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科學教案 > 小學科學教案 > 導體與絕緣體(通用10篇)

導體與絕緣體

發布時間:2022-11-15

導體與絕緣體(通用10篇)

導體與絕緣體 篇1

  小學自主學習提綱

  課題(內容)

  導體與絕緣體

  課型(課時)

  第1課時

  策劃者

  審核者

  導學者

  學習時間

  學習者

  學生

  班  級

  四年級

  學習目標

  1.科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科學探究: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學習重點

  檢測區分20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學習難點

  科學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計劃。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試驗記錄表、小組實驗評價表及實驗盒(電路檢測器6個;①橡皮、小刀、紙板、鋁絲、鑰匙、塑料片、泡沫、毛線、五角硬幣、絲綢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②橡皮筋、木條、石塊、陶瓷片、鉛筆芯、鐵絲、回形針、毛皮、一角硬幣、銅絲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多媒體課件、插頭等。

  激趣明標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展示臺),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1.(出示上節課同學們制作的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接通以后,燈泡亮了。

  2.師:如果把其中一根導線剪斷,燈泡還會亮嗎?為什么?

  3.師:如果分別用三種連接方法重新連接電路,燈泡會亮嗎?

  ①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板書課題)

  自

  主

  學

  習

  預習教科書第11~13頁,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物體稱為導體?什么物體稱為絕緣體?

  2.我們利用導體做什么?我們利用絕緣體做什么?

  3.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呢?

  在檢測前為什么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

  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一次?

  合

  作

  展

  示

  學生展示、交流,然后分組試驗檢測身邊的物體。

  (一)  學生展示、交流

  學生交流第1題時,板書:容易讓電路通過(容易導電)、不容易讓電流通過(不容易導電)。

  學生交流第3題時,出示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

  (1)拿出橡皮,預測并記錄。

  (2)檢驗電路檢測器。

  (3)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檢測燈泡是否發光。

  (4)連續重復檢測一次。

  (5)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光記錄在試驗記錄表上。

  (二)分組試驗

  1.試驗前老師溫馨提示:

  第一,要分工與合作。

  第二,檢測后的物體,容易導電的放在一個盒里,不容易導電的放在另一個盒里。

  2.小組長領材料,學生開始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試驗結果: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你們檢測的物體中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 (把物體的圖片貼在相應的集合里。)展示小組實驗評價表。

  當

  堂

  測

  試一、基礎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換批改。)(一)填空題1.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          。2.像導線外包著的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        。(二)判斷題1.橡皮是導體。                                         (      )2.鉛筆芯是導體。                                       (      )3.用電路檢測器檢測物體的兩端,這時小電珠發亮,說明被檢測的物體是導體。                                           (      )4.要經過多次的檢驗才能確定檢驗的物體是否是導體或絕緣體。(      )二、拓展練習(全班探究)1.教室里的電器設備哪些是絕緣材料?2.插頭的哪部分是導體,哪部分是絕緣體?為什么這樣設計? (提示:下節課學習制作插頭,同學們課后做好預習工作。)3.我們用電時,應注意什么?

  提升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表揚合作好的組。觀看一段安全用電的視頻。

  補充完善

導體與絕緣體 篇2

  “人和潮濕的木頭是導體”,在理論上是無可置疑的。因此,教師通常在教學中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說明這一“事實”。但是,我在這一個教學過程中卻在學生的發現中,把握住亮點,促進學生開展了新一輪的學習研究。

  這是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據我了解,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導體與絕緣體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我認為:對于人體、潮濕的木頭等的探究,這是孩子非常有興趣的問題。故希望能根據課堂教學學生問題取向進行處理,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

  把人體和濕木直接連在電路中,小燈泡當然不亮。這是因為功率=電壓×電流,而干電池的電流是有限的,人體和濕木的電阻又大,電使電路中的電流變小,不足以使小電燈泡發亮。而孩子們不知道這些。來自學生的問題,學生是最感興趣的,所以我將這一問題的研究由課內引向課外,再由課外引入課內,讓學生真真正正地去做科學研究,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科學的思維能力。

  在課改熱潮的推動下,科學教師都希望通過“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學探究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的科學思維能力。但是,真正做起來難度比較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認真“把握學生的發現,激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第一,教師要善于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對于課堂中學生突然出現的不同聲音不能以一句簡單的話語輕描談寫地放過。教師要設法機敏地抓住那些產生于動態中的問題,將一個學生的問題化為全班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樣才能使課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創意和動感,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思維的價值,產生不斷創意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師要善于引導,使課堂上產生思維的碰撞,必要時將其引向解決,正如“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用實驗證明人體和濕木是導體”時,教師不是一下子把電流放大器搬出來,而是逐步將其引導,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決方法,這樣學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積極的思維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教學活動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學生行為參與的過程中,逐步習得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導體與絕緣體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道什么是導體和絕緣體,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二)能力目標:

  能夠設計檢驗裝置,并檢驗常見的各種物體的導電性。

  (三)情感目標:

  一個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要通過檢驗后才知道,任何結論都是要通過檢驗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學重點:

  (一)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二)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不同作用。

  三、教學難點:

  (一)認識人體、水也是導體。

  四、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

  1、自制教具電路板、2、電流實驗盒、3、各種金屬和非金屬、4、新型試電筆、5、電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鹽。

  (二)學生準備:

  大號電池每人一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電的作用很大,但電壓高時對人體有危險,所以我們家的電線外面都有物體把它包住。包住了就沒有危險。你知道外面包裹的這一層叫什么嗎?

  (二)新課課題:

  2、導體和絕緣體

  (三)問題:

  一個物體它是導體還是絕緣體,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呢?

  學生回答:用簡單電路來檢驗。把要檢驗的物品串聯在電路中,如果小燈泡發亮,說明電流可以通過,它是導體。如果小燈泡不亮,說明電流不能通過,它是絕緣體。

  (四)檢驗一:P33

  把我們常見的這些物品進行分類:

  導體有:

  絕緣體有:

  (五)小結:

  容易導電的物體(電流容易通過)叫做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電流不容易通過)叫做絕緣體。

  (六)檢驗二:P34

  水是導體嗎?

  注意;要在水中多放鹽和多加電池。

  (七)檢驗三:P34

  人體是導體嗎?

  注意:要用新型試電筆檢驗。

  (八)判斷:P35

  常見的電器、電工材料、電工工具中它們哪一部分是導體?哪一部分是絕緣體?

  (九)安全用電:P35

  注意事項:晾衣服、放風箏、搞衛生。

  安全用電:在我們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個插座上不能同時插入多個用電器。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課小結:

  我們通過檢驗的方法,知道了電容易通過的物體叫導體,電不容易通過的物體叫絕緣體。認識了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有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就為安全用電做好了第一步。我們要注意在任何時候都是安全第一。

  七、作業指導:P74

  八、板書設計:

  2、導體和絕緣體

  一、檢驗一:四、檢驗二:七、安全用電

  二、導體:五、檢驗三:

  三、絕緣體:六、判斷:

導體與絕緣體 篇4

  “人和潮濕的木頭是導體”,在理論上是無可置疑的。因此,教師通常在教學中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說明這一“事實”。但是,我在這一個教學過程 中卻在學生的發現中,把握住亮點,促進學生開展了新一輪的學習研究。

  一、案例背景

  這是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這是我在聽了聯星小學一位青年教師的課之后上的一節課。受她的啟發,我做了一個檢驗人體或濕木是否是導體的電流放大器模型來輔助教學。據我了解,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導體與絕緣體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我認為:對于人體、潮濕的木頭等的探究,這是孩子非常有興趣的問題。故希望能根據課堂教學學生問題取向進行處理,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

  二、案例描述

  情景導入  后我提出:你們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來代替導線完成電路呢?學生根據我提供的“有結構材料”,一邊討論一邊展開實驗活動:“鐵皮能行嗎?”“塑料能行嗎?”他們試呀,做呀,在探究中很快將物體分成兩類:能通電的和不能通電的。接著我又提出:尋找身邊的物體,看哪些物體能代替導線完成你的電路,學生們的積極性更高,有的尋找周圍的東西,有的甚至離開座位到別處尋找,很快孩子們便自我形成了一種概念,連接入電路中小燈泡亮的是導體;連接入電路中小光燈泡不亮的是絕緣體。教師又提出:“在我們的周圍,有些是導體,有些是絕緣體,根據你們已有的知識,你們認為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呢?學生們搶著回答:筆盒是導體,鋁是導體……塑料不是導體,木頭不是導體”這時一位學生忽然說:“濕的木頭是導體。”“我們人體也是導體”另一位學生搶著說。緊接著一位學生反駁說:“人體不是導體。”

  這時兩個問題出現了:一是對一個物體既說是導體,又說是絕緣體的情況;二是人體是否是導體的問題。這種情況,我備課時已有準備,這正好為教師利用學生認識上的矛盾,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解決問題方向提供了機會。于是我問:“人體、木頭到底是導體還是絕緣體,我們用什么方法去判斷呢?”學生立刻就想到用剛才實驗用的電路檢測器來進行實驗。于是,有的學生拿著木頭去浸濕了,有的學生用自己的手去連接電路了,……但是,無論他們怎樣試小燈泡還是不亮,許多學生們似乎確信人體和木頭都是絕緣體了。這時一位學生說:“濕了的木頭以及人體都是導體。在下雨時,人站在樹下躲雨會遭雷擊,所以濕木頭是導體;一個人觸電時,另一個人直接用手去拉他時,也會觸電。所以人體也是導體”。用事實說話,這是科學的態度。“但是我們怎樣做實驗來證明呢?”學生們不禁陷入了苦思之中,教師趁機提出:“雷電,家里的電流是不是比干電池的電流高出很多呢?我們在安全用電的前提下,我們增大干電池的電流去“進行實驗行不行呢?”接著我拿出電流放大器模型,說:“假如我們有這的一個電流放大器,或許我們可以完成這個實驗。”學生的思維又異常活躍起來了。

