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形統計圖(精選12篇)
條形統計圖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的一般步驟.
四、隨堂練習
1.某地區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毫米)
190
175
205
150
86
52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2.下面是某班學生1分鐘跳繩成績的統計圖.
3、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華山黃山
廬山
峨眉山
海拔(米)
1524
1997
1873
1500
3099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制作的一般步驟.
2.195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9元,1970年為275元,1980年為460元,
1990年為1634年,1988年為6404元.根據上面的數據,制成.(用1厘米長的直條表示1000元)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的一般步驟.
四、隨堂練習
1.某地區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毫米)
190
175
205
150
86
52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2.下面是某班學生1分鐘跳繩成績的統計圖.
3、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華山黃山
廬山
峨眉山
海拔(米)
1524
1997
1873
1500
3099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制作的一般步驟.
2.195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9元,1970年為275元,1980年為460元,
1990年為1634年,1988年為6404元.根據上面的數據,制成.(用1厘米長的直條表示1000元)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的一般步驟.
四、隨堂練習
1.某地區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毫米)
190
175
205
150
86
52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2.下面是某班學生1分鐘跳繩成績的統計圖.
3、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華山黃山
廬山
峨眉山
海拔(米)
1524
1997
1873
1500
3099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制作的一般步驟.
2.195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9元,1970年為275元,1980年為460元,
1990年為1634年,1988年為6404元.根據上面的數據,制成.(用1厘米長的直條表示1000元)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75~78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2、確定直條的高度。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話引入:你們知道世博會嗎?2010年的世博會在哪個國家的哪個城市舉辦?
舉辦世博會和舉辦奧運會一樣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會上,世界各國的高科技產品、特產都送來展覽,并協商交易。哪個國家取得世博會舉辦權,不但對本國的經濟發展有好處,而且能提高國際威望,所以競爭激烈,要經過幾輪投票選舉產生舉辦城市。2002年12月3日國際展覽局89個成員國投票決定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城市,有5個城市競選,我國的上海市經過4輪投票最終獲勝,全國人民歡欣鼓舞。
(出示掛圖)這是人們歡慶勝利的場面。
二、自主探索,獲得新知
1. 教學例題。
(1) 出示例題的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2)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第一輪投票中5個申辦城市的得票情況。
請大家認真觀察統計圖,準備回答下列問題:
① 從圖中你能看出五個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嗎?
② 條形統計圖是有那幾部分組成的?
③ 這張條形統計圖與以往我們學習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從圖中你還能發現什么?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3) 學生分組交流,并反饋。
(4) 教師小結:這張統計圖與我們三年級學習的條形統計圖的結構是一樣的,主體部分是在表格上畫出的一個個直線,表格的縱軸標明了刻度,并標注了單位,橫軸標明了統計的項目,直線的高度表示了數量,還注上了數字。另外,在圖上面還寫明了圖名和制圖日期。不同的是這張統計圖縱軸上一格表示5票(幾個單位),三年級所學的統計圖縱軸上1格只表示1個單位。因此,現在制圖時要按照縱軸上的刻度算出每個直條的高度,再畫直條,這是制作條形統計圖最容易出錯的地方,要特別細心。
2. 教學“試一試”
(1) 讓學生獨立完成。
(2) 在小組里交流統計圖的完成情況。重點檢查:①直條高度是否正確②是否把數據表在直條上面。
(3) 提問:你從統計圖里知道些什么?
先在小組里說,再全班匯報。
(4) 提問:把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看看條形統計圖有哪些優點?(使學生感受到條形統計圖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數量的多少)
3. 閱讀“你知道嗎?”。了解世博會的簡要情況。
三. 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 完成“做做想想”第1題
(1) 談話:仔細觀察這張統計圖,與前兩副統計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沒畫表格,只畫直條)用尺子比量一下直條高度正確嗎?
(2) 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① 說一說上面每座電視塔的高度
② 中央電視塔比江蘇電視塔高多少?
③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 完成“做做想想”第2題
(1) 談話:這幅統計圖與上幅統計圖又有什么不同?(這幅統計圖中的直條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這是一種藝術的畫法,還有的畫成長方體,這樣的畫法更形象,更生動。
(2) 提問:
① 我國哪一年的棉花產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產量最底?
② 2004年的棉花產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萬噸?
