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1:
這兩課時主要引導學生養成“不懂就問”、“勤于收集資料”這兩種學習習慣,而這兩種習慣恰恰是學好語文的有效途徑,所以我把這兩課時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去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2:
葉圣陶先生說過:“養成習慣必須實踐。”換一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能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做,才可能養成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蘇教版的特色,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它遠遠不是一堂課能教完的,不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習慣,更要將原有的好習慣保持發揚。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所以,今天的課堂僅僅是一個開始,習慣的養成最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課堂上,學生掌握的只是方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需要學生將這方法變為技能,變為自覺的行為,一旦成為學生的自我行為,好的習慣自然而然也就養成了。今天的課的確只是一個開始……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3: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有預習、讀書、上課、寫字、寫日記等方面,具體要求如下: “預習——胸有成竹、早讀——聲情并茂、上課——專心致志、發言 ——爭先恐后、作業——一絲不茍、閱讀——津津有味、日記——持之以恒”。
本冊課本主要強調兩項習慣:“不懂就問”與“勤于搜集資料”。
“不懂就問”是指養成質疑問難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挺難。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教師應走到學生的身邊,要蹲下身子看學生。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的質疑問難創設時空,培養學生善于發現、主動思考、敢于質疑的品質。學生養成了“不懂就問”的習慣,就一定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成為“愛學習的天使”。
“勤于搜集資料”我們首先想到就是上網、瀏覽、下載,其實搜集資料的途徑很多,查閱工具書、做摘抄卡片、參觀、訪問、剪報、看電視、聽廣播等,不拘一格,海闊天空。上網搜索是一種比較方便的做法,但是班里的學生來自村小,一般都有困難。以后可以布置學生利用電腦課的空隙或者中午閱讀的時間到學校的電腦房里上網。養成“勤于搜集資料”的習慣,可以打破課內外的壁壘,構建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增強學習的效率。
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例如布置學生預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這篇課文時,就請學生“提問題”、“搜資料”。這篇課文涉及的地理、歷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識極為豐富,沒有豐富的知識作支撐,要透徹理解,談何容易?比如“時差”、“季節差”、“世界屋脊”、“戰國編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