  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及時把此項研究布置為課外研究活動。課后學生異常積極,有的小組說要查書,有的小組說回家問爸爸,有的小組則說去請教電器維修部的師傅……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第二天一大早,有個小組的同學興奮地拿著一個電流放大器跑到我面前對我說“我們成功了。教師我們還發現不同的人體,不同的濕木,小燈泡的亮度也不同呢?我們查書知道,這是電阻不同引起的。”其他小組的同學也紛紛向我匯報來了……

  我感到異常興奮,第二節課,我開了個“科學報告會”讓學生暢談了他們在課外所學習到的知識,總結了這個課題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把人體和濕木直接連在電路中,小燈泡當然不亮。這是因為功率=電壓×電流,而干電池的電流是有限的,人體和濕木的電阻又大,電使電路中的電流變小,不足以使小電燈泡發亮。而孩子們不知道這些。來自學生的問題,學生是最感興趣的,所以我將這一問題的研究由課內引向課外,再由課外引入課內,讓學生真真正正地去做科學研究,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科學的思維能力。

  在課改熱潮的推動下,科學教師都希望通過“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學探究方式,為學生設計一個良好的科學探究平臺,培養和發展學的科學思維能力。但是,真正做起來難度比較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認真“把握學生的發現,激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故此,第一,教師要善于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對于課堂中學生突然出現的不同聲音不能以一句簡單的話語輕描談寫地放過。教師要設法機敏地抓住那些產生于動態中的問題,將一個學生的問題化為全班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樣才能使課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創意和動感,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思維的價值,產生不斷創意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師要善于引導,使課堂上產生思維的碰撞,必要時將其引向解決,正如“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用實驗證明人體和濕木是導體”時,教師不是一下子把電流放大器搬出來,而是逐步將其引導,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決方法,這樣學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積極的思維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教學活動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又有效地運用可利用的資源及科學方法去進行學習和研究,在行為參與的過程中,逐步習得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導體與絕緣體 篇5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科學探究: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檢測區分20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科學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計劃。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

  教學手段:實物、投影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試驗記錄表、小組實驗評價表及實驗盒(電路檢測器6個;①橡皮、小刀、紙板、鋁絲、鑰匙、塑料片、泡沫、毛線、五角硬幣、絲綢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②橡皮筋、木條、石塊、陶瓷片、鉛筆芯、鐵絲、回形針、毛皮、一角硬幣、銅絲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多媒體課件、插頭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明標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展示臺)。

  1.(出示上節課同學們制作的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接通以后,燈泡亮了。

  2.師:如果把其中一根導線剪斷,燈泡還會亮嗎?為什么?

  3.師:如果分別用三種連接方法重新連接電路,燈泡會亮嗎?

  ①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導體與絕緣體”。)(板書課題:導體與絕緣體)

  5.師:我們來了解一下學習目標,(出示學習目標)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一遍。

  ①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

  ③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二、自主學習、合作展示

  (一)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呢?探究物體是否能導電的檢測過程。

  1.預習教科書第11~13頁,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物體稱為導體?什么物體稱為絕緣體?

  (2)我們利用導體做什么?我們利用絕緣體做什么?

  (3)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呢?

  在檢測前為什么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

  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一次?

  2.師:請同學們把你的預習成果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學生交流第1題時,板書:容易讓電路通過(容易導電)、不容易讓電流通過(不容易導電)。

  學生交流第2題時,多媒體出示:導體與絕緣體的作用。

  學生交流第3題時,出示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

  (1)拿出橡皮,預測并記錄。

  (2)檢驗電路檢測器。

  (3)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檢測燈泡是否發光。

  (4)連續重復檢測一次。

  (5)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光記錄在試驗記錄表上。

  師質疑:在檢測前為什么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一次?

  3.師:哪位同學能上臺來向同學們演示一遍檢測橡皮的過程?

