領導人的課文,它  圍繞“扁擔”這一種常見的器物寫出朱德的故事。

  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全篇課文圍繞“挑糧”這一中心展開,突出了“扁擔”的故事,給人深刻啟發。

  課文一開始,我首先交代時間的背景和當時的形式。第一自然段雖然只是簡單幾句,卻是不可缺少的,為下面描寫監守革命根據地、挑糧做作了準備。在第二自然段里,主要寫了紅軍戰士為了堅守革命根據地,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而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程又長又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我在教學這句話時,重點講解“可是”意思是雖然挑糧有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仍然爭著去,誰都不后退。“每次……都……”說明戰士們哪一詞都毫無例外地搶著去,尤其一個“爭”字,表現了戰士部位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戰士們一道去挑糧。”這一句話表達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一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說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現了他和戰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這一句表現了朱德同志挑糧的決心。這里,我著重讓學生理解幾個重點字詞: “藏”說明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連夜趕做”則表明了朱德同志既不誤明天的挑糧 ,又有決不退出挑糧隊伍的意思。而“朱德記”則含蓄地暗示了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對他的關心,這三個字是對戰士們好心的回應,也是自己堅持挑糧的決心的表露,使戰士們越發敬愛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擔了。經過對這些重點的學習,人物的高尚品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課文的含義也更加理解了。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2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們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我們緊扣住朱德的扁擔這一看似平常卻又不平常的扁擔,從學生的好奇入手,以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之處著眼,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到紅軍戰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難、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生字詞的學習和理解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投影片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的一二兩個自然段。

  3、指導書寫生字:守、攻、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圈出生字,描紅,并認讀。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教讀:扁擔的擔是輕聲

  你見過扁擔嗎?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仔細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扁擔上寫著朱德記三個字

  (3)、記就是記號、標記,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對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5)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爺爺是一位總司令,他還要扁擔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課文,從文中來找一找答案吧

  2、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詞,根據學情,指名同學做小老師領讀幾個重點詞:

  井岡山根據地、粉碎、儲備、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嶺、勸

  (2)四人小組輪讀課文,同學間互相正音。

  (3)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讀懂的;

  A、我知道因為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起去挑糧;

  板書:挑

  B、我了解到戰士們怕朱德累壞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板書: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

  板書:做

  (5)、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你覺得課文哪一段寫的最有意思、讀下來讓你腦中的問題最多?(引導學生質疑)

  (6)、指名讀第3段,其余人邊聽邊想:讀了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會質疑;

  A: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

  B:朱德同志為什么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

  C: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5、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切入口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為什么堅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糧,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咱們就必須要來仔細讀一讀課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讀第一段,看看讀了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據生的回答,隨機講解會師(并隨及簡介背景);

  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這兒就是指朱德同志帶領的隊伍與毛主席帶領的隊伍會合在一起了。這時隊伍壯大了,戰士們多高興呀!

  (3)、引讀第二句:讀了這一句,你看出什么來了?

  (紅軍所處的位置很危險)

  (4)、想象一下:山上的紅軍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指名學生說。

  B、學習第二自然段:

  (1)、邊讀第二自然段,邊用畫出描寫去茅坪挑糧所遇到困難的句子,可在重點詞下做記號。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會有多遠?

  聯系生活:我們去城北公園玩,大約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園這么遠的路。

  山高路陡:師在黑板上畫出高山的簡筆畫,讓生體會山的高、險。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會怎么陡峭,紅軍戰士在這樣的山路上挑糧行走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士們;下雨天,紅軍戰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士們

  (4)、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士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6)、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6。小結:通過學習這二段,我們知道山高路陡,挑糧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士們卻無所畏懼。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己認真讀書,已經解決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處咱們下節可再來學習。

  7、學習3個生字

  守、攻、必、

  重點:必的筆順及占格情況

  8、完成課堂作業,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4、學寫生字:攻、必、產、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③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①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③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課堂練習:

  指導書寫有關生字::攻、必、產、勸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⒈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⒉復習生字詞,進入課內練習。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記桃

  戴紀挑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我們。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3

  一、課文簡析

  本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表現出大家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二、生字及筆畫(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會師: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一處會合。紅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全稱中國工農紅軍。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研究:商討;考慮。不料:沒想到,沒有預先料到。敬愛:尊敬熱愛。

  五、近義詞

  帶領——率領、會師一會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討、越發一更加、敬愛一愛戴

  六、反義詞

  敵人——朋友、常常一偶爾、不料一果然、敬愛一厭惡

  七、多音字

  擔:dān(擔當)(擔任)、dàn(擔子)(重擔)難::nán(難道)(難處)、nàn(難民)(責難)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紹紅軍去山下挑糧的情況。第三段,寫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戰士們把朱德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同志又找來了新扁擔。第四段,寫戰士們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了。

  九、課文分析及提問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擔藏了起來。他在又找來的扁擔上寫上這五個字,表明了他挑糧的決心,也表現了他跟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

  2.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動,所以更加敬愛他了。

  3.戰士們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擔藏起來?