③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完成“做做想想”第3題
(1) 學生自己完成統計圖。
(2) 在小組里互相檢查作圖情況。
① 制圖日期填寫了嗎?
② 直條的高度準確嗎?直條美觀嗎?
③ 標出數據了嗎?
(3) 提問:從圖中你感受到什么?
4. 完成“做做想想”第4題
(1) 提問:這幅統計圖與前幾幅統計圖相比,在構造上有什么不同?(這幅統計圖的刻度在橫軸上,項目在縱軸上)
(2) 交流四條河流的長度。
長江6300千米 黃河5464千米
珠江2214千米 淮河1000千米
(3) 各自完成統計圖。
(4) 同桌互相檢查作圖情況。
四. 總結評價,匯報收獲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新知識,你是怎樣獲得的?請告訴大家 通過介紹我國上海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權,可以使學生感到興奮和自豪,從而激發學生迫切獲得新知的興趣。
條形統計圖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頁的例2,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知道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了解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準備復習用的統計表、條形統計圖和例2的統計表以及未完成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練習十五第5題已畫好坐標軸而未畫直條的統計圖的膠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幸福小學五年級有3個班,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人數如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幸福小學五年級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統計圖
40 40 1998年1月制
35
30 26
25 20 18
20 16
15
10
5
0 數學小組 語文小組 美術小組 音樂小組 體充小組
教師出示幸福小學五年級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統計表和統計圖后,讓學生先觀察,根據表和圖列出數據的情況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紛紛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歸納出以下五個問題:
(1)哪個課外小組的人數最多?是多少人?
(2)哪個課外小組的人數最少?是多少人?
(3)體育小組的人數是數學小組人數的多少倍?
(4)平均每個課外小組有多少人?
(5)平均每個班參加課外小組的有多少人?
然后,教師指名回答以上五個問題。
二、新課
1.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的統計表,并提問:例2的統計表與例1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例l的統計表只有降水量一種數據.例2是復式統計表,是分性別、車間統計的人數。)
教師又問:要畫例2的條形統計圖時,哪些地方與例l相同?哪些地方與例1不同?(跟例l的相同處是降水量和男工、女工的人數都是用直條來表示,不同處是,每年的降水量只要用一個直條來表示。而每個車間的男、女工人數要各用一個直條來 表示。)
教師問:它們之間怎樣來區分?(表示男工和女工人數的直條可以分別用不同的顏色或線條來表示。)
教師說明制圖的方法:
(1)畫出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垂直射線上表示人數,水平射線上表示車間。在兩條射線上分別畫上適當的刻度(見下圖)。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車間 第二車間 第三車間
(2)在水平射線上畫直條,如在第一車間部分,左邊畫出表示男工80人的直條(畫有斜線)。右邊畫出表示女工30人的直條。其它兩個車間的直條畫法相同(見下頁圖)。(出示條形統計圖時可以先把第三車間部分遮住,學生畫完后再揭開。)
教師讓學生仿照第一、第二車間直條的畫法,在書上畫出第三車間的兩個直條。
學生畫圖時,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畫法是否正確,長度是否準確。學生畫完后,教師揭開黑板上條形統計圖中遮住的部分,讓學生核對。
(3)引導學生畫圖分析。
教師提問:
①男工人數最多的是哪個車間?最少的是哪個車間?(男工人數最多的是第三車間,有13;人;最少的是第一車間,有80人。)
②女工人數最多的是哪個車間?最少的是哪個車間?(女工人數最多的是第二車間,有135人;最少的是第一車間,有30人。)
③從統計圖中怎樣找出哪個車間的人數最多?哪個車間的人數最少?(第二車間表示男女工人數的直條之和大于其它車間,所以第二車間的人數最多。第一車間,表示男女工人數的直條之和小于其它車間,所以第一車間的人數最少。)
(4)教師讓學生簡要復述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和要注意的問題。
前進機床廠各車間男,女工人數統計圖
單位;人 年 月制
男 工 女工
140 135 135
120 110
100 80 80
80
60
40 30
20
0
第一車間 第二車間 第三車間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
先讓學生讀統計表內的數據,然后教師再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8頁上的統計圖,
提問:
(1)水平射線表示什么?為什么在它的上面有三組分成兩段的部分?(水平射線表示年份,每年應有表示小麥與棉花產量的位置,因為要表示1995年、1996年、1997年,三年的小麥和棉花的產量,所以要有三組分成兩段的部分。)
(2)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什么?它上面畫出的每個單位長度表示多少千克?(垂直射線表示小麥和棉花的產量,每個單位長度表示500千克。)
教師讓學生在教科書第68頁上畫出表示小麥、棉花產量的直條。同時,讓兩名學生在膠片上畫。教師巡視時,注意學生畫法是否正確,長度是否準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畫好后,將畫在膠片的統計圖公布于眾,供大家訂正。
四、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64,65頁上的內容。
2,做練習十五的第6,8題。
條形統計圖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的一般步驟.
