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安全教育教學反思(通用3篇)
小學生安全教育教學反思 篇1
鏡頭一:
課間,二年級某班幾個學生在教室的走廊上追逐嬉鬧,其中一個胖男生把剛跨出教室門的女生撞倒,自己的頭險些撞到墻角。追逐的男生們哈哈大笑地從這個倒在走廊上的女生身上跨過去……
鏡頭二:
放學了,五年級某學生下樓,還有五、六級臺階他一個箭步縱身跳下去,與其他同學發生刮碰,重重地摔到在地上。只聽“哎喲”一聲,胳臂骨折。
除了我們親眼所見和發生在身邊的類似現象外,新聞媒體時有報道。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全國中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達1.6萬之多,平均每天就要有40名中小學生死于非命。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學校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學生傷害離我們有多遠?安全隱患時刻在我們身邊。
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學校“安全第一”,這是大家的共識,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最近,頒布的《中小學管理規范》把“安全管理”列為學校基礎管理。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管理”的核心,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務。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抓好班級安全教育。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循循善誘,潛移默化。
首先,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學生難教。是的,現在的學生接觸的事物并不比成人少,并容易受到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常常在社會不良氣氛中顯得蒼白無力。如何抵制這些消極影響呢?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從聽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遵章守紀與安全同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于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進行必要的點評,并張貼宣傳,給學生以安全警示教育。
(2)從看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文明與安全同行。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鏡頭一、鏡頭二的情況就經常在學校出現,鏡頭二的后果就比較嚴重。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鏡頭一,班主任可在班隊活動課上讓學生討論:假如有同學踩著了這位女同學,后果會怎樣?假如那時是全校集會,這位女同學會怎樣?假如你當時就在這位女同學的身邊,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你會怎么辦?假如那位男同學的頭撞到墻角上后果會怎樣?學生在討論中,逐步認識到不文明的活動潛在許多危險,進而提高防范發生類似安全事故的意識。
組織學生尋找發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于班級或學校的櫥窗里,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通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范。
其次,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么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也應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 .
學校安全無小事。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做有心人,安全教育從點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那時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小學生安全教育教學反思 篇2
安全教育的目的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安全意識,獲得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維護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使之初步適應現代生活,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打下基礎。所以我們每學期都有一節安全系列課。
而這節課從組織準備、課堂效果、表現形式等方面是成功的。
1.精心準備 積極參與
在這節課準備期間,各組學生都認真地翻閱多種報刊、書籍、上網等方式查閱防雷電的相關知識和資料。課后,爭當預防雷電小衛士,向家長和鄰居們積極宣傳預防雷電安全知識。
2.體現互動 效果顯著
從效果上來看,同學們在本節課中能通過對視頻、案例深入探討,對雷擊的原因和防雷擊措施有了更深的認識,結合教師的講解就如何進行雷擊急救學會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并通過學生的模擬演練增強了防雷擊急救能力。在課堂上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又有生生之間的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孩子們充分交流,增長知識;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孩子們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孩子們模擬訓練,培養能力!這節課按計劃取得顯著的成效。
3. 設計形式多樣化
就設計而言,以活動為載體,表現形式有視頻討論、自主學習、案例分析、模擬訓練、學唱兒歌等,各種形式穿插在討論中,借助形式多樣化突出“珍愛生命,謹防雷擊”的主題。
小學生安全教育教學反思 篇3
一:場景描述:
在“防火知多少”的活動中,小朋友們正在認真地討論著怎樣來防火,有的小朋友說:“如果發生火災了,我就馬上報警打119”。有的小朋友說:“如果發生火災了,我會跑到外面呼叫。”小朋友們討論的十分激烈,忽然,天天小朋友說到:“我上次從電視里看到,如果發生火災了,應該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離的辦法,來自救逃生的。”大家聽了天天小朋友的話,都連連點頭。
二:分析:
天天小朋友可以通過電視來了解火災的知識,這樣幼兒們更能加深了幼兒對火災的認識。也讓其他的小朋友了解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三:措施:
1、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應從培養常規抓起,讓幼兒明確各個環節,各個活動的具體要求,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1)通過故事、看講等,教給幼兒自我保護常識。
(2)通過現實生活上的實例教育幼兒。
電視上經常有關火災等的報道,可借助這些實例教育幼兒,要學會自我保護。還有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如果不注意就會發生事故。如:上廁所時推擠、手拉手跑步、鞋帶沒系好走路等,要教育幼兒注意這些細節,避免發生事故。
2、運用各種形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自我保護。以游戲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游戲是幼兒是喜愛的活動,通過游戲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游戲《打電話》,教幼兒萬一出現危險,要馬上采取一些自救的方法:發生火災撥火警電話“119”,講清楚什么地方發生火災,請消防隊員趕快來救火,或大喊“救火”、“救命”,或打電話通知大人,并想方設法離開現場等。
3、以安全知識競賽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4、認識安全標記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標記可提示和警告人們注意安全。我們應和家長配合,利用參觀、游玩、逛街的時候,讓幼兒認識常風的交通標記安全標記,懂得其主要作用,并通過認識安全標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效果:
通過這幾周的教育、引導、幼兒們有了很大的轉變。小朋友明白了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也了解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懂得了如何防范了。
五、思考:
總之,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保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系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個保教工作者、家長都應該做到防患于未然,打好這個持久戰,去除一切可能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危險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切記,時時刻刻都不能松懈安全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