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正濃》教學實錄
(學生邊敘述,教師邊板書)
生:1、規勸皇帝――憂國憂民
感動2、誓守揚州――英勇無畏錚錚氣節浩然正氣
3、氣絕身亡――寧死不屈
師:這時,大家對“亡國淚”“故臣心”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么,帶給作者感動得難道僅僅是史可法一個人嗎?
生:不是。文章的開頭提到了許多英雄人物。
師:有哪些?你了解他們嗎?
(板書:崇敬岳飛文天祥秋瑾)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師:是,正是這些中華英烈的英雄事跡令作者崇敬不已,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索,內心感慨萬分,此時文章進入了結尾部分,也是全文的高潮!
(板書:感慨兩類人)
師:在這里出現了兩類人,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呢?
生:對比。
師:為什么要運用這種手法?
生:突出體現民族英雄的氣節與精神。
師:前一類人,正是以史可法為代表的民族英雄,應讀出崇敬與欽佩;而后一類人,則是中華民族的敗類,要讀出對他們的痛恨與蔑視。
(學生醞釀情緒,并在下面小聲朗讀。教師先指名兩個學生來讀,再進行范讀,最后全班齊讀至結束。)
師:文章結尾出現了“濃濃的梅香”與文題“梅香正濃”形成了結構上的首尾呼應。課文以“虬枝崢嶸”的古梅樹點題,中間以死后“葬于梅嶺”自勉,結尾又以“濃濃的梅香”作結,梅花的品質與史可法的精神交相呼應,融為一體。看則寫梅,實則寫人,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此類的文章呢?
生:《古井》《丑菊》《落花生》……
四、歸納總結,升華主題
師:回過頭來,我們再來審題,其中的“梅香”指的是什么?這個“濃”字又有何含義呢?
生:“梅香”指的是民族氣節與精神,“濃”字代表這種精神對后人的影響是深遠而永久的……
師:如果將中國歷史比作浩瀚的夜空,那么,這些在民族危亡之時挺身而出的英烈們無疑就是那璀璨的星斗,是他們將夜空點綴的如此壯麗;如果再將這些英雄們比作那傲雪怒放的梅花,那么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錚錚氣節有如那濃濃的梅香,必將久久地彌漫在我們心中!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