四、隨堂練習
1.某地區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毫米)
190
175
205
150
86
52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2.下面是某班學生1分鐘跳繩成績的統計圖.
3、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華山黃山
廬山
峨眉山
海拔(米)
1524
1997
1873
1500
3099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制作的一般步驟.
2.195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9元,1970年為275元,1980年為460元,
1990年為1634年,1988年為6404元.根據上面的數據,制成.(用1厘米長的直條表示1000元)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79-80頁例1,及"練一練"練習十八第1~2題.
教學目標:知識:認識條形統計圖及其特點,知道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圖上畫出條形,表示要說明的數據.能看懂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數據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能力:初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形成統計的思想,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情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聯系實際的學習中,滲透禮儀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條形統計圖的繪制與分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師:(出示全班同學的生日表)誰能看著這張表馬上告訴大家,咱們班同學生日在哪一季度的人數最多 在哪一季度的人數最少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啊 (數據太多太雜亂了)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人一目了然呢
生:可以制成統計表.
師:是的.我們以前已經學過了統計表的制法,那就請你們同桌合作完成統計表.(廣播1人的)現在你能回答剛才那個問題了嗎
生:回答.
小結:我們已經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道整理出的數據可以制成統計表,了解統計的結果.
二,教學新課
師:那這樣的數據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還有沒有別的表示方法呢
生:還可以制成方塊統計圖.
師: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生:以個方塊表示5人,……
師:的確這種統計方式也是我們常見的,就按他說的,一個方塊表示5人,制成方塊統計圖,我們來看一下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能看懂這幅圖嗎 誰來說說你從圖上看懂了什么
生:略.
師:你認為用圖形來表示與上面的統計表比較,它有什么優點
生;形象具體,很容易看出誰多誰少.
師:看來這種方塊圖還是比較好的,(出示圖2)現在你們就用方塊圖幫老師一個忙,在本子上把這張表格也制成方塊圖(給你們2分鐘)
生:為難.
師:怎么了 有困難嗎
生:數字太大,要畫的方塊太多了.
師:那據你們了解,還有別的統計圖可以來試一試嗎
生:有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
師:大家的知識可豐富.原來統計圖還有很多種呢 我看到大家已經把各種統計圖放在作品區了.那我們就一起去帶著問題去看一看吧.問:那你認為哪種比較適合來統計我們今天的內容:五2班同學生日.
生:自己瀏覽.
師:大家都選好了嗎 請大家在網上投票.{廣播}然后說說原因.(網上投票)〔準備開始〕
師:為什么大多數同學都選擇條形統計圖呢
生:因為很容易看出在哪個季度的生日人數多.
生:方塊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很相似,把小方塊連到一起就成可條形統計圖了.
師:那就尊重大家的意見,我們就先來認識條形統計圖,其它的以后再認識.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這幅條形統計圖{廣播}仔細觀察并討論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哪些關于條形統計圖的知識.
生:互相交流.
師:現在你應該比較了解你的條形統計圖了吧.誰來說說看給從圖上,你能看懂什么
生:介紹條形統計圖.(教師出示)
師:根據學生的介紹,穿插講授條形統計圖的知識.
師:那現在把我們的生日統計表畫成條形統計圖,你來想象一下,圖上應該有些什么
生:標題"五年級二班同學生日時間統計圖",日期,單位,橫軸,縱軸……
師:請大家進入條形統計圖,看看圖上已經有了什么
生:回答.
師:你能完成這張統計圖嗎
生:自己完成.
師:你在圖上畫了什么
生:條形,數字……
師:你的條形的高度是根據什么來定的 為什么要標上數字
請其它學生提出意見后大家自己修改.
生:回答填空題.
師:關于這張統計圖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嗎
生:提出問題.互相回答.