  因為戰士們關愛朱德同志,不想讓他過于勞累。

  4.朱德同志為什么又找來一根扁擔,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這么做是為了表明這是自己的扁擔,不讓戰士們再藏起來,這樣他就又能和戰士們一起挑糧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樣的品質?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

  6.說一說,為什么大家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了。

  因為戰士們通過“藏扁擔”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愛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十、練習

  給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擔、志、伍、澤、敵、陡、難、爭、仗、疼、料、敬。聽寫詞語:扁擔、同志、隊伍、會師、紅軍、戰土、帶領、來回、白天、起來。形近字組詞:伍(隊伍)、五(五個)、戰(戰士)、站(站立)、士(護士)、土(土地)。詞語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糧食、藏扁擔。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4

  片斷一:

  師: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擔?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之后交流)

  生:(齊)因為心疼他

  師:為什么心疼?

  生1:因為“他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課文原話),所以讓人心疼。

  生2:他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覺在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

  師:只有一個晚上是這樣嗎?

  生:(齊)不是,是很多個晚上(是整夜整夜)。

  師:每個夜晚戰士們在睡覺而朱德同志卻在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真的很辛苦,確實令人心疼啊1

  生3;他還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他多辛苦啊

  師:是阿,白天他和戰士們一起挑糧,晚上還要研究作戰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讓人心疼。(做出心疼狀)

  生4:挑糧時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腳都磨出血泡了。

  師:看了真讓人心疼。

  生6:爬山時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師;心疼啊。(雙手緊握捂住心窩,表情凝重)

  生7:太陽曬得他的臉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臉也黃了。

  師:的確讓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窩也深深地陷下去了。(邊說邊用手在眼睛上比劃)

  片斷二:

  師:因為心疼,戰士們藏起了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

  生2:他還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大家見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師: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再藏一根(生齊:他還會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給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減活。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3;朱德白天要挑糧,晚上還要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沒有了扁擔他還要去那么遠的地方找,找不到還要做,不是活更多了嗎?

  師;你的心真細,戰士們肯定也是這樣想。

  生4;藏了扁擔,朱德更辛苦了。因為他白天要挑糧,晚上還要整夜整夜研究,沒有了扁擔他還要跑更遠的路去找,或者鋸木頭做,這樣他不就更累了嗎。

  師:好一個“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戰士們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結:戰士們藏扁擔是因為心疼朱德,不藏扁擔更是因為(生齊:心疼他!)

  反思: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心疼"一詞所包含內容的感悟竟然這樣豐富多彩,這樣的具有立體感,無疑體現了語文學習中生活化經驗在孩子大腦中的積淀,有對日常生活直觀形象的觀察到運用抽象思維詞語的概括描述,說明生活與語文的緊密聯系,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孩子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2、低年級學生易受教師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自身的情感,情緒來感染和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文本所敘述的事情當中去,體驗角色的情感。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這兩項隱性的課程資源如果挖掘運用的好,不僅課堂氣氛得以調動,而且還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他們的思想就會豐富起來。

  3、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這樣活躍,體驗這樣豐富,得益于課外閱讀的積累。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如何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豐富經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學生入校就開始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行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積累語段、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積極地運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4、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文本進行細讀,在細讀中抓住文眼(即:關鍵詞或句)引領學生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善于傾聽,在傾聽中抓住學生思維閃光處進行引導,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其思想并積極交流的舞臺,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獲得師生的共同成長。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5

  說教材

  《朱德的扁擔》是本學期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新增加的一篇課文。本文講的是在1928年,紅軍初建時期,在國民黨竭力“圍剿”的特定環境下,廣大紅軍戰士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而到茅坪去挑糧食的故事。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卻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的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場面。課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出革命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揭示當時的背景和形勢。(這個自然段我將它放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來解決。)第二自然段敘述了紅軍戰士們爭著到茅坪去挑糧。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講了朱德加入了挑糧的隊伍,戰士們怕他累著,藏了他的扁擔,但他又連夜做了一根,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尊敬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挑糧食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學的重點。要從中體會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和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三、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卡片