  (二)分組試驗:檢測20種物品 ,經歷導體和絕緣體的檢測過程。

  1.師:好,同學們都學會了正確的檢測方法,現在老師手里有幾種物體,到底哪些是容易導電的,哪些是不容易導電的呢?我已經把這些物體的名稱印在記錄表上了。請大家先猜一猜,它是導體還是絕緣體?認為是導體的在導體的下打勾,是絕緣體的在絕緣體的下面打勾,有疑問的打個問號。

  2.師:下面我們來檢測20個物體。

  3.師:試驗前老師有兩個提示:

  第一,要分工與合作。

  第二,檢測后的物體,容易導電的放在一個盒里,不容易導電的放在另一個盒里。

  師:請小組長從抽屜里取出材料,我們開始吧!(背景音樂響起)

  4.學生開始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請完成得快的組派代表到講臺上把物體的名稱卡貼在黑板上相應的集合里。)

  5.交流匯報,豐富概念:    

  ①師:(給音樂停止)檢測已經結束,請小組長整理試驗器材,放回抽屜里。請小組派代表,拿著你們的實驗記錄表到展示上進行匯報,哪些物體是容易導電是導體,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如果有不同意見做好記錄。等他們匯報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對不同意見的讓學生實驗)

  三、當堂測試

  (一)填空題

  1.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         。

  2.像電線外包著的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         。

  (二)判斷題

  1.橡皮是導體。                             (      )

  2.鉛筆芯是導體。                           (      )

  3.用電路檢測器檢測物體的兩端,這時小電珠發亮,說明被檢測的物體是導體。                                     (      )

  4.要經過多次的檢驗才能確定檢驗的物體是否是導體或絕緣體。(      )

  二、拓展練習(全班探究)

  1.教室里的電器設備哪些是絕緣材料?

  2.插頭的哪部分是導體,哪部分是絕緣體?為什么這樣設計?

  (提示:下節課學習制作插頭,同學們課后做好預習工作。)

  3.我們用電時,應注意什么?

  四、小節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表揚合作得好的組。

  觀看一段安全用電的視頻。

  板書設計:

