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教學設計(通用3篇)
《七色光》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做日光的色散與合成實驗。
2、嘗試做在單色光下觀察物體顏色的實驗。
3、能夠?qū)λ^察的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
1、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陽光的色散現(xiàn)象。
2、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guā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光學世界的無限奧秘,欣賞大自然的繽紛色彩。
二、教學重點: 認識日光是由七種單色光構(gòu)成。
三、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彩虹的形成。
四、教學準備: 三棱鏡,鏡子,水,盆,不同顏色的玻璃紙、手電筒。
五、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新課
談話:你們見過彩虹嗎?它有幾種顏色?分別是什么顏色?在什么情況下能見到彩虹?
(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陽光(白光)由 7 種顏色的色光組成
1、談話:你們想制造彩虹嗎?怎樣操作?
2、學生閱讀課文 p26 插圖,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樣做?
3、學生領(lǐng)材料,分組活動:
。1)用三棱鏡。
。2)把鏡子放在水中。
(兩個活動任由學生選,可做一個,也可做兩個)
4、交流實驗現(xiàn)象,討論:這些實驗說明了什么?
5、小結(jié):太陽光由 7 種顏色的色光組成。
6、提問:還有哪些類似彩虹現(xiàn)象? (觀察光碟、肥皂泡等)
7、談話:你們知道是誰最先發(fā)現(xiàn)太陽光是由 7 種顏色的色光組成的么?
8、學生閱讀課文提供資料。
9、交流:牛頓偉大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對?怎樣說服別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明白了什么?
10、玩七色陀螺。
(1)看圖,學生交流怎樣制作。(學生也可以課前制作好)
。2)玩陀螺,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先預測會有什么現(xiàn)象)
。3)討論:從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獲?
。ㄈ、認識到色光可以被過濾掉。
1、濾光實驗。
(1)學生參考課本 p28 做濾光實驗。
。2)學生活動,記錄結(jié)果。
。3)交流匯報,討論:從實驗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黑板出示填空題:
太陽光照到紅色玻璃紙上,濾去( )光,允許( )光通過,反射( )光。
太陽光照到紅色物體上,反射( )光。
太陽光照到黑色物體上,反射( )光。
2、 活動: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紙觀察圖案。
。1)學生按要求活動,多觀察幾種圖案。
。2)匯報交流: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能舉例說說在生活中的應用么?
。ㄋ模、鞏固總結(jié)
提問: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七色光》教學設計 篇2
。ǖ谝徽n時)
【教學內(nèi)容】冀人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第10課第1課時。
【教材分析】本部分內(nèi)容原為小學自然學科五年級的課程,現(xiàn)在前移到三年級,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彩虹的形成原理只做原則性的要求,而對折射的概念不要求具體掌握,對折射的角度也不進行深入的探究。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半年的科學課程,對“科學”這一學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僅限于表象化的認識,對于探究實驗更是所知甚少。所以,應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實驗來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他們勤于探究、勇于嘗試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a、能自主選擇實驗方法進行實驗。
b、能用兩種方法制造“彩虹”。
2、科學知識目標:
能明確說出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奧秘,并從中獲得樂趣。
b、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種實驗。
c、能用語言描述彩虹的美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并從中體會到實驗活動的樂趣。
【教學難點】
在實驗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彩虹嗎?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樣的?
那么,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造彩虹呢?下面我們共同學習《七色光》。
。ò鍟n題:七色光)
二、探究活動1: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課件出示彩虹圖片,提問:
a、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它美不美?
b、那么,它是由哪幾種顏色組成的呢?找學生回答,集體補充。
。I(lǐng)讀或齊讀:紅、橙、黃、綠、青、藍、紫)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能見到彩虹?學生舉手回答,共同總結(jié),教師補充。
雨后
灑水車后面 有陽光和水珠(或水霧)的地方
噴霧器噴霧時
噴泉或瀑布的周圍
3、那么,我們能不能利用陽光和水霧制造彩虹呢?
