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反思之,有以下得失:
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思考。
陳年老酒為什么越老越香醇?時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像老酒一樣,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醞釀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思想。在體驗 “善意的謊言”,體驗“愛”,開始學生語言啰嗦,不夠簡練,表述也不太清楚的時候,我則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的回答慢慢變的精彩,由此可見,給學生足夠長的時間去獨立地思考,課堂就離開了浮躁與膚淺,寧靜的閱讀心態自然造就靜心、睿智的閱讀品質。
二.找準切口
抓住“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一句謊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探索,感悟明白最主要的一環是這個問題——“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這樣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就觸及課文的重點。
三.情動辭發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設計2個片段練筆:
(1)、體會情感之處: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我”突然之間明白了什么?你“替”我說出來?
(2)、深化主題之處:
《別餓壞了那匹馬》那是一個謊言,但卻是一個善意、美麗的謊言!補空白:
這種善意的謊言是一種愛,這種愛是(一束陽光)讓我(感到溫暖)
這種善意的謊言是一種愛,這種愛是(一縷春風)讓我(忘記了所有的憂愁)
……
(進行說話的時機掌握很重要。“情動”而“辭發”,這時要給學生想、說的機會,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和讓文章的情感交融,情感自然涌出。)
四、不足之處:
沒有能讓學生在語言的精妙處駐足。一篇課文真正精妙的語言表達值得我們細細咀嚼與品味。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去感受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這里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潛心揣摩、反復吟誦,從文中的一句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品讀出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而在這個地方由于考慮時間的關系,在40分鐘時間很難去細細品味,所以感覺比較匆忙,總少一點追問,把問題深入明了,這是最大的遺憾。以后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集中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在語言精妙之處駐足鑒賞,細心揣摩,反復吟誦,直至領悟其中滋味,這才是語文教師的為師之道。
最后通過上這篇課文我也明白,作為教師審讀教材要獨特慧眼,就能發現有核心教學價值的精妙之處,這樣就避免教學流于面面俱到,走馬觀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給學生留下。因為我在開始讀這篇課文時,并沒有讀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