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記》導學
課題 《山中雜記》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達出的博愛精神。2、了解作者,掌握生字生詞。
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達出的博愛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一、出示目標
二、新 授: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寫了哪幾種動物? “我”感受到了哪些樂趣?
馬 溫馴
狗 馴良 尊重動物
貓 活潑 關心動物
鳥 快樂 欣賞動物
蟲 可愛
2、 思考: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的?(由大動物到小動物的順序介紹的)
3、 重點朗讀(7-11)自然段,思考:介紹了鳥的哪些內容?(學生同桌討論后回答)
4、 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博愛精神。
三、板書設計
馬 溫馴
狗 馴良 尊重動物
貓 活潑 關心動物
鳥 快樂 欣賞動物
蟲 可愛
教師總結:
四、 作業:練習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詳略得當的寫法。2、體悟語言,積累好的詞句。
教學重點: 學習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過程:一、檢查背誦情況。二、出示目標
三、學習新知:
1、結合(7-11)段,思考:課文中怎樣描寫小鳥一家相親相愛的情景?為什么重點描寫它們?(從對鳥的描寫中,最能體會出存在于動物之間的偉大的愛)
2、體會作者是如何安排內容詳略的?(馬、狗、貓、蟲)――略寫
鳥――――――詳寫
3、朗讀全文,進一步體會各種動物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思考:作不為什么能從各種動物身上感受到那么多的樂趣?(尊重、關心、欣賞動物,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動物)
4、體會好的句子,積累。5、朗讀課文。6、談感受。
四、小結:內容和方法。
五、作業:預習下一課。
《綜合活動1》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1、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快樂,使學生知道應該笑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個快樂的人。 2、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活動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別人的快樂與煩惱,找到快樂的真諦。
活動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尋找快樂的策略來更好地調整自己。
設計意圖: 快樂和煩惱常伴隨著每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著煩心的事,就會改變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將導致消極的人生態度,不利于學習和生活。本課的設計旨在以“活動”、“體驗”為主要教學因素,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煩惱,找到調整情緒的妙方,學會笑對人生。整個過程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力求學生自悟自得,體現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煩惱時能夠自我調節、自我疏導,甚至自我渲泄,以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活動過程:
一、理解快樂: 1、揭題,播放音樂,教師激情導入:
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這不,昨天早上,老師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突然,在拐彎口橫沖出來一輛摩托車,躲避不及,老師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誰知騎摩托車的人絲毫沒有歉意,連車都沒停,揚長而去。這使老師非常生氣,這人既不遵守交通規則,又缺乏應有的社會公德,太不應該了。老師扶起摔倒的自行車,揉著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讓人生氣、讓人煩惱、讓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