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第11頁 例3 做一做 練習二 3、4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進位加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能熟練得進行進位加豎式計算;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72+5= 34+20=
請學生用豎式計算,
集體訂正。
請學生說說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意見。
教師:到底能不能呢?請同學們想辦法算一算。
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6+35,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用小棒、豎式或口算的方法。
2、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請擺小棒的學生說
提問:6根和5根合起來超過10根怎么辦?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說
提問:6加5得11,怎么寫?
你認為應從哪一位算起?
為什么?
(3)請口算的學生說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3、比較小結:和我們以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比,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邊做邊思考書上提出的問題。
訂正時指名說“個位上6加7得,怎樣寫?”
“個位上6加4得,怎樣寫?”
四、練習:
練習二 第3題
請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36+47怎樣算,
在列豎式計算。
第4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豎式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得數寫在書上。
組內互查、互評。
五、總結:
筆算進位加時應注意什么?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p.1~3頁例1和做一做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學目標 :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2、在測量活動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具準備:
尺子、硬幣、曲別針、刀子、正方體、三角形、圖釘、紙盒等。
學具準備:
尺子、硬幣、曲別針、刀子、正方體、三角形、圖釘等。
教學過程 :
一、 教學例1:
1、 老師拿起數學書。知道數學書的這條邊有多長嗎?
拿出鉛筆:知道這支鉛筆有多長嗎?
美術書又有多長呢?
2、 請大家拿出我們準備的學具:硬幣、曲別針、刀子、正方體、三角形等,選取你喜歡的工具量量有幾個硬幣長或刀子長……
3、 分組量物體:1組量數學書,2組量鉛筆,三組量尺子。
4、 分組匯報測量結果。
5、 為什么我們測量的統一種東西,結果卻不一樣呢?
(小組討論)
6、 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測量結果相同?
二、 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題。
1、 豆角大約有幾個正方形長?胡蘿卜呢?
2、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自己量一量,填寫在書上。
4、 我們量這些糧食就是用的統一的單位。
(二)第2題。
1、 用鉛筆量桌椅的長度。
2、 分小組活動。
3、 各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三)第3題。
1、 估一估這些文具有幾個正方體長。
2、 填寫在書上。
3、 集體訂正。
三、 例1。
1、 你知道一個正方體的一條邊有多長嗎?
2、 請你拿尺子量一量。
3、 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 老師示范量的方法。一邊量一邊敘述。
5、 對,正方體的邊有1厘米長。1厘米就是這么長。
6、 那一個圖釘有多長呢?請你也來量一量。
7、 看看你的哪個手指大約是1厘米?
8、 你還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約有1厘米長?
四、 練習。
1、 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估一估,再用曲別針量一量。
五、 小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課后記: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第10頁 例2 做一做 練習二的1、2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進位加(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
3、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 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 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 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
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第18頁。.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筆算減法。
教學重、難點:
采用多種方式突破退位減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小棒、實物投影。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景
上節課看到我們國家申奧成功,我們心中都無比的驕傲,還提出了一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生列出56—18)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數嗎?不能口算怎么辦?
我會列豎式。聰聰遇到難題呢?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你們能幫他想辦法解決嗎?
二、 解決問題
1、小組交流。預測:(擺小棒、學具)
派代表發言。
個位不夠減,找十位借1個十后,是幾減幾;
十位退位后,是幾減幾。
強調豎式的格式。
想一想:從十位減起方便嗎?為什么要從個位減起?
2、下面明明給大家出了一題,大家會算嗎?
出示50—24=
怎樣列豎式?生回答,師板書。
師:個位上0減4不夠減怎么辦?
師;從十位退1后,個位是幾減幾。十位是幾減幾。
同桌議一儀,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經會計算兩位數筆算減法了,能根據前面的計算過程總結出筆算減法的計算方法嗎?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計算方法。
誰能比較完整地說一說筆算減法都要注意什么?
