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識字2教學設計(精選2篇)
第三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
識字5
教學要求
1.會讀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通過朗讀略知句意。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諺語的興趣。增長學生課外知識。
重難點、關鍵
1.能熟讀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規范書寫8個生字。
2.正確理解課文內涵,培養熱情幫助他人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人多力量大”。培養學生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的好習慣。
2.借助字音,熟讀課文。增強學生對諺語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音卡片,教師自畫圖片,多雙筷子,多條繩子
教學過程
一、由圖導入,揭示主題
1.教師出示一幅圖,三個小動物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拉東西。問題:他們能把東西拉得動嗎?分組進行討論。
2.老師用一樣物體,讓三個小朋友分別向三個方向拉。經過動手操作后,知道三個人向各自的方向是拉不動物體的。
3.再次展開討論:為什么他們拉不動,應該怎樣才能拉動?學生各抒己見,知道三個人一條心朝同一個方向拉才行。
4.教師引導: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學生再次討論,得出“團結”的力量最大。
二、生動形象,掌握知識
1.老師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讓學生思考、討論,通過這個故事知道了什么?
2.教師總結:愚公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搬不動兩座山的。可是許多人不停地幫助,就能將大山移走,,這也是“團結”的力量。
3.學生理解后齊讀“人心齊,泰山移”,學生討論后一句“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的含義,給點明中心的學生予以表揚。
4.教師可舉例引導、深化。
5.齊讀“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重音在“多”與“廣、高”。
6.教師拿出一根筷子,先讓一位同學折一折,看能不能折斷,再拿一把筷子讓學生折。同學們觀察變化。試著說說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道理?(小組討論)
7.分組朗讀”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8.教師利用“一張紙與一本書”來做試驗,讓同學們觀察用同樣的力氣吹一張紙與吹一本書,效果會有什么不同。大家說出兩者的區別。
9.教師:如果把紙張改為樹木,道理也是一樣的,學生齊讀。
10.給學生一些繩子,讓學生通過設計出的試驗,來證明“線多搓繩挑千斤”這句話。
11.各組學生總結試驗結果,再次總結出團結的力量。
12.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畫畫比賽,一組同學只能用一朵花來比表示春天,另一組同學可用五顏六色的花來表示春天。
13.展示學生作品,讓大家觀看,哪一種畫更能展示美麗的春景.
14.學生深刻理解:”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并朗讀.
三、借助字音,熟讀課文
1.學生利用生字注音,自讀課文,要求比原來更加流暢。
2.檢查自讀情況,注意正音。
3.小組比賽,哪一組讀得最好。
四、回顧新課,加深認識
1.這節課,我們通過做實驗,畫畫、聽故事,學習了這么多諺語。這些諺語讓我們看出了“團結”的力量有多大。告訴我們平時,當他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只有與朋友們友好相處,團結合作才能做一位健康、合格的新世紀小主人。
2.再次朗讀課文,會背的站起來背。
作業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熟讀本課諺語,對要求會認的字能正確掌握字音。
2.正確規范地書寫8個生字,注意與形近字的區分,不寫錯別字。并能給生字組詞。
3.結合已學生字,學寫本課部分諺語。
教具準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請同學讀上節課學過的諺語,個別讀,小組讀。
2.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個什么道理
3.指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學寫生字
1.學生先自讀這些生字,仔細觀察,找出簡單識記的方法。
2.學生書寫,教師檢查、指正。
三、看看寫寫
1.出示拼音句子,請同學們拼讀,并直呼,能說出完整句。
2.根據拼音寫句子。
3.教師再結合課文,出一些看拼音的詞句,讓學生學習。
四、課堂鞏固
1.教師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字形、字音。
2.讓學生給這些生字組詞。
3.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板書設計
識字5
人泰山移,計謀廣
柴火焰高
筷子多難折斷
樹不怕風
線挑千斤
花春滿園
教學后記
第三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2
課前預習
1、拼讀生字。
2、仔細看圖,試讀課文,圈出生字。
3、給生字注拼音。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生字,掌握字音,認清字形。
2、從圖入手,培養學生多想多說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重難點、關鍵
1、熟練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學生說話能力。
教學準備音節卡片、收集相關圖畫。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出示彈鋼琴畫面)。瞧!;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誰用簡單的話來說一說?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做些什么?