  說教法和學法

  一、想象拓展,發展學生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啟發學生借助教材展開想象,并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內心,從吸收至傾吐,發展學生的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指導他們的生活。

  二、結合實踐,培養學生能力

  開展了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到圖書室查閱、詢問家人搜集朱德的有關資料,使朱德這一偉人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這樣不但使學生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而且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在第一課時,結合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師講述了本文的時代背景,并通過學生的自讀,教師的點撥明確了此時紅軍所處的嚴峻形勢,即“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是敵人。”堅守陣地相當的困難。第二課時,在這個基礎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學。導入時主要是復習一下上堂課的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做準備。

  教師提問: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說出當時堅守陣地困難重重即可)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當時真的是形勢嚴峻,紅軍戰士們在這個情況下要堅守陣地真的是非常困難。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一)第二自然段解讀

  (有因才有果,正是因為糧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會有這個故事的來源,所以首先要學生明確糧食的重要性。)

  1、出示“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學生自由讀后師介紹:由于遭到敵人地方武裝的封鎖,井崗山時期的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紅軍戰士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自產的糧食不夠,且鹽、油等都十分緊缺),紅軍決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糧食,順道打探一些消息,帶點鹽、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回來。從中學生明白糧食當時是很緊張的,挑糧是必須的。

  2、出示“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問:“抽出”什么意思?(即挑選的意思)

  如果你是紅軍的領導你會抽出哪些人去?(身強力壯、力氣大)為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講解來回一百多里的距離,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確定,大概是來回太倉的距離)

  問:“山高路陡”和“山高路遠”意思一樣嗎?突出一個“陡”字。

  用簡筆畫表示出“陡”的意思。

  問:你們爬過山嗎?感覺怎樣?你們空身爬山都覺得累,那再挑上一擔糧食,走那么遠的路又會怎么樣呢?(很辛苦)

  (不僅如此,在這里還可以聯系第一自然段中當時形勢,提一下不僅是距離遙遠,地勢條件差,而且還面臨著敵人攻擊的危險。)

  在這個基礎上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體會這個路途的艱難。

  第二自然段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挑糧食路途艱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體會去挑糧食的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這是因為路途艱辛。這樣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挑糧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著再聯系他們平時爬山時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擔上糧食就更艱難了。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情感體驗使這個難點很好的解決了。

  這么艱難的事情,為什么大家都爭著去做呢?

  從這里學生就能體會出紅軍戰士不怕苦難大無畏的精神,這個就是紅軍的精神。指導朗讀,把戰士們爭著去挑糧的那種感覺讀出來,進一步體會戰士們的精神。

  (二)、第三自然段解讀

  1、(出示圖片)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問:大家看誰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著這幅圖片你能在課文中找到用來描述的句子嗎?

  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讓小朋友看看朱德的裝扮與其他戰士們有沒有不一樣?并體會“滿滿”這個詞語說明了什么?

  (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下當時朱德同志的年齡,以及當時的職務是紅軍的軍長,初步感知朱德與大家的不同之處。)

  2、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道),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要求學生說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是把自己也當作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在這個基礎上指導朗讀)

  小朋友看到朱德爺爺這么辛苦覺得心疼嗎?戰士們也是和大家一樣。

  設計說話練習:如果你是紅軍戰士,你會怎么勸朱德?聽聽朱德會怎么回答?

  (勸說的時候可以適當點撥,點撥小朋友結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勢條件說說路途的艱辛以及險惡。并且結合上一句“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來說。)

  之后出示這句話: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指導朗讀,體會其中戰士們對朱德的關心。

  (可是朱德同志卻不聽大家的勸說,他依然要去挑糧)

  3、出示扁擔圖

  看,這就是朱德挑糧食用扁擔。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朱德記)

  (1)理解“記”是記號的意思。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輕聲讀后面的課文。聯系上文勸說內容繼續。

  (3)戰士們勸說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書:戰士藏扁擔)為什么要這么做?(板書:尊敬熱愛)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書:朱德做扁擔)為什么這么做?(板書:同甘共苦)

  這個自然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精神。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更有效。通過讓學生了解雙方的行為意圖,從每個角色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體會到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這樣有了換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師填鴨式的說教要好多了。

