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后續(xù))
再生之旅拜謝恩人
美穗子家客廳的壁柜里擺著一個鏡框,里面鑲著一張報紙,那是宮崎縣《日日新聞》報道聶力訪問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聶力與美穗子的合影,題目是“日中戰(zhàn)爭時成了孤兒,被中國將軍救助,與救命恩人的女兒再會,請到家里歡談,繼續(xù)友好”。美穗子專門請人將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聶力作為中國婦聯代表團團長赴日本訪問,在訪問都城市時轉達了聶帥希望他的故鄉(xiāng)江津市與美穗子的家鄉(xiāng)都城市結為友好城市的愿望,這一建議受到日方積極響應。第二年,該市市長率團出席了江津市為紀念聶帥誕辰百周年建立的聶帥陳列館的揭幕儀式,簽訂了友好交流協(xié)定。
江津市與都城市因聶帥與美穗子結緣。為紀念兩市友好協(xié)議,中日合拍的反映日軍侵華暴行的電影《陳寶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許多日本觀眾表示“應該向中國謝罪”,要求再次放映,給孩子們觀看。2001年7月都城市舉辦了聶帥與江津市的展覽,觀眾留言說,“有幸了解這個動人故事,強忍眼淚看完了展覽,作為日本國民,我認為要把中國人民的善良告訴下一代”。還有的說,“看后心中充滿了對聶帥和中國人民的感謝之情。期待日中兩國永遠友好”。2002年,都城和江津聯合舉辦了“聶帥的人道主義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談會”,呼吁為創(chuàng)造和平的21世紀,發(fā)揚聶帥的人道主義精神。
來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實踐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權威”。他在“以人道主義為起源發(fā)展的友好運動”中說,“能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敵軍的孩子,還像對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并將她們送到敵人的陣地,這是人道主義精神最好的體現”。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懷著報恩之心與中國交往。由于積極從事日中友好活動,她受到日中友協(xié)全國本部的表彰,還被選為都城友協(xié)的理事。2002年8月,在獲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陘礦區(qū)、井陘縣、平山縣進行“謝恩之旅”,沿當年的被救路線一一拜謝恩人。
這次訪問中,她參觀了井陘礦區(qū)的萬人坑紀念館,祭奠死難的中國礦工;并去中古月村給照料過自己的八路軍戰(zhàn)士封奇書掃墓,還到曾給妹妹喂過奶的平山縣陳文瑞老人、最初帶著聶帥的信挑著姐妹倆送到日軍駐地的李華堂老人的墳前燒香祭拜。當她得知,人們找到了當年直接將她從戰(zhàn)火中救出來的年僅17歲的戰(zhàn)士楊仲山時,激動地立刻寫信對他表示感謝,并說下次來中國,一定要安排時間,親自拜訪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處都受到誠摯的接待,在井陘縣洪河漕村,全村僅500人,結果來了上千人歡迎美穗子。美穗子學習過的梅北小學與洪河漕村的小學結成友好小學,都城友協(xié)用募捐的錢為洪河漕村小學購買了電腦和課桌,還在辛莊中學建立了“紀念美穗子獲救援助升學制度”,每年對10名優(yōu)秀學生提供高中學習的全部費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實踐日中友好。長女真智子說她受聶將軍人道主義精神的啟發(fā),自己也嘗試為社會做些事。她說最令她感動的是在人民大會堂見到聶將軍時的情景。2003年11月,她代表母親再次訪華,出席了洪河漕村“聶將軍與美穗子雕像”和井陘礦區(qū)“美穗子獲救紀念碑”的落成儀式。為了紀念百團大戰(zhàn)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雙方共同出資的“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也將于今年8月在井陘縣正式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