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美好的事物。(為后面的撕碎做鋪墊。)
4、帶著不同的感受讀讀這些句子。在學生說到第五段“溫暖的火爐”這一美妙的幻象時,重點引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的朗讀訓練可以這樣進行:
① 師范讀。(繼續用教師對小女孩真切的同情打動學生的心。)
② 說說聽了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③ 自由朗讀這一段。(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通過朗讀體會小女孩幻象的美好和現實的冷酷。)
(三)第二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文中找找相關語句,說說這些美好事物是怎樣被一點點被撕碎的。
1、學生讀書并動筆。
2、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3、師總結要點:
a.輝煌燈光、飄香燒鵝、節日的歡樂不屬于小女孩,她擁有的是寒冷、饑餓、孤獨,最后走向死亡。b.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燒鵝、美麗的圣誕樹 ,最后都化作了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c、金黃披肩、兩腮通紅、微笑著的美麗女孩死了,她在被凍死在街頭。
教師依照學生發言,輕輕擦去前面那些美好的事物,板書:(小女孩死了)
d、節日的歡樂沒有了,美妙的幻象消失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死了。一切都沒有了,那么留給我們的是什么?
e、生各自表達難過、失望、同情、悲憤……的感情。
⑤帶著同情,帶著悲憤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話的。重點引導學生談對兩個“幸福”的理解。表達感受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這兩段。(把朗讀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才能讀出韻味。)
二、從插圖入手,尋找悲劇根源
過渡導語:小女孩死了,美麗的小女孩,善良的小女孩就這樣被凍死在街頭。那么,誰是劊子手呢?
(1)讓學生仔細觀察書p97的課文插圖,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或是有什么問題。
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 坐在冰天雪地的小女孩正忍受寒冷的侵襲,饑餓的折磨,可她臉上的表情為什么是祥和、寧靜的?
② 小女孩四周是藍白冷色,而火光里的幻象是令人悅目的暖色—金黃色,這說明什么?
③ 小女孩擦著火柴出現那么多幻象,為什么插圖卻選擇奶奶緊緊地將小女孩擁入懷中的情景。
(2)重點討論:奶奶對小女孩意味著什么?
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想象奶奶曾帶給小女孩的愛,領悟小女孩的痛苦不僅來自肉體,更來自心靈。因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
(3)第三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哪兒看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到文中去找一找。
具體句子是:
1、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2、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3、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4、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她的爸爸會打她。
(4)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騎馬車的富人視她為無物,過馬路的小男孩捉弄她,譏諷她,來來往往的行人沒人關注過她,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更可恨的是她的家,那所謂家不僅沒有熱的溫度,更沒有愛的溫度—她的爸爸會打她。沒有了愛,小女孩便沒有了一切。所以,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