  導體與絕緣體

  ↓       ↓

  容易讓電流通過      不容易讓電流通過

  ↓            ↓

導體與絕緣體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和感知電的知識,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分辨出一些導體和絕緣體。 2.會利用統計表進行操作記錄,初步學習簡單的小統計。 3、能大膽猜想和嘗試,樂于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協商。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電路連接的經驗。 2.每兩位幼兒一組,共用一套電路操作玩具(電池、電線、燈泡等)。 3.導電物體:螺絲釘、硬幣、小夾子、小鈴鐺、鑰匙等。    絕緣體:玻璃瓶、玻璃棋子、橡皮、蠟燭、布、扣子、塑料玩具、紙、木塊等。 4、幼兒姓名標簽、大小記錄表格等。 三、活動過程 1.活動情境導入,了解有關電路的知識(木偶劇表演)。 小白兔: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白兔,今天搬了新家,特別開心。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的新家!我的新房子最特別、最漂亮!瞧,房頂上安裝了一個小燈泡,漂亮吧?它在晚上還可以給我和周圍的朋友照亮呢!噢,我先向大家展示一下小燈泡吧。請看! 小花貓:咦,怎么會有亮光?(推開自己家的窗)呀,原來是我的新鄰居,小白兔家房頂上有個小燈泡啊,這個小燈泡可真好看。 喂——小白兔你好!這個小燈泡可真好,是怎么安裝的?你可以教一教我嗎?我也想在房頂上安裝一個小燈泡。 小白兔:當然可以。來,我教你。(兔子演示安裝方法,小貓在安裝時,加裝了一個小木片。) 小花貓:你家有電路玩具嗎? 小白兔:有呀! 小花貓:請你找一個小燈泡,一個燈泡座,兩根導線,一節電池。把小燈泡擰到燈泡座里,再在燈泡座兩邊各連接一根導線,將兩根導線分別與電池正負極相連,就可以啦。 小白兔:這是什么,你粘上小木片燈泡就不會亮了。 小花貓:我不信,我覺得一定會亮的。 小白兔:小燈泡不會亮。 小花貓:小燈泡會亮。(兩人爭吵并請小朋友評判) 教師:小兔和小貓的意見不統一。小朋友們,你們說,小花貓家的燈會亮嗎? 2.猜想與驗證:小木片夾在中間燈泡會亮嗎? (1)猜想后,利用姓名標簽將自己的猜想展示在統計表(見表格1)上,師幼一起統計。 (2)小朋友倆人一組進行驗證,統計驗證結果,得出結論。 (3)借助小兔與小貓的表演得出結論,并深化問題。 木偶表演:小兔幫小貓連接,得出結論:燈泡是不亮的。 小貓:這是為什么呢? 小兔:媽媽以前告訴過我,在咱們的生活中有些物體是絕緣體,是不會導電的。這個小木塊就是絕緣體,所以電流遇到小木塊后,就不會把電傳給小燈泡了,那小燈泡就不會亮了。 小貓:到底什么是絕緣體? 小兔:不能把電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去的物體就是絕緣體。 小貓:噢,小木塊原來是絕緣體,不能導電。那么有沒有可以導電的物體呢? 小兔:當然有,有些物體可以把電流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這樣的物體有個名字叫“導體”。但是,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我還不清楚。請小朋友們幫幫我們吧。 3.操作實驗:哪些物體是導體,那些物體是絕緣體? (1)教師:咱們來做個實驗就能幫助小兔和小貓,看哪些物體可以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教師講述操作方法、表格使用與要領等。) (2)集體統計與討論。 教師組織幼兒對大表格中的各項內容進行猜想統計。 (3)兩人一組進行猜想和驗證。 ①檢查電路裝置—討論與猜想(在表格2中記錄)—做實驗進行驗證—驗證記錄(分別在表格3、表格2中記錄)。 ②教師:能導電的物體是什么材料,不能導電的物體是什么材料? ③師幼得出結論,并向小兔和小貓介紹:金屬能導電,是導體;紙、塑料、木塊、玻璃等不能導電,是絕緣體。 ④自由探索與操作。 鼓勵各組幼兒在“百寶箱”中選取不同材料,進行猜想和驗證。自由操作和探索,并在表格2中記錄。 4.以木偶表演形式自然結束活動,滲透安全教育。 小貓:有關電的游戲還真有趣! 小兔:對。小貓小貓聽我說,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提醒你和小朋友們,千萬要記住以前老師講過的用電安全常識,不要隨意接觸電,以免發生危險。 小兔:謝謝你提醒我,我一定會注意用電安全的,請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呀! 小兔、小貓:小朋友們再見!老師們再見! 四、活動評析 “導體和絕緣體”這一活動,在內容的選擇和目標的確定上,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夠緊緊依據《綱要》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展開,注重了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注重了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幼兒與同伴及環境的積極交流。 在活動的引入部分,采用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木偶表演的形式,情景逼真,層層深入,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需求,并在整個活動中將木偶情境表演貫穿始終,使之生動完整。在活動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了參加科學小實驗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初步選擇和使用與實驗探索有關的材料,通過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踐操作、驗證結果等步驟,促進幼兒的積極思考與嘗試。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語言精練、完整。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具有啟發性和深入性,適于大班幼兒接受,能及時地明確下一步的操作重點。教師在分組指導中善于把握重點,能以啟發式的隨機提問支持幼兒探索和發現,能及時給予幼兒鼓勵與肯定。教師能夠理解幼兒的探索行為、思維方式、思維水平,關注個體差異,針對不同操作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在幼兒自主動手操作實驗材料時,請每兩位小朋友為一組進行實驗,增加了小組的討論和探索,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幼兒在操作中能夠大膽探索與實踐,興趣濃厚。在幼兒進行猜想和驗證時,指導幼兒使用記錄及統計表,以使幼兒的操作過程和結果明確、嚴謹、體現科學性。 

導體與絕緣體 篇7

  簡單電路演示,通過簡單電路燈泡亮與不亮的原因分析,為學生研究導體和絕緣體奠基定基礎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

  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樣流的。

  2,討論將電路中的導線剪

  斷,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

  為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結緣體的操作性概念做墊。

  一、情境導入

  與學生共同研究一個“科學規范”的一塊橡皮檢測的學習計劃。針對學生現有的科學探究能力水平,直接呈現方法,并通過示范、討論,評價的形式落實

  二、計劃制訂

  提供足夠多的材料,讓學生建

  立充分的感性認識,用溫馨提醒強化每個學生的行為,創設良好的科學探究氛圍。關注每組學生每一個學生活動的參與性,興趣的持久三、實驗性、探究的有效、思維的深刻性。探究

  創設平等、自由、認真、有序上的科學報告會氛圍。參與交流和質疑,體會學習的共同頭。

  四、表達交流

  在此過程中發現電線外部包著的塑料不能讓電流通過,電流里面的銅絲可以讓電流通過。

  經歷檢測一塊橡皮的過程,學會并理解一種

  科學規范的檢測方法。

  1、自行思考一塊橡皮的檢

  測過程。

  2、通過幻燈片,了解“一

  塊橡皮的檢測過程”。

  3、通過個別體會、相互評

  能依據檢測一塊橡價,理解“一塊橡皮的皮的“科學規范”的計劃檢測過程”的科學與規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范。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1、用“一塊橡皮的檢測方

  法”檢測區25種物體。2、組內整體分析研究情

  況。

  3、提出新問題。自行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操作性概念,初步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

  科學報告會;