師:請大家想一想,筆算減法和筆算加法在計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 實踐應用
1、 做一做2,獨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動物他們也寫了一些豎式,他們想請大家看看,他們做對了沒有。
3、 猜猜蝴蝶飛那朵花里
4、 幫小雞找媽媽。
四、 課后寄語。
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第11頁 例3 做一做 練習二 3、4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進位加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能熟練得進行進位加豎式計算;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72+5= 34+20=
請學生用豎式計算,
集體訂正。
請學生說說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意見。
教師:到底能不能呢?請同學們想辦法算一算。
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6+35,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用小棒、豎式或口算的方法。
2、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請擺小棒的學生說
提問:6根和5根合起來超過10根怎么辦?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說
提問:6加5得11,怎么寫?
你認為應從哪一位算起?
為什么?
(3)請口算的學生說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3、比較小結:和我們以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比,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邊做邊思考書上提出的問題。
訂正時指名說“個位上6加7得,怎樣寫?”
“個位上6加4得,怎樣寫?”
四、練習:
練習二 第3題
請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36+47怎樣算,
在列豎式計算。
第4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豎式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得數寫在書上。
組內互查、互評。
五、總結:
筆算進位加時應注意什么?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P14 練習二:5-10題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迅速的進行筆算
3、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的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口算卡片,指名看題說得數
二、鞏固練習
1、出示第5題,請學生計算
第6題: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指名改錯,并說一說錯在哪里。
第7題:出示投影片,說圖意并計算出來,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第8題:小白兔采蘑菇,看誰采的多,采得快
第9題、10題:解決實際問題
9題:讀題、并計算,獨立完成
10題:出示小黑板
直升飛機、汽車、火箭、輪船
要求學生只需估算、判斷(滲透估算)請學生說圖意,圖上有什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估算和判斷。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P40直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 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和實踐能力。
3. 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直角,會畫直角。
教學難點 :畫直角。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三角板
學生準備:三角板、不規則形的紙一張、一張方格紙。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 投影出示。這些圖形都叫什么?請指出 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 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3. 談話:像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它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只要大家留心,處處都能見到直角。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認識直角。
(1) 我們周圍物體表面中的直角。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它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它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找出練習本封面上的一個角,和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比一比,它們的大小是不是一樣?(教師巡視,指導比的方法:先對好兩個角的頂點,再使兩個角的一條邊合在一起,看著另一條邊是否也會在一起。)把教科書(或練習本)封面上的任意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這些角和投影屏幕上的角大小相等嗎?(請一兩名學生上講臺比一比。)這些角都叫什么角?(直角)直角用 表示。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讓學生充分說。)
(2) 用三角板判斷直角。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同桌的同學互相檢查,找得是否對。)教師出示三角板,請同學們指出哪一個角是直角。談話: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教師示范:用三角板檢驗投影屏幕上的三個角,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的動作。)請同學們看教科書上“做一做”的第1 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圖中哪些是直角,是直角的畫上“┐”。(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方法,然后同桌互相檢查是否正確,最后投影反饋。)
2. 學畫直角。
(1)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或尺)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條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最后,要在直角上標上有直符號“┐”。
(2) 學生按操作步驟在方格紙上試畫(教科書上的“做一做”)。邊畫邊說畫法。畫完一個后,同桌互相評一評,再畫一個。然后用投影反饋。(學生畫圖時,教師巡視指導。)
3. 小結:說一說,這堂課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教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角,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直角,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可以畫直角。在我們周圍許多物體中都有直角。
三、實踐作業 。
1.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再用三角形檢查它們的四個角是否都是直角。
2. 折一折:拿一張不規則形的紙,怎樣折才能折出直角。(小組間互相幫助,總結經驗,折好后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導。)請各組匯報一下是怎樣折的?并折給大家看看。(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第二次對折時,一定要使第一次對折的邊合在一起。)把折的紙打開。觀察折痕,數一數有幾個直角。一?“
3. 做練習八的第7題,數出圖中有幾個角,想一想怎樣才能數得又快又正確。4. 分組比賽。拿一個正方體(或長方體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四、學游戲數一數右面的四邊形里有幾個角,有幾個直角。在圖中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數一數現在圖中有幾個直角。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 書P44 ~ 46 例1 練習九部分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讀乘法算式。
難點: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
準備
出示游樂場圖
師:小朋友們注意看圖,游樂場不少小朋友都去過,那里有不少的數學知識,動一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先看圖上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在做什么?
