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毫升》教案(通用5篇)
《認識毫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教科書第15-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重點: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主要教法:講授法,實踐法
學法指導:實踐法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毫升
1、前面二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根據同學們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單位之外,還用什么做單位?
2、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6、師拿出裝有1毫升水的量杯。這個量杯里的水大約是1毫升,誰來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 1升 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 1升 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 1升 =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 1升 ?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2000毫升是 2升 ?
想想做做2、5課前完成,課上匯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認識毫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15-17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4.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滴管、水、量杯、飲料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容量單位:升。
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關于升的知識嗎?
2.今天給大家介紹位新朋友,揭示課題:毫升(板書)
二.感知、操作、體驗
(一)請看圖片,細心觀察:
500毫升橙汁 750ml洗發水
250毫升豆奶 100 ml酸奶……
從這些圖片里,你了解到什么?還有什么發現嗎?
讓學生在觀察中初步感受: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它還可以用符號“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體驗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們看,這是一個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體會1毫升是很小的計量單位)
2.小組活動: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約是1毫升?
把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嗎?多嗎?(很少,很輕)
(三)說一說,倒一倒,感受幾到幾十毫升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1)這些小容器你們一定也見過。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多媒體出示圖片:針筒、鹽水袋、口服液、眼藥水)
(2)估計勺子的容量,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用比較的方法,估計約10毫升)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1)拿出“碗、杯子”分別倒入50毫升的水,仔細觀察水面,估計一下它們的容量。
(2)動手驗證,得出結論:杯子容量約200毫升,碗的容量是350毫升。
(3)說明:人體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約是1600毫升。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話,一個人,每天要喝8杯水。
(4)通過剛才的活動,相信你們對家里,身邊常見的容器的容量,都能進行正確的估計了吧。
(四)體驗更大的毫升數及升與毫升的進率
1、猜測:通過測量我們知道剛才的杯子的容量約200毫升,5杯大約是1升,猜一猜,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
2、驗證:我這里是1升水,用這個量杯來測量一下看一看是不是剛好1000毫升,在實驗中先依次倒入100、250、500毫升的水,讓學生進行觀察并讀出數據。
3、結論:通過實驗我們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對的,1升=1000毫升
4、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題
三、生活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猜數游戲
(1)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350毫升的果汁、150毫升的旺仔、50毫升的墨水)
(2)學生進行估計,教師用太大了和太小了進行引導。
3、閱讀你知道嗎?
說說從中你知道些什么?
四、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拿出100毫升飲料,喝一喝,大約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
【教學反思】:
今天是在學生學習容量和升的基礎上來學習毫升,對于這個內容學生并不陌生,因為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容量都是用毫升作單位的。通過今天的學習初步形成1毫升的觀念,知道升與毫升的進率,并通過觀察—估計—驗證等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估計的能力。
1、生活引入,喚醒生活經驗
通過觀察常見物體的容量,發現這些物體的容量都用毫升作單位,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不用升作單位,從而初步認識在計量較少的液體時,常用毫升作單位。
2、觀察實驗,體驗1毫升的概念
在學生初步知道毫升是一個較小的容量單位后,讓學生想象一下1毫升有多少,并及時出示1毫升水,讓學生在觀察中修正自己在頭腦中1毫升的表象。為了在頭腦中形成對1毫升的清晰的表象。組織學生數一數1毫升約有多少滴水,放在手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多少,掂一掂1毫升水有多重,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形成1毫升的觀念。
3、猜測驗證,掌握升與毫升的進率
對于1升等于多少毫升,沒有直接讓學生進行猜測,而是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1升可以倒5杯)應用簡單的推理去估測升與毫升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通過量杯去驗證1升=1000毫升。從直觀的操作中實現1升=1000毫升的意義建構。
《認識毫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15―17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4.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滴管、水、量杯、飲料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容量單位:升。
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關于升的知識嗎?
2.今天給大家介紹位新朋友,揭示課題:毫升(板書)
二.感知、操作、體驗
(一)請看圖片,細心觀察:
500毫升橙汁 750ml洗發水
250毫升豆奶 100 ml酸奶……
從這些圖片里,你了解到什么?還有什么發現嗎?
讓學生在觀察中初步感受: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它還可以用符號“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體驗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們看,這是一個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體會1毫升是很小的計量單位)
2.小組活動: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約是1毫升?
