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行教學設計(精選2篇)
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第39-41頁。
[教材簡析]
例題通過對具體生活場景的觀察,讓學生認識到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這兩種情況,而其中的不相交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接著,讓學生找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以進一步認識平行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一、情境引入
課件展示學校操場上的四幅場景圖。
二、觀察想象、認識平行
1.課件中呈現的場景你見過嗎?在哪兒見過?誰來介紹一下。
2.仔細觀察每一幅圖中不斷閃爍的一組直線有什么特征?(不相交)
電腦演示,閉上眼睛想象。
3.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板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4.提問:是不是不相交一定是平行線呢?
舉出反例討論。(可借助身邊的物體)
5.小結: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平行線(板書:同一平面內 平行線)
6.舉出生活中平行線例子。
l課本的上下兩條邊、左右兩條邊互相平行
l黑板的上、下兩條邊互相平行
l五線譜的五條橫線互相平行
l門的上下、左右兩條邊互相平行
……
三、操作交流,加深認識
1.想辦法做出一組平行線,在小組里交流。
l用紙折
l用小棒擺
l在方格紙上畫
l用直尺畫
2.你能按下面的方法畫出一組平行線嗎?
(1)電腦演示。
先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再把直尺與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緊帖在一起,把三角尺沿直尺邊平移;然后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再畫一條直線。
(2)生嘗試畫。
(3)交流:畫的方法和注意點。
四、鞏固練習,電腦反饋
1.判斷題.
(1)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
(2)兩條平行線一定沒有公共點。 【 】
(3)兩條線段平行,它們一定相等。【 】
(4)過直線外的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樣的平行線可以畫無數條。【 】
2.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的線段?
3.經過a點分別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a .a
五、拓展知識
閱讀電腦資料,同桌交流斑馬線的故事。
斑馬線的故事
“小朋友,上學校,交通安全別忘掉,
街上來往車輛多,走路要走人行道.
紅燈停,綠燈行,聽從指揮不亂跑,
交通規則要遵守,安全第一最重要.”
一隊隊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唱著歡快的兒歌,穿過人行橫道線,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紅綠燈看了,就對人行橫道線說:“喂,斑馬線,你是什么時候出生的?為什么行人都要從你的身上走過呢?”
人行橫道線答道:“我出生在古羅馬,那時候的人們很聰明,他們認為大家過馬路沒有一個固定的通道很不安全,尤其是小孩子就更危險了.所以他們就在接近馬路口的地方,橫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跳石,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后來,出現了汽車,汽車從我身上過的時候老是顛來顛去的,這樣汽車里的人就很難受.這下,他們就又聚到了一起來討論如何既能做到讓行人安全過馬路又能讓汽車行駛方便.最后,他們討論出在路上畫了橫格狀的線條作為行人通道標志,這就是我們.行人在綠燈亮時從我身上過是為了保證安全.”
聽到這里,小朋友,你還記得人行橫道線是什么樣子的嗎?為什么我們叫它“斑馬線”呢?如果你留心,你就會發現人行橫道是由一條一條用白色直線連成的“走廊”,而且這些白色直線都是平行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行線.它們處于同一個平面上,就算是無限延長也是永遠不會相交的.
選自《300個新數學故事》
六、交流園地
課外完成,在電腦上回復。
1.在操場上畫一個立定跳遠的場地,同學們分組,可以為每個組畫一個場地,比比看哪一組畫出的最標準.
2.關于平行,你有疑問嗎?你有新的想法法嗎?
3.你知道一個長方體中有幾組平行線
4.你還能找出生活中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嗎?
反思:
課件在教學“互相平行”、生活中“平行線”以及“平行線畫法”時,創設了學習的情境,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動靜結合,激發了學習興趣,吸引了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線測試”反饋及時,學生興趣盎然,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整體尤其是個體知識掌握應用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集體評講和個別輔導。“拓展知識”、“交流園地”把課內延伸到了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提高了學生交流、探究和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制作平行線。堂課中不僅要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激活他們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創造性地完成操作活動,還要相互通過觀察、比試、用三角尺等方法驗證做出的是不是一組平行線。
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第七冊p39—41 認識平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2.使學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3.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
1.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教學具準備:
1.課件
2.信紙、方格紙、彩色紙、小棒、直尺、釘子板和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 錄像播放學校全景
2. 展示校園景物中的四幅照片
二、觀察操作,認識平行
1.觀察比較四幅照片,理解同一平面
(1) 課件演示:在花欄桿這個平面上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欄桿,在球門正面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立柱、在操場面上用兩條直線表示跑道線,在球門側面用兩條直線代表球門的底柱和支桿。
觀察每幅圖中有幾條直線?(板書:兩條直線)
舉例說說每組直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板書:同一平面內)
(2) 實物演示:兩個長方體摞起,在同一平面上各有一條直線。
請生觀察這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嗎?
如果轉動盒子,現在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嗎?
小結:今天研究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2.分類比較,認識平行
(1)你能根據四幅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嗎?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生可能出現:
a 有的兩條直線連在一起 有的兩條直線是分開的
b 有的連在一個點上
師讓學生解釋連接的含義
出現
(2)讓學生閉眼想象平行線無限延長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導出相交與不相交,并相機板書。
總結并完成板書: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3)請同桌聯系圖意說說,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誰是誰的平行線?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這樣平行或相交的線呢?
(4)想想做做 第1題
在圖中找出哪些線是相交的,哪些線是平行的?(讓學生指圖說出哪兩條線平行或相交)
(5)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互相平行的例子嗎?
過渡:我們認識的圖形中有互相平行的線嗎?
(6)想想做做 第2題
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的線段?
2.動手操作,深化平行認識
(1) 動手做平行線
①利用手邊的材料,你能想辦法做出一組平行線嗎?
②學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
可能出現:
a 在信紙上畫
b 在方格紙上畫
c 折
d 釘板上拉
e 小棒擺
f 用直尺在白紙上畫或任意畫
……
(2) 在點子圖上畫出兩條相交的直線、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
①想想做做 第3題
②選擇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展示。
(3)用三角板、直尺畫平行線
①看書p40,理解圖意,照樣子自己試一試。
②匯報:說一說畫平行線的方法?應當注意什么?
③每人在白紙上再畫一組平行線
三、全課總結:
1.本節課你對平行有了怎樣的認識?(板書:認識平行)有什么問題?
總結:平行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世界中無處不在,不僅因為它的美,更因為它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或做成平行呢?下節課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