  1、匯報交流哪些物體使小

  燈泡發亮,哪些不能使小燈泡發亮,在分類中感知導體和絕緣體。2、分析檢測結果,從中發

  現一定的規律,作出自己的描述。3、對插頭、卷筆刀等進行

  判斷,知道“我們利用導體把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導體與絕緣體 篇8

  一、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這節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前提,面向全體學生,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科學探究的過程主要包括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但是不可能一節課把所有的內容都一一體現,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根據需要逐步突出和培養,可以側重某一環節,每節課側重幾個環節,進行培養,逐步養成學生的科學習慣。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制定計劃、實驗和匯報交流這四個部分,在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的起始階段,我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由教師設置一個情境,引起學生注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體驗設計計劃的重要。 

  眾多物體都是學生熟悉的,教師則要培養在動手之前先動腦,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學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經過小組討論后確定下來,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放手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每個學生自行探究的機會,施展才智的舞臺。 

  這時學生可以利用混合的知識制作飲料,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動手能力,在實驗中學生學會用簡單的工具進行較細致和有秩序的實驗過程,來得到更多的信息。 

  實驗結束后的匯報和交流是為了培養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學生能傾聽和尊重同學的不同觀點。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我引導學生:“老師知道同時們一定有很多收獲,下面我們就召開一個小小的飲料展示會,當聽眾要認真傾聽,得能聽出你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同時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徹底性、深刻性也得到了訓練 

  二、教學中的疏漏 

  1、時間不夠用: 

  從制定計劃到實驗探究需要很多時間,這些時間和內容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很重要,所以不能壓縮,這樣后面的匯報和實際應用部分相對的時間就緊了一些。 

  2、有的學生制定完計劃以后并沒有完全實施: 

  在實驗時,有的學生容易忘記計劃中的某個環節,比如忘記預測,或忘記2次檢測,但大部分的程序還能按計劃去完成。 

  三、科學素養的培養 

  學會傾聽和學會評價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科學素養,但是,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更別說去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或是在評價時去發現別人的優點了,為此,我進行了很大的努力。 

  在每次匯報與交流的之前,我都讓學生明白,你必須放下手中的工作,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聽聽別人的優點,找找別人的不足,這樣做的重要性,但僅僅是老師講是不行的,我還對傾聽好的學生加大表揚力度,評他們為傾聽能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我引導學生:“,當聽眾要認真傾聽,得能聽出你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如果發現不一樣的地方,先在你的報告單上做個記號,等別人說完再提出來。”  

導體與絕緣體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小學生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科學探究: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識到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教學重難點】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去使用電路區分導體與絕緣體,并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電路,科學記錄表及實驗盒、螺絲刀、曲別針、鋁片、鑰匙、陶瓷勺、棉簽、卡片、紙片等16種待檢測物體。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1、師展示簡單電路。當裝入電池時,小燈泡會怎么樣?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電流圖。

  2、老師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

  學生觀察:說說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你能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嗎?

  教師用導線的外皮接觸,然后讓學生上臺幫助。提問學生通過這個小實驗,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導線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樣的,里面的材料容易讓電通過,外面的材料不容易讓電通過。

  二、學習檢測一塊橡皮方法

  1、教師學生預測橡皮是容易讓電通過,還是不容易讓電通過呢?預測正不正確呢,我們要進行檢測,那如何檢測比較科學規范呢,請大家仔細老師看看是怎么做的。(微課演示)

  2、請學生上講臺來操作檢測一次

  三、檢測物品

  1、師發給學生實驗材料,到底哪些容易讓電通過,哪些不容易讓電通過呢?我已經把這些物體的名稱印在記錄紙上了,有不認識的可以問老師。各小組討論認為是容易讓電通過的在記錄表中預測一欄“亮”下打勾,不容易讓電通過的在“不亮”下面打勾,有疑問的打個問號。(師示范)

  設計意圖:先對第一組是否容易讓電通過進行猜測,不讓猜測流于形式。對同學們的猜測結果進行分類,一目了然,有爭議的打上問號,從而引出誰的猜測正確。對有不同意見的問問他的依據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經驗和先前有的知識。

  2、教師提示:實驗提供給大家的電源是干電池,它的電壓只有1.5V,這個電壓對我們人體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去檢測你身上的任何東西,但千萬不能拿家里的電源來做檢測。

  3師投影說明實驗分工要求

  設計意圖:三年級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科學合理的分工孩子還難以處理。因此,繼續強調學會分工與合作,并對存在困難的小組提供相應的幫助策略。

  4、小組領材料,學生開始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匯報,形成概念:

  1、師(給出掌聲停止信號)請小組派代表,拿著你們的實驗記錄表到實物投影儀上進行匯報,哪些物體容易讓電通過,哪些物體不容易讓電通過。要求有不同意見的拿好不同顏色的筆做好記錄。等他們匯報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