教師演示用噴霧器制造彩虹,選幾名學生代表進行觀察。
4、教師出示彩虹形成的原理:
彩虹是太陽光穿透雨的顆粒時形成的。原本光是筆直行進的,但它也具有一旦進入水中就會折射的性質(zhì)。因此太陽光在通過雨的顆粒時就會折射。此時,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顏色而各異,所以七種顏色會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種顏色會很漂亮地排列起來,這就形成了彩虹。因為彩虹呈現(xiàn)于與太陽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時要背對著太陽。
★ 教學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你見過彩虹嗎?”、“彩虹常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等問題進行交流。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同學們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見過彩虹”時,答案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教師啟發(fā)學生回想生活中類似彩虹的現(xiàn)象(為制造彩虹做準備),學會發(fā)現(xiàn)彩虹出現(xiàn)的地方應有充足的陽光和水。
三、探究活動2:制造彩虹
1、出示三棱鏡,提出問題: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能產(chǎn)生怎樣的現(xiàn)象?
2、學生提出自己的設想,并用實驗驗證。
(教學建議:在進行活動1時,學生已經(jīng)知道彩虹與陽光的關(guān)系。在活動2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學生做實驗時,教師指導學生:1、用較小的三棱鏡做實驗時,要提示學生用物品將光源遮擋,只用一束光進行照射。不然所折射出來的光相互干擾,實驗效果非常不明顯。2、認真細致地用光照著三棱鏡,慢慢地轉(zhuǎn)動三棱鏡,直到在紙上出現(xiàn)彩虹為止。3、接收屏可以用書、本等任何白色的硬質(zhì)物體代替,但一定要放在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
3、集體總結(jié):
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變成了七色光。
課件出示: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另一側(cè)的屏上出現(xiàn)由紅到紫各色光組成的光譜,這種現(xiàn)象叫色散。
4、利用其它方法制造彩虹。
教師出示所提供的材料,學生按小組自主選擇,自主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ú牧希簾⑺、平面鏡片、噴霧器、水、光盤、油滴、肥皂水等)
★ 特別提醒:實驗中注意安全,防止玻璃劃手。同時,要保護好眼睛,千萬不要用眼睛直視陽光。
★巡視指要:用較小的三棱鏡以及燒杯做實驗時,要提示學生用物品將光源遮擋,只用一束光進行照射。不然所折射出來的光相互干擾,實驗效果非常不明顯。
5、學生討論交流:做光的色散實驗時,實驗效果與光照角度、觀察角度有沒有關(guān)系?由此我們能不能推想出為什么彩虹只出現(xiàn)一小段時間就不見了?
6、教師總結(jié):通過觀察實驗,我們知道,光的色散現(xiàn)象與光照的角度、觀察的角度都有關(guān)系。而在雨后,只有當光照的角度與我們所站的位置都適合時,我們才會看到彩虹。而太陽的位置改變后,光照角度發(fā)生變化,我們就看不到彩虹了。
★ 在使用三棱鏡做了光的色散實驗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為學生觀察色散現(xiàn)象,教材中提供了兩種方法。對著陽光方向做噴水霧實驗時,可以出現(xiàn)弧形彩帶,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樣的。用光盤、油滴、肥皂水做實驗時,光盤上出現(xiàn)的色條,油膜、肥皂泡上出現(xiàn)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現(xiàn)象形成的色散。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認識到利用這種實驗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說明陽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但這與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樣。
四、鞏固拓展——玩陀螺
同學們會玩陀螺嗎?我們舉行一次玩陀螺比賽(每組派一名代表),好嗎?
