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課文解讀
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故事。文章真切而又生動地介紹了記述了聶將軍關心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將其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從文本中我們可以充分看出全文始終圍繞著“關心照料”鋪展開來。因此本文的重點教學應是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品析聶將軍是怎樣傾心照顧兩個日本孤女的。在品讀中同時感知聶將軍的“寬廣的胸懷,能高瞻遠矚,能站在歷史至高點看這一件普通的事。”
我們可以再細致地品味一下文章的細節:當將軍得知從戰火中救出了兩名日本小姑娘后,很敏感,很果斷地把孩子接到身邊,同時告訴士兵們我們軍隊戰爭的目的,也就是打退侵略者,而孩子是無辜的,他們并不是侵略者,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去傷害,我們不能用狹隘的民族復仇情緒視所有的日本人為敵人,而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原則,從中日人民友好相處的長遠角度救助兩個無辜的日本小孩。作為一名將領,能有這樣的偉大情懷,確實值得贊嘆,值得每個世人贊嘆。這也體現著我們中國人對戰爭的正確理解。
兩名孤女被送到八路軍指揮部后,得到聶將軍獨特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先是查看不滿周歲的小妹妹的傷口包扎情況,又讓警衛員給孩子找奶吃,接著又和大一點的孩子親切的交談,消除她的恐懼,還親自給孩子喂奶吃。這種母親般的胸懷很細致入微地體現了出來。本文作者正是利用細節的描寫,使我們具體而真切地感受到聶榮臻將軍友好、善良的人道主義情懷。
從將軍送兩個孤女,從他的一封親筆信,我們都可解讀到聶將軍確實是位偉大的政治家,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
“未成曲調先有情”,在上課之前,我們教師必須得先與文本進行對話,從對話中感知這些人文,要先讓自己的心靈被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思想觸動,然后才有可能較好地組織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