把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嗎?多嗎?(很少,很輕)
(三)說一說,倒一倒,感受幾到幾十毫升
1.這些小容器你們一定也見過。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多媒體出示圖片:針筒、鹽水袋、口服液、眼藥水)
(介紹一下勺子的容量)
2.每個小子都帶來家里的小容器了吧。請你們拿出來吧。
它們是:碗、杯子、保鮮盒
請每個小組根據這樣的要求來試一試。
把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觀察:水面各在哪里?
3.估一估
你能估計一下,這只碗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嗎?杯子呢?
你知道嗎?人體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約是1600毫升。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話,一個人,每天要喝8杯水。
保鮮盒的容量呢?猜一猜。我們來看一看,它的容量到底是多少?
4.師:通過剛才的活動,相信你們對家里,身邊常見的容器的容量,都能進行正確的估計了吧。
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會常常用到這個本領的。
(四)體驗更大的毫升數及升與毫升的進率
1.好,剛才你是用什么又快又準量出50ml的水的呢?(燒杯,看刻度)
我這里也有,你能看著刻度說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嗎?
100毫升(請你來掂一掂) 250毫升 500毫升
瞧,這是一個我們自己制作的量器。里面有……1升水。
現在我要把他倒入這樣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幾杯呢?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1升=1000毫升)
2.4升=( )毫升 (怎么想的?) 2000毫升=( )升(怎么想?)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3.今天都帶了飲料來了吧。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這瓶里有多少飲料嗎?
100毫升 200毫升 250毫升……
拿出一瓶橙汁,500毫升。想想,這種飲料需要幾瓶正好是1升。
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4.講到現在,我可真渴啊!特別是看到你們帶了這么多的飲料。
能讓我喝一口嗎?我想喝100ml左右就夠了。誰能幫我倒出來呢。
真好喝!(笑)
我剛才喝了幾口,把大約100ml飲料喝完了呢?
那我一口能喝多少毫升呢?
誰再來試一試,大約幾口能把100ml飲料喝完?
大家算算,他這樣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5.回家請你們家人都來試一試,看看各自一口,大約能喝多少毫升。
6.再給你們看樣東西。
獻血證。這是我的光榮的……無償獻血證。就在上個月15號,我獻了200…………毫升血。
介紹:你知道嗎?
三、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跟大伙交流交流。
附:教材分析:
《認識毫升》是國標本第八冊第二單元“升和毫升”的第三教時內容。教學要達到的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感受認識容量和毫升,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知道升和毫升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二是初步了解測量容量的方法,能估計一些常見得容器得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三是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情分析:
毫升是計量液體的較小的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淺表的經驗,對這個容量單位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學生課堂知識的積累上是,在前面一節課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容量”,初步感知了“升”,對毫升的教學已經有心理上的準備。
設計意圖:
因為這堂課的內容特殊,直觀性、實踐性都比較強,師生需要準備的學習用品很多,常見的容器和量具,大小不同的茶杯、飲料瓶、碗、勺子、量杯等都搬進了課堂,以便組織學生觀察和操作。整堂課始終引導學生“看一看、玩一玩、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估一估”甚至動口“喝一喝”,為了讓學生更精確地感知“毫升”盡量從多種角度讓學生感受探索。
第一層次是體驗1毫升,體驗毫升和升相比,是個很小的計量單位。
第二層次是體驗十幾到幾十毫升,用勺子等小容器來體會較少的液體。比一比同樣多的液體在不同的容器里水面高度不同。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器皿的容量。
第三層次是100、200毫升學會使用量杯量較多的液體,也是為了生活中能較為正確的估計。
第四層次是升和毫升進率的換算。
《認識毫升》教案 篇4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的內容。例3、例4練一練和練習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1.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讓學生在應用練習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體驗毫升的應用價值。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學習作風。
教學重點:
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能進行升和毫升之間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教學準備:量杯、量筒、滴管、各種小容器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毫升
1、前面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生活中哪些容器用“升”為單位?(學生舉例)
2、比較發現“升和毫升”作為單位的不同之處。
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提問:這些容器的容量與我們前面接觸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毫升。
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二、聯系生活,認識容量單位“毫升”
1、初步認識“毫升”,記住常用數據。
出示練一練1 讓學生細心觀察并記住常用的數據。
初步感受: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2、體驗1毫升,形成1毫升的概念
(1)觀察1毫升水和10毫升的水,談談自己的想法。
(2)實驗:用滴管向空兩杯滴入1毫升的水。
看一看,想一想,數一數,多少滴水大約是1毫升。那么10毫升是多少滴水。
試著把1毫升水倒入手心里,試一試,摸一摸,多嗎?