1、小組推薦代表,練習一分鐘。
2、準備好了嗎?玩陀螺比賽。(計時)
3、玩陀螺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七種顏色變成了白色或灰色,七色光又還原成了自然光。
五、課堂回顧: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三點:
1、陽(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色光組成的;而七種色光混合在一起,又變成了白光。
2、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另一側(cè)的屏上出現(xiàn)由紅到紫各色光組成的光譜,這種現(xiàn)象叫色散。
3、彩虹是太陽光穿透雨的顆粒時形成的。當光按照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去中的小水滴上時,會發(fā)生色散現(xiàn)象,這就是彩虹。由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與光照角度、觀察角度都有關(guān)系,所以只有當光照的角度與我們所站的位置都適合時,我們才會看到彩虹。而太陽的位置改變后,光照角度發(fā)生變化,我們就看不到彩虹了。
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實驗做得也非常出色。在這里,老師謝謝你們的配合!愿我們一起繼續(xù)努力!
六、課后作業(yè):
1、在課下挑選一種自己喜歡的實驗方式,將彩虹的秘密展示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喲!
2、七色光可以組成白光,那么,紅色和黃色組成什么顏色?黃色和藍色呢?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下吧!
七、板書設計:
10、七色光
紅、橙、黃、綠、青、藍、紫
雨后
灑水車后面 有陽光和水珠(或水霧)的地方
噴霧器噴霧時
噴泉或瀑布的周圍
《七色光》教學設計 篇3
小學五級科學第二單元第4課
教學目標:
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陽光的色散現(xiàn)象;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guān)系;感受光學世界的無限奧妙,欣賞大自然的繽紛色彩。
學習目標:
學會做日光的色散與合成實驗;嘗試做在單色光下觀察物體顏色的實驗;能夠?qū)λ^察的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重、難點:
重點:太陽光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單色光組成。
難點:太陽光由七種不同顏色光組成實驗驗證猜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制造彩虹,激趣導入
1.出示圖像資料:夏天雷雨過后,天空出現(xiàn)了一條七色的彩虹。
2.談話:請學生談談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它有哪幾種顏色組成?
3.討論:你們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帶領(lǐng)孩子們制造彩虹。
二、分解陽光,研究色散的原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討論:我們還可以怎樣制造彩虹?(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2.講述關(guān)于牛頓發(fā)現(xiàn)七色光的故事。
3.組內(nèi)交換意見并動手實驗:
△利用三棱鏡
△利用平面鏡和水
△利用光盤
4.提問:剛才研究的時候有沒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問題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游戲、觀察)
1.出示圖像資料:牛頓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2.討論:怎樣證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
3.游戲:玩七色陀螺
4.解釋現(xiàn)象。
5.提問:那我們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來證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
實驗(觀察)探究
四、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guān)系(實驗(觀察)探究)
。ㄒ唬┥实男纬
。ǔ鍪句浵褓Y料:繽紛絢麗的自然界)
1.談話:自然界中繽紛絢麗的色彩又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組內(nèi)討論并請他們上來交流。(展示質(zhì)疑)
3.教師演示:為什么該物體呈現(xiàn)紅色?把紅、橙、黃、綠、藍、靛、紫、黑、白這幾種顏色的紙分別放在七色光下,孩子們將看到當七色光投到紅紙上,光譜中只剩下了紅光,而其他色光不見了。
4.學生實驗:綠色物體、黑色物體和白色物體。
5.學生交流心得體會。
。ǘ巴高^彩色玻璃紙看物體”游戲
1.玩“透過彩色玻璃紙看物體”游戲。
2.玩戴各色太陽鏡游戲。
3.學生解釋原理。
五、歸納梳理、課外延伸
1.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末端分別貼有紅、綠、藍三色玻璃紙的長紙筒。
2.教師演示:實驗時先混合其中兩種色光,然后再把三種色光混合起來。
3.講述:紅、綠、藍就是光的三原色。
4.課后延伸:繼續(xù)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W生剛剛知道七色光能合成白光,當他們看到紅、綠、藍三種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時,他們感到特別驚奇,課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點燃。)
六、課堂評價,填寫問題、評價導讀單。(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板書設計:
彩虹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成的
紅、橙、黃、綠、藍、靛、紫 (混合) 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