學生觀察畫面,自由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引導。
解決問題
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小吊車的車廂呢?
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4.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游戲的人數,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么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新課
擺圖形游戲
要求:A 用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所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 擺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 同桌交流,把算式寫在紙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學生說加數相同的算式,教師板演。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師:算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乘法。(板書課題)
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師: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師: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教學乘號的寫法)
師: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 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件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 (板書)
4.. 嘗試
請學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書。
5. 小結: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得到: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
指導讀書P46上半部分,并質疑。
書P46”做一做”
讓學生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蕩秋千?”
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對,并說說算法及想法。
3 練習九第1題
看清圖意,獨立完成。
組織交流。
4. 練習九第4題.
觀察圖意,確定“( )”里分別填幾。
獨立填寫乘法算式及讀法。
指名校對。
5. 乘法算式的讀法與寫法
(1) 4 × 5 6 × 3 5 × 2 2 × 4
3 × 3 2 × 6 5 × 5 4 × 3
開小火車讀、齊讀等形式。
(2) 5乘4 2乘7 4乘8 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余寫在紙上,并校對。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指它寫出來。
4+4+4 3+5+7 6+6+6+6 2+2+2+2+2+2
四.小結。
1.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
2.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知識
。
五.作業
《隨堂練習》P31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第16頁和第17頁例1,練習三第1~4題。不退位減
教學目標 :
1、由實際情境引出計算問題,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2、借助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不退位減的筆算算理,明確相同數位對齊,從哪一位減起,并能夠正確計算。
3、體現計算方法多樣化。
4、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民族自豪感。
5、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明確相同數位對齊,從哪一位減起的問題。
教、學具:
磁板、圓片。生:數位板,圓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二、創設情境與導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里舉行?有4個城市提出了申請,經過國際奧委會成員投票,你看,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贏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們國家將會更加強盛。我們小朋友想不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進行愛國主義和好好學習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問題
根據4個城市的不同票數,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1)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 56-22(板書)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書)
(3)北京比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 56-9=47
(4)多倫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書)
(5)多倫多比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 18-9=9
……此外還有一些加法題。
2、教學例1
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樣計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筆算
用豎式怎樣算?先用圓片擺一擺。
A: 拿出數位板,用圓片表示56,再從去掉22,觀察還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擺,邊擺邊說。
B:試著列出豎式來。說一說列豎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要對齊,可以從個位減起,也可以從十位減起)
5 6 5 6 5 6
— 2 2 — 2 2 — 2 2
43 4
四、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先用圓片擺一擺,再列豎式計算,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2、第2題
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3、第4題
說說圖意。
樹上有32個桃,摘了11個,還剩多少個? 口頭列式。
五、課堂小結
在寫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
六、課堂作業
練習三第3、4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第31頁。加、減法的估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并通過對加、減兩位數估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
2、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用所學到的估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準備:體育用品圖。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師:學校要舉行運動會,要買許多運動器材,(出示籃球、跳繩、羽毛球的圖片)
請大家估一估這幾樣東西的價格,再出示價格。(37元、8元、22元)
二、探究方法,學習新知。
1、估算去商店購買體育用品的錢數。
師:體育老師大約要帶多少錢去買這三樣東西?他帶了100元夠嗎? (分組估一估)反饋結果。
師:夠嗎?你用的什么方法?⑴先估后加。⑵先加后估。
2、估算參加比賽的人數。
跳高跑步跳繩
28人49人11人
學校準備為每個運動員編號,62個號碼夠嗎?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3、估算啦啦隊的人數。
二⑴二⑵二(3)
19人25人27人
師:三個班的啦啦隊合起來大約有多少人?從這個統計表中人你還能知道什么?