  2、關注猜測與實測:我們來看修改部分,這些是我們預測錯誤的物體,為什么沒有預測準呢?是的,對這些不常見的物體不能輕易下結論,我們需要通過?(實驗)

  (對不同意見的讓學生實驗)

  3、讓學生根據檢測記錄是否容易使電通過對物體進行分類,填寫在發給學生的紙上,并從分類中發現一定的規律(容易使電流通過的物體,大部分是金屬。不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大部分是非金屬)。

  4、引導學生認識導體和絕緣體這兩個概念。

  那你們能給他們起個名稱嗎,教師板書:容易使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導體。不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為絕緣體。

  五、更進一步認識導體與絕緣體

  1、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3種常見物品,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方法進行檢測。

  2、交流匯報

  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一下?其他小組仔細聽,你們和他們的檢測結果有什么不同?

  我們來看看,小刀、剪刀、螺絲刀分別由幾種材料制成的?

  制成他們的材料有哪些是我們檢驗過的?(塑料,鐵)(如果我們兩個檢測頭都接觸塑料,或者一個接觸塑料,一個接觸鐵的部分,小燈泡就不會亮,如果都接觸鐵,小燈泡就會亮。)

  師:在這里呢,老師要特別說明一下,自然界中的水是會導電的,我們的身體也是會導電的,至于為什么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接觸點放在手指上小燈泡不會亮,是因為我們今天用的電路檢測器太簡陋了,其中的原因就等同學到中學的時候再繼續學習吧。

  五、水到渠成,回歸生活,擴展延伸

  1、找找教室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導體好還是絕緣體好呢?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并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出示插頭。哪部分是導體,哪部分是絕緣體?為什么這樣設計?為什么插座、開關不全用導體呢?(對的,人是導體,插座里的電是220V,人體能承受的電壓是36V,的確會觸電。)為什么不全用絕緣體呢?

  2、概括:是啊,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所以電器上的絕緣體和導體是同樣重要的,要好好保護他們哦!

  3、小結

  板書設計:

  5、導體與絕緣體

  容易使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導體。

  不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為絕緣體。

導體與絕緣體 篇10

  “人和潮濕的木頭是導體”,在理論上是無可置疑的。因此,教師通常在教學中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說明這一“事實”。但是,我在這一個教學過程中卻在學生的發現中,把握住亮點,促進學生開展了新一輪的學習研究。

  一、案例背景

  這是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這是我在聽了聯星小學一位青年教師的課之后上的一節課。受她的啟發,我做了一個檢驗人體或濕木是否是導體的電流放大器模型來輔助教學。據我了解,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導體與絕緣體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我認為:對于人體、潮濕的木頭等的探究,這是孩子非常有興趣的問題。故希望能根據課堂教學學生問題取向進行處理,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

  二、案例描述 

  情景導入后我提出:你們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來代替導線完成電路呢?學生根據我提供的“有結構材料”,一邊討論一邊展開實驗活動:“鐵皮能行嗎?”“塑料能行嗎?”他們試呀,做呀,在探究中很快將物體分成兩類:能通電的和不能通電的。接著我又提出:尋找身邊的物體,看哪些物體能代替導線完成你的電路,學生們的積極性更高,有的尋找周圍的東西,有的甚至離開座位到別處尋找,很快孩子們便自我形成了一種概念,連接入電路中小燈泡亮的是導體;連接入電路中小光燈泡不亮的是絕緣體。教師又提出:“在我們的周圍,有些是導體,有些是絕緣體,根據你們已有的知識,你們認為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呢?學生們搶著回答:筆盒是導體,鋁是導體……塑料不是導體,木頭不是導體”這時一位學生忽然說:“濕的木頭是導體。”“我們人體也是導體”另一位學生搶著說。緊接著一位學生反駁說:“人體不是導體。”這時兩個問題出現了:一是對一個物體既說是導體,又說是絕緣體的情況;二是人體是否是導體的問題。這種情況,我備課時已有準備,這正好為教師利用學生認識上的矛盾,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解決問題方向提供了機會。于是我問:“人體、木頭到底是導體還是絕緣體,我們用什么方法去判斷呢?”學生立刻就想到用剛才實驗用的電路檢測器來進行實驗。于是,有的學生拿著木頭去浸濕了,有的學生用自己的手去連接電路了,……但是,無論他們怎樣試小燈泡還是不亮,許多學生們似乎確信人體和木頭都是絕緣體了。這時一位學生說:“濕了的木頭以及人體都是導體。在下雨時,人站在樹下躲雨會遭雷擊,所以濕木頭是導體;一個人觸電時,另一個人直接用手去拉他時,也會觸電。所以人體也是導體”。用事實說話,這是科學的態度。“但是我們怎樣做實驗來證明呢?”學生們不禁陷入了苦思之中,教師趁機提出:“雷電,家里的電流是不是比干電池的電流高出很多呢?我們在安全用電的前提下,我們增大干電池的電流去“進行實驗行不行呢?”接著我拿出電流放大器模型,說:“假如我們有這的一個電流放大器,或許我們可以完成這個實驗。”學生的思維又異常活躍起來了。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及時把此項研究布置為課外研究活動。課后學生異常積極,有的小組說要查書,有的小組說回家問爸爸,有的小組則說去請教電器維修部的師傅……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第二天一大早,有個小組的同學興奮地拿著一個電流放大器跑到我面前對我說“我們成功了。教師我們還發現不同的人體,不同的濕木,小燈泡的亮度也不同呢?我們查書知道,這是電阻不同引起的。”其他小組的同學也紛紛向我匯報來了……

