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圓
(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20分鐘)
1、畫圓。
(1)首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用圓規畫圓。
(2)然后讓學生猜想出現扁圓、開口圓的原因是什么?
(3)總結用圓規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再次規范的畫圓,并比較兩次所畫圓的大小,想想大小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4)探討多種方法畫圓。
【設計意圖:初次學畫圓,圓規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種新鮮的畫圖工具,好奇心強,總想先一試為快。首先滿足他的要求,會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畫不好、找原因、到畫好就水到渠成了。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活動,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學生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同時,比較圓的大小,為后面尋找決定圓大小的因素做好鋪墊。】
2、學生自學圓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打開書56頁,自學圓各部分的名稱。
(2)交流匯報,指名學生上臺講解自學的知識。
(3)學生在自己所畫的圓中標出圓心、半徑、直徑。
(4)師在錯誤的示范畫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叫半徑、直徑。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完全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應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自學能力從心理學上講,既是一種優良的心理品質,又是一種個性特征,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深入探究圓的特征。
師:除了這些知識,圓心、半徑、直徑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呢!想不想動手研究一下呢?
(1)屏幕出示研究要求。
(2)展示匯報。
根據學生反饋得出:在同圓或等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半徑的長度等于直徑的一半,直徑的長度等于半徑的兩倍等等。(師同時準備兩個大小不等的圓,引導學生明白半徑直徑倍數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在同一個圓內。同時板書:d=2r, r=d÷2= d.)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一輪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他們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動手操作、去發現、去總結,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滲透數學文化。
師講述中國古代有關圓的歷史資料,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我們給予學生的決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適時適度地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讓學生沉浸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因此,在本環節教學中,我給學生介紹中國古代關于圓的記載,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讓學生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體味數學文化的淵源流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拓展與延伸、提升感知(3分鐘)
1、了解圓與正多邊形的關系,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