師:現在我們又認識了條形統計圖,那請你把三種圖進行一下對比你覺得怎么樣 如果給你在三種中選擇一種,你會選哪一種,為什么
生:略.
小結:條形統計圖很容易比較數量的多少,知道哪個季度過生日的人數最多,哪個季度過生日的人數最少.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師:剛才我們已經在電腦上制作出統計圖了.如果要你動手用筆來畫一畫,行嗎
生:在書上完成.(展示一人的,評價,你能從圖上看懂什么)出示做好的(和網上對比,修改.)
3,出示奧運金牌統計表.請學生說說表的意思,再完成統計圖.
最后2008年的金牌數,請你根據前幾界的情況估計一下,再做.
條形統計圖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頁的例1、第63頁的“做一做”的題目,練習十五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畫有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投影片各一張。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在統計工作中除了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用統計表來表示以外,有時還可以用統計圖來表示。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統計圖(投影器出示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投影器出示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投影器出示扇形統計圖):四年級時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 題:條形統計圖)
二、新課
1.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投影器出示下面的條形圖(也可以根據本地情況自制一幅條形統計圖)。教師指出:這種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指圖中各直條).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100 84
80
60
40 24
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下面的問題:
①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②圖中畫有互相垂直的兩條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表示什么?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什么?
③每種作物的種植面積是多少?哪種作物種植面積最多?哪種作物種植面積最少?
2.教學例1。
全體學生翻開教科書第62頁,請一名學生讀出例l統計表中各數據,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在投影器上放一張空白膠片,用直尺和三角板在膠片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i出的水平射線長7厘米左右、畫出的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長6厘米左右。)
提問:水平射線下面及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左面為什么留有一條空白?兩條射線為什么不在圖紙的中間畫?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為什么不畫短些?
教師對上面的幾個問題作簡要說明,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旁要注明表示數量的數據,因此必須留有足夠的空白。如果把兩條射線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直條會因不夠高度畫不下,成排不下五個直
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高度可達圖紙的音處,留音的空白書寫統計圖名稱。)最后確定水平射線上和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各表示什么。(指出通常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表示數量;在這里,水平射線表示年份。)
(2)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提問:原來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請一位學生量一量投影器上圖紙中畫出的水平射線的長度。教師說明:畫出的水平射線長6厘米,根據5個直條與6個空隙計算,要把畫出的水平射線平均分成11份,因此這里用0.6厘米寬的直條表示一個年份:間隔也是0.6厘米。教師完成下圖。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教師說明: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畫出的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高度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因此,可以把畫出的6厘米的垂直射線平均分成6份(每份大約0.8厘米),每一份表示200毫米。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箭頭的旁邊注明單位。教師完成下圖: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4)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引導學生按照例1統計表中的數據,1993年降水量920毫米,要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找到相應的位置,800與1000的中間是900,再靠上些為920毫米處,用鉛筆過此點在圖紙上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平行的線段(畫到1993年上方處即可)。然后三角板對齊1993年直條位置,畫出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兩條平行線,畫到與前面畫的水平線相交為止:再在直條中涂上陰影。表示其它各年份降水量的直條均按此方法進行,其中最后兩、三個直條.可以讓學生指圖說出它們的位置,或指名讓學生畫出。
(5)在圖紙上方寫上統計圖的標題,注明制圖日期。
3.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提問: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5年的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6年的降水量最少,是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大約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大約是1.5倍。)看著統計圖與統計表回答:用哪一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些?
4.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學生可看書回答。)
三、課堂練習
1.請學生看教科書第63頁“做一做”中的某地區1997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統計表:并讓一名學生讀出表內各數據,還可以用投影器出示教科書第64頁上邊的不完整的統計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
水平射線表示什么?為什么在它上面截成12段?
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什么?它上面畫出的每個單位的長度表示多少毫米?
七月份降水量190毫米的直條應該怎樣畫出?(請大家在教科書上畫,一兩名學生在同樣的膠片圖紙上畫,然后投影訂正。)教師注意行間巡視,發現典型問題要及時糾正,發現畫圖技術較高或在畫法上有所創造的學生,要給予鼓勵。有的方法還可以推廣。其余年份的直條由學生各自獨立畫好,最后將學生畫在膠片上的統計圖公布于眾.進行訂正。
2做練習十五的第1題,要求學生完整讀題,獨立觀察和思考(可讓學生在每個問題后面作簡要的書面回答)然后讓學生依次回答題里的四個問題。
四、作業
1.閱讀教科書62頁上的內容,知道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2,做練習十五的第2題。
條形統計圖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的一般步驟.