三、動手實踐,解決問題。
師:比賽的結果,二(3)的同學獲得了勝利,老師為了獎勵他們,決定去公園劃船,劃船處有個啟示:大船限坐36人,每條船租金51元,中船限坐24人,每條船租金38元,大船限坐8人,每條船租金17元。4人小組討論合理的方案。哪個小組能說說你們小組是怎樣設計的?
(1)可租一條大船和一條小船。
(2)可租兩條中船。
你們設計的方案,我們同學夠坐嗎?你們設計的方案,大約需要用去多少錢?通過比較,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理?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五、板書。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測量,收集數據。
教學準備: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復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復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么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匯報、記錄數據。
1、把測量的數據匯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內容?
五、課堂總結。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第21--22頁。.“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練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筆算減法。
教學重、難點:
采用多種方式突破退位減法,熟練掌握筆算減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小棒、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景
我們來做個數字接龍游戲。
你可以隨意選擇減9,8,7,6,5
小組內玩一玩,派出代表參加比賽。
二、 實踐應用
1、小芳今天想證明一下自己的本領,決定自己去買雨傘,她來到商店,給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們猜猜雨傘多少錢一把?
2、小芳非常感謝大家幫她解決了難題,她想請同學們去動物園去看看,來到動物園一看,兩只美麗的孔雀
正在比誰最美,誰先算出來,誰最美?
大家獨立算。重點解決出錯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賽跳繩,出示表格。
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數學問題?
選擇兩個問題列式算一算。
4,完成22頁12題。
加、減法估算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P38—40頁的例1,例2、練習八的第1—3題。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
1、結合生活情報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比較角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會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畫角,比較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白紙一張,多媒體軟件,尺子,活動角等。
學具準備:每人白紙一張,尺子一把。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引入。
1、情景引入。 課件出示P39主題圖。
2、提出問題:同學仔細觀察,課本P38的圖,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你在這圖上發現了什么?
3、讓個別學生說說他發現。
4、老師按閃主題圖中的一個角,問:有誰知道這是什么?
5、指名回答后,板:角
6、再提出:在這圖上還有角嗎?同組的小朋友一齊去找找,看看哪組的同學找的最多,意要做好標記或者容易數的號數。
7、小組找一個人來回答在圖中找到的角,老師在屏幕上按閃。
二、探究新知。
(一)角的初步認識
1、師:剛才同學們在圖上找到了很多角,那在我們的周圍有角嗎?哪個同學來說說,(指名個別學生說說。)
2、師:在我們的周圍都有角的存在,今天我們的就來認識角。(板書:的認識。)
3、剛才同學們都能在我們的周圍找到很多的角,那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角是怎么樣的?指名說。
4、出示課件,課本P40例1的圖。請小朋友看屏幕,老師這里也有幾個有角的物體,在屏幕中從實物上抽象出角。(屏幕閃動)(4人小組討論一下,角到底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特征。)
5、再讓學生回答。
6、師小結:對,角有一個點,我們叫它頂點,板:角有一個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板:兩條邊(屏幕顯示閃動頂點和邊,然后學生跟說一遍。
7、練習:
(1)判斷哪些是角,
(2)下面圖形都有角,誰知道三角形有幾個角?旁邊的四邊形呢?
(二)比較角的大小。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也知道了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那同學們能不能用手中的紙折一個角給老師看看嗎?
1、學生動手折角,老師選擇一部分貼到黑板上并寫上編號或者寫上學生的名字。選的角中有銳角、鈍角、直角。
2、師:很好。我們班的同學的手真巧,折出的角真多,老師也把其中一部分貼到黑板上了,老師想知道黑板上貼出來的角哪個最大?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來把它們比較一下嗎?
3、4人小組討論后指名回答并說說為什么?