三、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完成試一試。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完成練一練3
5、拿出500毫升的飲料。想一想,這種飲料需要幾瓶正好是1升。如果是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三、練習一
1.練習一4
仔細讀題,小組交流發現了什么?匯報是要求說明理由。
2.練習一6
根據生活經驗完成。可以跟其它容器比一比。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跟大家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認識毫升
1升=1000毫升
作業設計:
【必做題】
升與毫升的換算。
【選做題】
到附近商店調查,記錄幾種容量用毫升做單位的商品。
《認識毫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觀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觀念;在動手操作的情境中,進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義,知道1升=1000毫升,能進行升于毫升之間的換算。
2、 讓學生在應用練習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體驗毫升的應用價值。
3、 讓學生在課前課后的實踐活動中,課堂上的閱讀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形成1毫升的觀念,能進行升與毫升之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學生:(個人)收集毫升做單位的不同容器、1瓶100毫升的飲料、1只紙杯
(分組)自制1升容器、50毫升水、瓷碗、茶杯、微波盒各1只
教師:教學光盤、1個1000毫升量筒、1個10毫升量筒、滴管1支、500毫
升量杯2只、水一盆
教學過程:
一 、交流比較——初建觀念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采用分組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每組有一張工作單,請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操作觀察,將自己最真實的收獲填寫下來。
1、組內交流收集容器的容量,注意使用的單位。
2、將容器內所裝液體的多少與自制容器中的1升水進行比較,填寫結論:
我們認識到:計量比較____的液體常用________作單位。
3、交流導入:
(1)指名匯報結論。
(2)展示以毫升作單位的容器,讀一讀容量。
(3)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這些容器比通、鍋要小得多,用升做單位顯然不合適,因此我們就要用到另一個容量單位毫升。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4、光盤出示例題,你能說說它們的容量嗎?
介紹并板書:容量還可以用“ml”表示。
5、小結:學到這,你對毫升這個容量單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
[以生活中的毫升切入學習內容,符合以學生的事實知識與生活經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再通過觀察和實驗,比較直觀地幫學生建立起毫升表象]
二、觀察實驗——體驗概念
大家都認為毫升時比較小的計量單位,到底1毫升是多少呢?
1、觀察滴管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
2、用滴管向量筒中滴1毫升水,數數1毫升水有幾滴,填寫結論并組織交流:
我們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練習:(想想做做1)
出示題中四幅圖,猜一猜藥水的容量,學生猜完出示答案,齊讀。
4、分組操作,估測容量
將50毫升水分別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觀察水面在哪里,討論估算三種容器的容量,并填寫結論:
我們看見:水面大約在瓷碗(——)處,容量大約是( )
茶杯(——)處,容量大約是( )
微波盒(——)處,容量大約是( )
你能實驗驗證嗎?(量筒測量)
小結:毫升是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由直觀的觀察提升到抽象的估測,學生對毫升的認識遞進式提升。自主實驗探究的空間使得學生興趣濃厚,收獲頗豐]
三、自主探究——提升認識
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單位,它們有不同的使用范圍,那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1、介紹量杯的用法
2、指名將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思考升與毫升的關系,填寫結論:
可以倒( )杯,因此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
3、再做實驗驗證。
小結板書:1升=1000毫升
4、小練習
(想想做做3):
①估測:三種飲料分別是多少毫升?
②計算:每種飲料分別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
(想想做做4)
①獨立填寫。
②指名交流答案與思考過程。
5、小結:學到這里,你對毫升這個容量單位一定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了吧!能談談你現在的認識嗎?
[給學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的空間,很好地實現1升=1000毫升的意義建構。估測計算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認識升與毫升的進率,也可感知一些常用飲料瓶的容量]
四、生活應用——體驗價值
1、實踐活動
倒出100毫升飲料,按正常飲用習慣喝完,填寫結論:
數一數:( )口能喝完
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是( )毫升
2、閱讀拓展:
(1)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
(2)師小結:閱讀部分結合毫升知識向我們介紹了人體血液與義務獻血的常識。
指名交流讀后感想。
[實踐活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容量觀念;“你知道嗎”自主閱讀讓學生了解毫升與我們息息相關,了解科學知識并接受關愛他人的教育]
五、小結延伸——拓展升華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與之前學過的哪些知識有什么聯系?你認為學習這一知識有什么用途?
[簡要回顧新知的學習過程,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認知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