  我感到異常興奮,第二節課,我開了個“科學報告會”讓學生暢談了他們在課外所學習到的知識,總結了這個課題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把人體和濕木直接連在電路中,小燈泡當然不亮。這是因為功率=電壓×電流,而干電池的電流是有限的,人體和濕木的電阻又大,電使電路中的電流變小,不足以使小電燈泡發亮。而孩子們不知道這些。來自學生的問題,學生是最感興趣的,所以我將這一問題的研究由課內引向課外,再由課外引入課內,讓學生真真正正地去做科學研究,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科學的思維能力。

  在課改熱潮的推動下,科學教師都希望通過“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學探究方式,為學生設計一個良好的科學探究平臺,培養和發展學的科學思維能力。但是,真正做起來難度比較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認真“把握學生的發現,激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故此,第一,教師要善于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對于課堂中學生突然出現的不同聲音不能以一句簡單的話語輕描談寫地放過。教師要設法機敏地抓住那些產生于動態中的問題,將一個學生的問題化為全班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樣才能使課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創意和動感,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思維的價值,產生不斷創意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師要善于引導,使課堂上產生思維的碰撞,必要時將其引向解決,正如“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用實驗證明人體和濕木是導體”時,教師不是一下子把電流放大器搬出來,而是逐步將其引導,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決方法,這樣學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積極的思維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教學活動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又有效地運用可利用的資源及科學方法去進行學習和研究,在行為參與的過程中,逐步習得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導體與絕緣體(通用10篇) 相關內容:
  •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通用4篇)

    第五單元 沉和浮 1教學目標:1. 通過對同一種質料,不同體積、重量的球進行實驗,體會同一種質料的物體,其體積、重量不同,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不變。...

  •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通用17篇)

    教 材 簡 析 本冊教材共有6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我們長大了》。第二單元是《遺傳與變異》,第三單元是《進化》,第四單元是《共同的家園》,第五單元是《神奇的力量》,第六單元是《拓展與運用》。在各個單元學習中均有過程與技能訓練。...

  • 指南針(精選12篇)

    (浙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指南針【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指南針是利用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制成的指示方向的儀器。過程與方法用指南針確定方向。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受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通用10篇)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 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 種子變成芽(通用4篇)

    (浙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種子變成芽教學目標:了解芽長成苗的過程及其各部分呈現的特點培養自主探究芽長成苗過程中變化特點的本領培養探究自然奧秘的情趣及愛好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鳳仙花苗一周內的高度變化是整個種植活動的觀...

  • 《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精選5篇)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教學目標:1.科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 冰融化了(精選8篇)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 《聽聽聲音》(通用12篇)

    教學背景分析:在周圍的生活環境里,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蛙聲、鳥鳴聲,人類活動產生的汽車聲、鞭炮聲、說話聲、讀書聲、歌聲……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

  • 五年級科學《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精選3篇)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的第3課。課文大體由四個版塊內容組成:第一版塊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認識生活中的斜坡、發現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塊引導學生探...

  • 小學科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观看酒店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久久久大片 | 性色视频在线 |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 天堂а在线最新版在线 | av性网站 | 91.xxx.高清在线 |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无吗 | 色婷婷美国农夫综合激情亚洲 | 天天插日日插 | 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 国产一级义婬片AAA毛片久久 | 爱逼爱操综合网 | jizzjizzjizzjizz日本 | 成人动态视频 | 偷窥自拍五月天 | h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国产 | 天天操人人射 | 国产女同2互磨高潮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免费观看 | 巜豪妇荡乳2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宅男 | 麻豆成人AV不卡一二三区 | 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 | 一级一级97片看一级毛片 |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久久久成人影院 |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完 | 狠狠干2021|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国产麻豆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青草久久免费视频 | 你好李焕英免费高清在线播放 | 日本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1024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 高清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