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蟲的村落》教學設計
抒發感受(10—1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文本特點。體會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感受的寫法。
2、了解這種寫法的主要表現形式(比喻,擬人),并初步運用。
教學過程:
1、聽寫詞語。板書課題。
靜謐 親戚 小巷 僻靜 勤勉 音韻 邊緣 烘烤 龐然大物
2、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個能概括的全文內容的句子(第2段)。把課題和這個句子合在一起說一說。
3、這樣的句子還有:(出示小黑板)1、10、11段。
4、過渡:草蟲的村落,不過是森林邊緣一個雜草叢生的小丘,怎么會讓作者“忘了世界、忘了自己”呢?你認為作者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呢?(忘,沒忘。)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走進:草蟲的村落。
5、走進草蟲的村落。
①默讀你最喜歡的段落,找出能證明你自己觀點的句子,用筆畫一畫,在旁邊簡單的寫一寫你的感受。
②交流第3-4自然段:(板書)
第一次寫下的文字,一定是你最深刻的感受。現在我們大家來交流分享。
草叢——森林 傲然地前進 想象聯想
游俠歸來 小蟲——游俠 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 眼中之景 →心中之景
相遇——打招呼 歡躍地走回洞穴 比喻擬人
小結:作者把一個草叢想象成一座森林,把一只小甲蟲想象成一位歸來的游俠,把蟲子的相遇想象成他們在打招呼;他想象游俠在茂密的森林中傲然前進,想象遠歸的游俠和妻子意味深長的對視良久,然后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我們感受到,作者確實忘了自己,仿佛他自己就是一只甲蟲;可他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他通過自己的想象、聯想,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獨特的感受,寫出了屬于作者自己的草蟲村落。
齊讀3-4段,進一步體會。
④小組交流。這種表達作者獨特感受的句子,在5—8自然段中還有許多,在小組內交流。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⑤班級交流。誰把你們組畫的句子起來讀一讀,并做簡要的說明。
6、總結:讀了這些文字,我們似乎看不到作者,因為他完全進入了蟲子的世界中;可是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作者的存在,因為他不僅寫出了自己眼中看到的景物,還寫出了自己(板書)內心的的獨特感受,我們說他寫出了心中之景。正是因為這些想象和聯想,因為作者描寫了自己心中的景物,一個小小的草蟲世界,才會如此的引人入勝,這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7、聯系生活。
其實生活中也有事例,如果你用心去體會,就會覺得美不勝收,而單純的用眼睛去看,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旅游的時候,導游常說“不來你后悔,來了你更后悔”。想一想為什么?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看景不如聽景,聽景不如想景” 。人不是照相機,不是攝像機,他總是把眼中的景物在大腦中進行想象加工創造,這樣的景物才是自己的,既吸引自己,也感動別人。所以我們在觀察的時候,要用心去觀察感受,在寫作的時候,要寫眼中的景物,更要寫心中之景。用心靈去想象和聯想,文章才能引人入勝。所以有人說,心靈就是人的“第三只眼”。很神秘嗎?其實一點不神秘。你平時寫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你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只不過不夠深刻罷了。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感受更獨特更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