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與絕緣體
小學自主學習提綱
課題(內容)
導體與絕緣體
課型(課時)
第1課時
策劃者
審核者
導學者
學習時間
學習者
學生
班 級
四年級
學習目標
1.科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科學探究: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學習重點
檢測區分20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學習難點
科學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計劃。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試驗記錄表、小組實驗評價表及實驗盒(電路檢測器6個;①橡皮、小刀、紙板、鋁絲、鑰匙、塑料片、泡沫、毛線、五角硬幣、絲綢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②橡皮筋、木條、石塊、陶瓷片、鉛筆芯、鐵絲、回形針、毛皮、一角硬幣、銅絲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多媒體課件、插頭等。
激趣明標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展示臺),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1.(出示上節課同學們制作的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接通以后,燈泡亮了。
2.師:如果把其中一根導線剪斷,燈泡還會亮嗎?為什么?
3.師:如果分別用三種連接方法重新連接電路,燈泡會亮嗎?
①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板書課題)
自
主
學
習
預習教科書第11~13頁,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物體稱為導體?什么物體稱為絕緣體?
2.我們利用導體做什么?我們利用絕緣體做什么?
3.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呢?
在檢測前為什么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
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一次?
合
作
展
示
學生展示、交流,然后分組試驗檢測身邊的物體。
(一) 學生展示、交流
學生交流第1題時,板書:容易讓電路通過(容易導電)、不容易讓電流通過(不容易導電)。
學生交流第3題時,出示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
(1)拿出橡皮,預測并記錄。
(2)檢驗電路檢測器。
(3)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檢測燈泡是否發光。
(4)連續重復檢測一次。
(5)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光記錄在試驗記錄表上。
(二)分組試驗
1.試驗前老師溫馨提示:
第一,要分工與合作。
第二,檢測后的物體,容易導電的放在一個盒里,不容易導電的放在另一個盒里。
2.小組長領材料,學生開始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試驗結果: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你們檢測的物體中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 (把物體的圖片貼在相應的集合里。)展示小組實驗評價表。
當
堂
測
試一、基礎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換批改。)(一)填空題1.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 。2.像導線外包著的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 。(二)判斷題1.橡皮是導體。 ( )2.鉛筆芯是導體。 ( )3.用電路檢測器檢測物體的兩端,這時小電珠發亮,說明被檢測的物體是導體。 ( )4.要經過多次的檢驗才能確定檢驗的物體是否是導體或絕緣體。( )二、拓展練習(全班探究)1.教室里的電器設備哪些是絕緣材料?2.插頭的哪部分是導體,哪部分是絕緣體?為什么這樣設計? (提示:下節課學習制作插頭,同學們課后做好預習工作。)3.我們用電時,應注意什么?
提升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表揚合作好的組。觀看一段安全用電的視頻。
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