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學雜談
例如,教學《一夜的工作》,我創設以交流為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預習中先討論交流這一課的中心句和中心詞分別是什么,討論怎樣讀好中心句,交流讀了全文之后的感受。教學這一課時,我就緊緊抓住學生在預習中討論交流過的中心句和中心詞展開教學。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學習,抓住描寫周總理生活儉樸、工作勞苦的部分,交流讀后的感受,交流感動的原因。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交流中不但能抓住課文中的內容感悟理解,還能夠通過搜集到的有關周總理的事跡進行補充,闡明感動的原因。在交流中學生不但能就課文內容感受周總理的人格魅力,還能結合自己在對比中更進一步地感受到周總理的偉大。
通過實踐發現,創設以交流為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不用再跟著老師的指揮捧走,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拓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在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同時,把教學的矛盾轉化成了學生積極思索、勇于發表意見的過程,突破了教師設定的框架,激活了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同時使學生的能力、意志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和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就逐步形成了敢想以前不敢想的事,敢提別人不敢提的觀點,創新思維就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得到了培養。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羅溪奕聰小學 賴麗霞】
〖語文教學要注重信息素養的培養·課前搜集信息,初步感知課文〗
傳統教學的課前準備,教師總是獨自忙忙碌碌地進行,對學生只要求他們讀課文、查生字的預習,跳不出教材這一狹窄的空間。上課時,教師面對具有旺盛求知欲的學生提出的各種“始料不及”的問題,常有“應接不暇”或“無言以對”之感;而另一部分學生學習則顯得很被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早一點把要求告訴學生、和學生一起備課,讓學生在預習時質疑,然后自己收集與本課學習相關的材料解疑,會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夜的工作》一文,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人們對周恩來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更好的體會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就有必要讓學生更貼近人物,對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認識。我在教學這一課前,布置學生們搜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圖片、故事、生平、名言等)。當這些資料匯到一處時,這些多個角度的不同信息,讓學生們更完整地認識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人物的形象。在這些豐富的感知認識之后,在學生心里留下的是對人物的充滿個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進人物的興趣沖動,由此走進課堂,學習就輕松了。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實驗小學 操愛松】
〖巧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學習資源〗
有些課文,需要相關的背景資料和人物資料,才能深刻領會。
如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在讀完課文后,讓學生閱讀總理重病期間和臨終前工作和生活情況記實性材料,欣賞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配樂朗誦,學生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懷念之情將會更加強烈,更加深沉。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院橋鎮中心小學 許麗妹】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性思考·對話交往:是“平等對話”還是“強勢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