4、教師說說兩角比較大小的方法。(1)點對點,其中一邊對齊。(2)用三角板的角來判斷。
5、師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兩邊張開越大,角就越大。板: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兩邊張開越大,角就越大。(老師用活動角來進行顯示。)
(三)畫角。
1、剛才同學們用紙好快地折出一個角,不知道同學們會不會用尺子畫一個角呢?
2、學生嘗試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先畫好的同學還到黑板上來畫,畫完后,說說角是怎么樣畫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同學們,你覺得我畫的角怎么樣?
3、教師示范畫角,邊說邊畫。畫角前要求學生認真看,老師是怎么樣畫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了。
4、學生說說剛才老師是怎么樣畫角的。
5、練習畫角。
讓一部分的學生把畫好的角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看誰畫的角最好。
三、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42的1——3題。
2、提高練習,課本P43的 7題。(課件顯示圖形隱藏著的角。)
3、老師今天遇到一個難題,想請同學們幫幫忙,可以嗎?
投影儀出示:
一個長方形剪掉一個角后,還有幾個角?
四、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讓學生說說,你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 :每人回家用紙折三個大小不同的角。
六、板書:
角的認識
一個頂點、2條邊
邊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
頂點 邊 角的兩邊張得越開,角就越大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教材p.3~4頁例2、例3及練習一1~5題 認識長度單位----米
教學目標 :
1、 認識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學會實際操作的方法。
3、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
教具準備:
5厘米長的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
學具準備:
5厘米長的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
1、 通過上節課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測量物體要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測量物體。
二、 教學例2。
1、 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什么?(紙條)
2、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1厘米就是這么長:老師給學生看尺子。
3、 請你估一估這個紙條大約有幾厘米長。
4、 用尺子量一量。
5、 你是怎么測量出有5厘米長的?學生敘述不同的測量方法。
6、 你喜歡哪種測量方法?哪種方法方便?
7、 師總結:把尺子的“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5就是5厘米。
8、 看練習一第1~3題,請你按這種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書上。
集體訂正。
9、 請同學到黑板前來,量一量黑板的長度。用小尺子量,你會發現什么?(尺子不夠長,量起來很麻煩。)
10、那我們就用長尺子來量。師出示米尺。
11、看,這就是1米,1米就是這么長。生匯報測量結果。
三、 教學例3。
1、 請大家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繩子。
2、 這條繩子有1米長,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嗎?
3、 請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 你是怎樣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5、 所以說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米=100厘米
四、 練習。
1、 出示卷尺。這叫卷尺,因為它比較長,有時量長的物體我們為了測量方便,就用卷尺測量。
2、 請你用卷尺測量一下黑板的長度。可以發現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確。
3、 你還可以用卷尺測量什么?(量量我們能跳多遠)
4、 生跳遠,師演示測量方法。
5、 請學生上來量。
6、 完成練習一第4題。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寬?
7、 你還知道哪些測量工具?
五、 小節: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教學第31頁例4,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六中習題。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認識估算也是數學中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
2、學會聯系實際進行估算。
教學重難點:聯系實際進行估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體驗生活
1、情景一
一本故事書4元2角,一本連環畫4元9角,大約一共多少錢?
2、情景二
201班有58人,202班有59人到會議室觀看演出,共有100個座位,夠嗎?大約還差多少個座位?
3、情景三
課件出示:一個水瓶28元、一個水壺41元、一套茶杯24元。
媽媽帶100元夠嗎?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集體交流
(學生中可能出現估算、筆算兩種計算方法,其中估算又出現以下幾種:買水瓶和水壺大約70元,還剩30元,買茶杯夠用;買水瓶后大約還剩70元,水壺和茶杯不到70元因此夠用。)
4、師: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不需要計算出很準確的結果,只要算出大約的得數,就能解決出問題的情況。同學們再生活中碰到這些情況嗎?
二、實際運用
完成第31頁做一做
完成第32頁第1、2、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