四、隨堂練習
1.某地區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毫米)
190
175
205
150
86
52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2.下面是某班學生1分鐘跳繩成績的統計圖.
3、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華山黃山
廬山
峨眉山
海拔(米)
1524
1997
1873
1500
3099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制作的一般步驟.
2.195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9元,1970年為275元,1980年為460元,
1990年為1634年,1988年為6404元.根據上面的數據,制成.(用1厘米長的直條表示1000元)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篇10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選形象大使的活動,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2、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能根據要求把復式條形統計圖補畫完整。
過程與方法
1、能對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根據已知數據作出合理的預測。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以及與他人交流、討論的能力。
態度、情感,價值觀
能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
教學重點: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根據要求把復式條形統計圖補畫完整。
教學方法: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1、明年我們學校要召開一次規模較大的運動會,學校想在下面兩位獲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中挑選一位做這次運動會的形象大使。
(出示運動員田亮和李杰的相關圖片),問:認識嗎?
2、你希望誰擔任這次運動會的形象大使呢?
學生各抒己見。
3、看來同學們的意見各不相同,那么我們到底該請誰?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滲透統計的必要性,及統計的一般方法。
二、復習單式條形統計圖,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1、(出示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說說單式條形統計圖由那些部分組成?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名稱
橫軸
縱軸
直條
2、從這二幅圖中同學們能夠直觀看出五年級各班同學更希望誰來做形象大使嗎?
3、根據學生討論引出課題。
板書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
三、探究新知,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一)、(出示復式條形統計圖)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異同點。
1、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
2、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重點強調圖例的作用。并板書:圖例
(二)、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
1、那么究竟怎樣制作這張圖呢?學生小組之間交流討論。
2、各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
3、學生看課件演示,了解制圖全過程。
師演示課件,學生觀察作圖的順序和方法。
(三)、分析統計圖、總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制作條形統計圖的目的是為了直觀的獲取信息、分析數據。
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五、課堂反饋練習。
1、某商場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況統計圖,缺少圖例。
學生從冬天取暖器賣得較多,并且隨著氣溫的增高,銷量逐漸減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種直條表示冰箱臺數,哪一種直條表示取暖器臺數。
2、某超市甲、乙兩種品牌飲料的銷售情況統計圖、沒有涂色并缺少直條上的數據。
學生根據要求分析出那些直條代表甲品牌,那些直條代表乙品牌,然后在直條上添上數據,最后分析如果你是經理人,你今后會怎么辦?
六、自己動手,按要求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
1、(出示本課主題圖)這是第一活動小組同學的投球情況統計表。你能根據統計表,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嗎?
2、學生繪制,師巡視。
3、實物投影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4、你從圖中獲取了那些信息?
5、說說為什么縱軸0~8之間用折線?
七、總結。
八、作業:完成本課《實踐活動》。
條形統計圖 篇11
“條形統計圖”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數第十二冊課本第55-56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展示各種統計圖(條形、折線和扇形統計圖)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難點:制統計圖時如何分配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確定表示數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每一張小白紙、統計圖表若干。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知道,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現在是清明時節,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雨水量相對于其他節氣來說多些,降水量的多少,稱作降水量,降水量的單位一般用“毫米”,這是(引讀)某地19996-XX年的年降水量統計表,這是(引讀)某地19996-XX年的年降水量統計圖(可對比強烈些的)。比較這個統計表和統計圖(適當再補充幾組),你最想發表怎樣的評價?
板書: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生講不出可結合例題隨機出示)
對了,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統計圖除了條形統計圖外,還有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生邊介紹,師邊將統計圖用實物投影打出來。)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投影出示條形統計圖兩到三個)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這些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共同特點?
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垂直射線(我們稱它為縱軸)表示什么?水平射線(稱它為橫軸)表示什么?
單位長度各表示多少?
那現在誰來說說這些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發言,指出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就制成了條形統計圖。(結合具體的條形統計圖進行描述,突出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2.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1) 借優勢煽情,出示例1。
同學們,既然統計圖有這樣的優點,你們想不想學著制作統計圖?