  4、引讀:大家見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通過填空,加深剛才體會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三、拓展延伸

  選一題:1、講一個朱德的故事。

  2、講一個革命領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堂課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說板書

  13、朱德的扁擔

  戰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做扁擔同甘共苦

  本教學板書是為了落實教學難點所服務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過“扁擔”來達到情感的升華,突破這個難點就能夠體會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精神品質,以及戰士們對朱德的尊敬熱愛之情。

  說特色

  1、設身處地,主動思考。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自己的身邊去發現,去對比,加強對當時革命狀況的了解,從而引發對革命事業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2、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另一個重點就是“扁擔”,始終抓住“扁擔”,從戰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記”三個字,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0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古時候,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分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圍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畫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大事。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啊!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課文里的一個“找”字,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四、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8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1)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士擔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的故事(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爭論的故事》說課設計(精選12篇)

    【說教材】《爭論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它將清代笑話集《笑林廣集》中的一則笑話自然地結合于師生對話的場景中,同時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巧妙地蘊含其中,發人深省,寓教于樂。...

  • 25 爭論的故事(精選16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5課《爭論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 維生素C的故事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9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了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

  • 維生素C的故事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理念】一堂課,教學的主線最好清晰一點,主要問題最好精簡一點,否則,學生的精力和智慧就會在不斷環節轉換和問題切換中消耗掉。所以,本課教學主線清晰:圍繞發現感受偉大;主干問題很明顯,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探究性閱讀,抓住一句話...

  • 森林的故事(精選13篇)

    目標: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和它所表現的形 象、內容。 2、能理解簡單的譜號圖,嘗試看譜聽音樂。 3、大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森林里各種小動物和大獅子的 形象。...

  • 小兔的故事教案(通用7篇)

    活動目標: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2、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 老樹的故事教案(通用5篇)

    一、課前談話1.引入:孩子們,上周六我們去哪了?(出示課件中的照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預測:孩子們看到課件中的照片會很激動,鼓勵他們自由地說一說。...

  • 維生素C的故事(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教學重難點:感悟人物的真實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教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復習檢查,激趣導入讀題復習(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維生素c有什么作用...

  • 爭論的故事(精選14篇)

    爭論的故事(第一課時)錦豐中心小學 施宏宇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教學過程:一、導入1.(先板書課題)今天施老師帶來了一個爭論的故事,希望同學們喜歡。...

  • 《維生素C的故事》作業設計(精選15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62一、 看拼音寫詞語lù chéeng quē fá jiān kǔ hún shēn wú lì( ) ( ) ( )( )wù zhì shi liòng wēi xiǒn yòu jīng yòu xǐ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艱( )...

  • 《維生素C的故事》(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過程與方法:讀書,小組合作討論;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課文人物情感和內心世界。...

  • 老樹的故事(通用17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認識本課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樂”,生字組詞并造句。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情感目標:學習本課,了解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識,培養環保知識。...

  • 笨耗子的故事(精選2篇)

    花園新村幼兒圓 馬莉一、活動目標:1、感受由于語氣、語調、音韻節奏的不同,使語言產生優美而動聽的效果,激發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2、在仔細傾聽詞句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詩詞主要情節、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評比之情。...

  • 《達爾文的故事》閱讀答案(精選2篇)

    達爾文是英國的博物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關于達爾文的故事有很多,你想知道嗎?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達爾文的故事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達爾文的故事閱讀材料達爾文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喜歡觀察花...

  • 由《維生素C的故事》想到的(精選15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3作者:王震震 我們三年級有篇課文就是《維生素c的故事》。講的是哥倫布帶領船隊航海時,船員很容易得一種叫做“海上兇神”的怪病,為了不拖累大家,患病的船員就留在了一個荒島上。...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本在线 | 久久久成人影院 | 免费国产乱码一二三区 | 插吧插吧综合网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 91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暖暖视频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超碰97国产 |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青青成线在人线免费啪 |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全过程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 | 国产精品4 | 色爽爽爽 | 亚洲第一偷拍视频 | 免费一级特黄 |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二百 |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观看 | chinesefreexxxx麻豆| 国产99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的视频图片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 五月色丁香婷婷网蜜臀AV | 亚洲视频管| 剧情演绎国产在线视频 |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 黄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看国产一区 | 久久精品性视频 | 91美剧天堂 | 亚洲欧美在线另类 |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久艹人人艹视频 | 国产精选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