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一、教學內容:“成長的足跡”版塊中的閱讀材料《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
二、設計說明:
1、“難忘小學生活”分成“成長的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個版塊。開展“綜合性學習”要以任務為驅動,活動為主線,充分體現學習的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特點。主要抓好:策劃、活動、交流、等幾個環節。一般要求用2周的教學時間完成。
2、在執教本課之前,學生根據“成長足跡”中的“活動建議”圍繞制作“班級紀念冊”制定了活動計劃,主要開展以下活動:(1)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2)收集、回憶、交流自己的成長故事;(3)寫寫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人和事;(4)制作“班級紀念冊”。
3、“依依惜別”版塊主要開展以下活動:(1)給老師寫信、給學校寫建議書、學寫演講稿、為老師同學寫臨別贈言;(2)為母校做點事、留點紀念;(3)策劃畢業聯歡會。
4、本人對六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認識:制定計劃——學習閱讀材料——實踐活動(收集、回憶、策劃活動、寫作)——交流評價,是這次活動的4個主要流程。引領學生回憶小學生活,學習會表達情感、學會感恩,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本課時的活動內容是學習“閱讀材料”。第一版塊中有5篇學習材料,教參要求2課時完成,故根據材料特點和活動要求我在本課時中安排學習兩篇內容相近的材料,《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第2課時將學習同樣是寫老師的另外兩篇文章,但寫作年代和表現手法與前2篇均有不同。
5、“閱讀材料”的教學不同于略讀、選讀課文的教學,更不同于精讀課文,主要突出學習過程的自主性、活動性、綜合性。“閱讀材料”是邁向“制作班級紀念冊”的第一步。
三、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2篇文章,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老師的崇敬、愛戴、感激之情。
2、通過比較閱讀,了解通過具體事例表現老師不同品格的方法。
3、通過閱讀,讓學生聯想起自己的老師,激發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
四、課前準備:師生制定活動計劃;學生瀏覽整組材料。
五、教學過程:
1、回顧計劃,談話導入
(1)課前,回顧“綜合性學習”的主要活動。
(2)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這兩篇閱讀材料。
(3)這兩篇材料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題目、內容、寫作年代、作家;教師補充作家簡介)
2、自主質疑,梳理材料
(1)主要通過哪些事來寫老師?
(2)我們還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學這兩篇文章?
3、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1)閱讀材料,把體現老師特點的語句用波浪線畫下來。
(2)反應老師對“我”產生的影響的語句用直線畫下來。
(3)表現“我”對老師情感流露的語句用括號標注。
(4)交流、體會。
4、比較閱讀,體會寫法
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5、課內作業,課外活動
(1)完成《課堂作業本》p42
(2)課外開展收集,《課堂作業本》p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