(出示例1) 某地1989年~1993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2) 老師給定大家一張這樣大小的紙張,有把握的同學制作,沒把握的同學可看書想想,再動筆制作,制作后同桌先輕聲交流一下,你們是怎么制作的。
(3) 學生上臺邊展示邊說:我是怎么畫的?(實物展示平臺)
代表性交流過程中或結束后,老師要根據需要,一是及時完善制作步驟,對其間的重要步驟(第二點和第三點)還要板書:突出垂直射線為什么大家都用接近8毫米的單位長度表示200(300)毫米,6個單位長度是怎么來的?;水平射線為什么有11個等分,每一等分大家都用接6毫米的長度來表示?
最后落腳點定格在垂直射線上,用0.8厘米來表示200毫米或用2厘米來表示400毫米呢?(四人小組討論)
(4)加標題和時間。觀察這個我們制好的統計圖,你能一眼看出什么問題?還能知道些什么問題?如:
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1年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
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3年降水量最少,是704毫米。)
最多一年降水量是最少一年降水量的多少倍?(1005÷704,大約是1.4倍。
(5)反饋:制作方法都對的舉手。通過剛才的親自動手,你們覺得制作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1、注意水平射線下面和垂直射線左面必須留有一定空白,注明直條數量和統計的內容。
2、直條的寬窄要一致,長短要準確,條與條之間間隔要均等。
3、單位長度要根據圖紙大小決定。
4、畫直條的時候更要注意:
1°先在縱軸上找到920(1989年降水量920毫米),用鉛筆過此點作橫軸的平行線。2°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對齊1989年的直條位置畫兩條與橫軸垂直的平行線,畫到與水平線相交為止。涂上陰影或涂色均可。(也可貼紙,省時。)3°在直條上方標明數量的多少。
(三)新課練習
同學們,現在你們會制作這樣的條形統計圖嗎?出示“做一做”和我校男、女少先隊員的調查數據和練習第一題,要求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這四題目,組長分工。比一比,賽一賽,哪組合作得又對又快(四道題目在一個信封內,一道題目一張紙,每張紙上標清橫縱軸和單位長度)?
校對并交流
1、重點交流:垂直和水平兩條射線上的單位長度和直條寬度。
2、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四)新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條形統計圖制作的方法?制作時需注意什么?)
如果要把我校男女少先隊員的人數在一張條形統計圖上表示出來,怎么制作呢?感興趣的同學,課后不妨試著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二第2題和第3題。
(六)板書設計(課題、優點、第2點和第3點制作步驟)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教案結合節氣引出了統計圖的三種形式(即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力求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直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制條形統計圖的興趣。在教學制圖過程中注意教學方法,有指導有放手,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本教案以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為重點,以復式統計圖為后續學習鋪墊,重點指導如何畫直條。
本節在課堂組織形式設計上注意了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幾次分組討論合作制圖,給學生以充分展示的機會,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條形統計圖 篇1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頁到第101頁例1、做一做。第102頁練習十九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根據統計表或單式統計圖的數據完成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會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
3、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1、統計意識的培養。
2、統計過程的經歷。
3、畫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會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一、引入:
1、 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嗎?下面我們進行一下調查
2、 出示表格:逐項調查,完成統計表
四年級班喜愛的體育活動統計表
跳繩
踢毽子
投沙包
跑步
男生
女生
3、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為了更好的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根據這張表制作統計圖,那么根據統計表上的數據你會畫統計圖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將我們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制成統計圖。
學生在不完整的統計圖上繼續繪制
二、新授:
1、 展示學生畫的統計圖。
2、 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男生中( )人數最多, ( )人數最少
女生中( )人數最多, ( )人數最少
3、你能把這兩個統計圖合成一個統計圖嗎?要求怎樣設計能讓大家看到更清楚。小組討論完成
4、同學們討論的都很認真,那么誰愿意把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小組全班交流)
5、這個統計圖和以前我們學習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區別?
原來的這種統計圖,我們叫它:單式統計圖,而這一種統計圖(指男女生的
人數的圖)我們把它叫復式條形統計圖。
6、從這個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6、這種統計圖有什么好處?
能清楚的看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對比情況。
三、鞏固練習:
1、 課本第99—100頁例1:
根據自己的能力,可以先完成單式統計圖,也可以直接完成復式統計圖。全班集體訂正。
2、 課本第101頁的做一做
請你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完成統計圖。收集有關的信息,回答書上提出的問題(課后完成)。
四、總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統 計
單式條形統計圖
復式條形統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