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骼、筍、礫、掀、棚、剖”,理解“小草、盆花、瓦礫、石塊”等詞的含義。
2、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3、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揣摩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4、體會作者贊美小草生命力的頑強以及力量的偉大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寫作意圖,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掃清文中字詞障礙。
2、了解課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3、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理解文中的詞語。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一、導入、板題。
1、以古詩導入。
2、師板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出示小黑板,同上)
三、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師生共同完成)
2、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四、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生自讀課文。(生在預習基礎上,再自學文中的生字詞)
2、師出示小黑板,檢查自學、預習情況。
(1)給下列字注音:
骼( ) 筍( ) 礫( ) 掀( ) 棚( ) 剖( )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種 結 哄
(3)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紛紜: 生機: 顯現:
悲觀: 傲然: 哄笑:
3、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這些字詞。
五、認真閱讀課文,自主學習。
1、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
3、思考:
(1)本文中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什么?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作者為了突出種子力氣大,舉了哪些例子?
4、匯報交流。
六、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問題。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討論: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內容?請用簡短的話語概括出來。
3 、文章突出了野草的哪些特點?贊頌了野草的什么精神?
4、匯報交流。
七、拓展延伸。
讀了課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請同學們拿起筆來寫一寫。
(1)假如你是悲觀的種子,飄落在石縫里,此時你遇到了野草,它會跟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