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39-41頁。
[教材簡析]
例題通過對具體生活場景的觀察,讓學生認識到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這兩種情況,而其中的不相交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接著,讓學生找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以進一步認識平行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一、情境引入
課件展示學校操場上的四幅場景圖。
二、觀察想象、認識平行
1.課件中呈現的場景你見過嗎?在哪兒見過?誰來介紹一下。
2.仔細觀察每一幅圖中不斷閃爍的一組直線有什么特征?(不相交)
電腦演示,閉上眼睛想象。
3.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板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4.提問:是不是不相交一定是平行線呢?
舉出反例討論。(可借助身邊的物體)
5.小結: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平行線(板書:同一平面內 平行線)
6.舉出生活中平行線例子。
l課本的上下兩條邊、左右兩條邊互相平行
l黑板的上、下兩條邊互相平行
l五線譜的五條橫線互相平行
l門的上下、左右兩條邊互相平行
……
三、操作交流,加深認識
1.想辦法做出一組平行線,在小組里交流。
l用紙折
l用小棒擺
l在方格紙上畫
l用直尺畫
2.你能按下面的方法畫出一組平行線嗎?
(1)電腦演示。
先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再把直尺與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緊帖在一起,把三角尺沿直尺邊平移;然后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再畫一條直線。
(2)生嘗試畫。
(3)交流:畫的方法和注意點。
四、鞏固練習,電腦反饋
1.判斷題.
(1)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
(2)兩條平行線一定沒有公共點。 【 】
(3)兩條線段平行,它們一定相等。【 】
(4)過直線外的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樣的平行線可以畫無數條。【 】
2.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的線段?
3.經過a點分別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a .a
五、拓展知識
閱讀電腦資料,同桌交流斑馬線的故事。
斑馬線的故事
“小朋友,上學校,交通安全別忘掉,
街上來往車輛多,走路要走人行道.
紅燈停,綠燈行,聽從指揮不亂跑,
交通規則要遵守,安全第一最重要.”
一隊隊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唱著歡快的兒歌,穿過人行橫道線,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紅綠燈看了,就對人行橫道線說:“喂,斑馬線,你是什么時候出生的?為什么行人都要從你的身上走過呢?”
人行橫道線答道:“我出生在古羅馬,那時候的人們很聰明,他們認為大家過馬路沒有一個固定的通道很不安全,尤其是小孩子就更危險了.所以他們就在接近馬路口的地方,橫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跳石,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后來,出現了汽車,汽車從我身上過的時候老是顛來顛去的,這樣汽車里的人就很難受.這下,他們就又聚到了一起來討論如何既能做到讓行人安全過馬路又能讓汽車行駛方便.最后,他們討論出在路上畫了橫格狀的線條作為行人通道標志,這就是我們.行人在綠燈亮時從我身上過是為了保證安全.”
聽到這里,小朋友,你還記得人行橫道線是什么樣子的嗎?為什么我們叫它“斑馬線”呢?如果你留心,你就會發現人行橫道是由一條一條用白色直線連成的“走廊”,而且這些白色直線都是平行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行線.它們處于同一個平面上,就算是無限延長也是永遠不會相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