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守島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熱愛海島,改造海島的高尚品德。
3、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1、了解“嘗瓜會”上西瓜的不平常的來歷,體會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體會守島戰士對海島的熱愛。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向,激趣入課
同學們,當你們看到《彩色翅膀》這個題目時,你都想到了什么?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文章講的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或結合課文內容,自學本課的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4、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線索,獨立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出段落大意。
本文以小昆蟲為線索可分為三段。
三、點撥導讀,側重體會
1.學習第一段。
①請一名同學讀課文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小高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這段第二句話在本段是重點句,作者通過對比,突出了人物的品質。一個是“扔在一邊”,一個是“緊緊地抱著”。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
②小高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緊緊地抱著紙箱的?邊默讀邊畫出描寫小高神態的詞語,加以體現。
③當小高告訴“我”紙箱中裝的是小昆蟲時,“我”為什么不相信?
分角色讀一讀兩個人的對話,加深對這段文章的理解。
小高從家鄉帶回來的到底是不是一紙箱昆蟲呢?這些昆蟲又有什么用處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段。
2.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一讀第二段。邊讀邊思考,在這里教師將問題出在小黑板,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培養學生自學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
①“我”為什么稱這個晚會為“特別的晚會”?
②從“嘗瓜會”上“我”了解到什么?
③戰士們是怎樣品嘗西瓜的?為什么好像一股甜絲絲的甘漿,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 (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以討論。并抓住重點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④ 作者不僅知道了西瓜不平常的來歷,還知道了小高紙箱的秘密,你們知道了小高探親為什么帶回一紙箱昆蟲的秘密了嗎?
⑤戰士小高帶這些昆蟲是因為他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這個心愿是什么呢?請讀一讀小高最后說的一段話。談一談你的體會。
理解“小精靈”在這里指什么? “安居樂業”是什么意思?
3.學習第三段。
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實現呢?齊讀第三段。并思考:結尾的話包含了什么意思,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總結全文。
《彩色翅膀》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了解到小昆蟲與種植植物的關系,更讓我們看到一位海島戰士對祖國海島的熱愛之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改造海島,保衛著海島。我們相信,不久,海島將變得美麗、富饒。
五、自主練讀,積累感悟
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可以把你覺得最值得記憶的句子快速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