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毫升 教案(通用2篇)
認識毫升 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教科書第15-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重點: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主要教法:講授法,實踐法
學法指導:實踐法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毫升
1、前面二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根據同學們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單位之外,還用什么做單位?
2、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6、師拿出裝有1毫升水的量杯。這個量杯里的水大約是1毫升,誰來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 1升 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 1升 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 1升 =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 1升 ?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2000毫升是 2升 ?
想想做做2、5課前完成,課上匯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認識毫升 教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15-17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4.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滴管、水、量杯、飲料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容量單位:升。
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關于升的知識嗎?
2.今天給大家介紹位新朋友,揭示課題:毫升(板書)
二.感知、操作、體驗
(一)請看圖片,細心觀察:
500毫升橙汁 750ml洗發水
250毫升豆奶 100 ml酸奶……
從這些圖片里,你了解到什么?還有什么發現嗎?
讓學生在觀察中初步感受: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它還可以用符號“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體驗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們看,這是一個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體會1毫升是很小的計量單位)
2.小組活動: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約是1毫升?
把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嗎?多嗎?(很少,很輕)
(三)說一說,倒一倒,感受幾到幾十毫升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1)這些小容器你們一定也見過。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多媒體出示圖片:針筒、鹽水袋、口服液、眼藥水)
(2)估計勺子的容量,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用比較的方法,估計約10毫升)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1)拿出“碗、杯子”分別倒入50毫升的水,仔細觀察水面,估計一下它們的容量。
(2)動手驗證,得出結論:杯子容量約200毫升,碗的容量是350毫升。
(3)說明:人體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約是1600毫升。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話,一個人,每天要喝8杯水。
(4)通過剛才的活動,相信你們對家里,身邊常見的容器的容量,都能進行正確的估計了吧。
(四)體驗更大的毫升數及升與毫升的進率
1、猜測:通過測量我們知道剛才的杯子的容量約200毫升,5杯大約是1升,猜一猜,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
2、驗證:我這里是1升水,用這個量杯來測量一下看一看是不是剛好1000毫升,在實驗中先依次倒入100、250、500毫升的水,讓學生進行觀察并讀出數據。
3、結論:通過實驗我們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對的,1升=1000毫升
4、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題
三、生活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猜數游戲
(1)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350毫升的果汁、150毫升的旺仔、50毫升的墨水)
(2)學生進行估計,教師用太大了和太小了進行引導。
3、閱讀你知道嗎?
說說從中你知道些什么?
四、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拿出100毫升飲料,喝一喝,大約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
【教學反思】:
今天是在學生學習容量和升的基礎上來學習毫升,對于這個內容學生并不陌生,因為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容量都是用毫升作單位的。通過今天的學習初步形成1毫升的觀念,知道升與毫升的進率,并通過觀察—估計—驗證等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估計的能力。
1、生活引入,喚醒生活經驗
通過觀察常見物體的容量,發現這些物體的容量都用毫升作單位,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不用升作單位,從而初步認識在計量較少的液體時,常用毫升作單位。
2、觀察實驗,體驗1毫升的概念
在學生初步知道毫升是一個較小的容量單位后,讓學生想象一下1毫升有多少,并及時出示1毫升水,讓學生在觀察中修正自己在頭腦中1毫升的表象。為了在頭腦中形成對1毫升的清晰的表象。組織學生數一數1毫升約有多少滴水,放在手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多少,掂一掂1毫升水有多重,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形成1毫升的觀念。
3、猜測驗證,掌握升與毫升的進率
對于1升等于多少毫升,沒有直接讓學生進行猜測,而是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1升可以倒5杯)應用簡單的推理去估測升與毫升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通過量杯去驗證1升=1000毫升。從直觀的操作中實現1升=1000毫升的意義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