板書:識字2。
二、初讀生字,掌握字音
1、教師出示音節卡片,個別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法。
2、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聯系音節,直呼字音。
3、以開火車方式熟讀生字,注意字音、字形相結合。
三、從圖入手,教授新課
1、觀察書本第一幅插圖,想想,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學生先自己試著看圖說,教師引導),象棋用“下”,下象棋。
2、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這幅圖較難,應指導學生分成兩人來說,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衣著、物體,聯系生活實際。可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3、師生共同評議,得出詞組:唱京戲、拉二胡。還可引導學生想像:能唱的不單是京戲,但二胡只能用“拉”,為什么不用“彈”呢?
4、出示第三幅圖,該圖較簡單,引導學生從小姑娘的動作去思考,認真想想她在干什么?
5、學生觀察么四幅圖,教師可適當講解:航天飛機的模型簡稱為“航模”。有條件的,可拿出航模實物,加深了解。
6、學生在說第五幅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裝多方位思考:電腦不但可以學,還可以“打”“玩”等!要注意引導學生裝發散思維。
7、共同觀察第六幅圖,同桌互相討論。如有學生說出“看天氣、種花草”不能說是錯,應先給予肯定,并激了學生思考 天氣, 花草,還可用什么動作詞語來搭配。
8、教師出示“練書法、畫圖畫、彈鋼琴、養金魚”的畫面,學生小組內展開討論、評議。
9、派小組成員上臺填寫,大家共同指正,教師要注意答案的多樣化,應結合日常生活來評定。
四、師生合作,回顧新課
1、教師從圖入手,主學生指圖說詞,要求熟練、準確。并注意多種答案的合理存在,適機表揚,增強課堂氣氛。
2、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說說我們的校園生活,還有哪些精彩的活動。
作業設計
1、看課文插圖,說詞語,鞏固教學。
2、自己找一些圖畫來說一說圖上的人在干什么?也可看看周圍身邊的人,也試著從這樣的詞語說一說。再用紙寫下來,看你有寫幾個?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鞏固12個動賓結構詞組,熟讀11個生字,掌握字音,認清字形。
2、能在田字格里規范是書寫8個生字,并通過已學熟字來記憶字形。
3、培養學生一字多組的能力,結合日常生活多想多說。
重難點、關鍵
1、鞏固12個動賓結構詞組,熟讀11個生字,掌握字音,認清字形。
2、能在田字格里規范是書寫8個生字,并通過已學熟字來記憶字形。
教具準備可拆分的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新詞
出示與新詞有關的圖畫,讓學生通過觀察人物動作,說出動賓結構的詞組。
二、認讀生字
1、讓學生指讀不帶音節的生字卡片,檢查自己是否認識了這個生字,要求讀準前后鼻韻母。
2、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對方讀音的對錯。
3、教師引導學生將新字拆分成熟字,加深字形記憶。
例:棋木其 胡古月 鴿合鳥
4、合作交流對難記字的看法。如“養、戲、喂”。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該字的構成組合特點。
2、重點指導,動手練寫。
胡左右結構,從字的構成一編順口溜:古月胡,加深學生記憶。組詞:胡琴、胡說、胡同。
戲又字旁,注意右邊書寫的順序,右邊不能寫成兩橫,要區分橫是從左寫到右,撇是從右到左。組詞:游戲、戲曲、聽戲。
棋可分成木和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用木字旁。注意其字里只有橫。組詞:下棋、象棋、棋子。
鋼左邊是金字旁,右邊是一個岡字,書寫時左窄右寬,組詞:鋼筆、鋼琴。
觀與“看”是近義詞,與“關”是同音字。可分成又和見,書寫時要注意兩邊大小區別,組詞:觀看、壯觀、樂觀。
彈這是一個多音字。
琴上面兩個王字,不要寫成玉字,下面一個今,不要寫成令,查王字部,組詞“彈琴、鋼琴、琴聲。
養查羊字部,注意筆順。
3、學生書寫,要求在田字格內規范書寫,教師巡查。
四、讀說訓練
1、學生仿照課后“讀讀說說”,聯系日常生活,讀一讀生字,說一說詞語,能說幾個說幾個,大家共同補充。
2、要注意培養學生大膽說話的能力,講錯不要緊,多給鼓勵。
五、鞏固練習
熟讀生字,認清字形,說出組詞。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說得又多又好。
作業設計
一、用線連一連。
畫 金魚 觀 電腦
唱 圖畫 學 二胡
養 京戲 拉 鋼琴
喂 鴿子 彈 天氣
板書設計
下象棋 唱京戲 拉二胡
喂鴿子 做航模 學電腦
識字2 栽花草 觀天氣 練書法
畫圖畫 彈鋼琴 養金魚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