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與反思
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架樓儀式如過節般熱鬧,請唱曲子,祈求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3、角色體驗,練習表達,組織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為大家介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以深化了解。
4、教師小結:傣族人民常年居住在竹樓里,樹滿寨花滿園,與自然合為一體,是多么幸福。而圓形土樓真無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它們就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同自天而降的“飛碟”,是那般宏偉壯觀。客家人平等聚居,和睦共處的淳樸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品讀句子,感悟方法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介紹民居特點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集體交流,要求結合文中語句舉例談說明方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列數字:墻厚1米,高15 米
(2)、打比方:“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
(3)、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4)、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
(5)、作比較:“……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六、課外拓展,遷移表達
1、出示課前收集到的有關特色民居的圖片或資料。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說一說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七、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展示、介紹的這一幢幢風格各異的民居,是我們炎黃子孫上下五千年謀生存 ,求發展的歷史紀錄,是我國勞動人民在民居建筑藝術上不朽的智慧結晶,也是屹立在中華大地上不同民俗風情的人文景觀。
八、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爸媽介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樓
建筑成因
建筑材料
形狀結構
文化內涵
(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引用資料)
教后反思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地關注到本課是一篇閱讀性的說明文,要求一課時學完。因此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將主要地時間與精力,放在學生自學了解、合作探究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建筑特點和作者的表達方法上,并進行課內深化——請學生當導游解說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以及作了課外延伸,模仿課文自主交流其它的民居。雖然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拓展,介語文課的味道淡了,更像一節統合實踐課。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還是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文字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