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后反思(精選2篇)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后反思 篇1
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是學習蘇教版最具特色、常抓不懈的習慣教育,雖然知道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開學伊始,就對學生強調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兩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使用蘇教版的學生和我以前教的使用人教版的學生相比較,在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確實是讓我非常滿意的。
這個學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是要教會學生掌握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執筆方法和書寫的姿勢,培養學生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從使用鉛筆過渡到使用鋼筆,暑假期間我就布置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練寫鋼筆字。從學生們交上來的習字冊來看,大部分同學還是完成得很認真的,效果不錯。
指導學生認真看圖后,我讓他們討論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收獲,然后課堂上就讓他們拿出田字本,寫幾個自己最喜歡的字。在學生寫字的過程中,我下位巡視,發現執筆方法和書寫的姿勢不正確的,就馬上邊示范邊糾正,學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容易犯錯,也容易改錯。最后把寫得好的鋼筆字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并且先讓他們自己點評好在什么地方?說得不全面的地方,我再適時進行補充。巡視了一圈下來,心里還是挺快樂的,因為學生們的表現比我想象的要出色得多!
利用下課前的五分鐘時間,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要求:
1、每個同學的筆盒里有而且只能有兩種筆:鋼筆和鉛筆,鋼筆寫作業用,鉛筆畫圖用。
2、每個同學至少要準備兩支以上的鋼筆,而且使用同一種顏色 的鋼筆水。
3、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后,都要記得檢查鋼筆是否灌滿鋼筆水。盡量不要把鋼筆水帶到學校里來,如果中途沒有鋼筆水,到老師辦公室灌鋼筆水。
4、使用鋼筆寫字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開始使用鋼筆的一段時間,速度盡可能慢一些,老師會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絕對不允許使用改正液、改正紙之類的東西。
習慣的培養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我一定會把這些要求貫穿在我每一節課中,反復抓,抓反復,常抓不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后反思 篇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1:
這兩課時主要引導學生養成“不懂就問”、“勤于收集資料”這兩種學習習慣,而這兩種習慣恰恰是學好語文的有效途徑,所以我把這兩課時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去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2:
葉圣陶先生說過:“養成習慣必須實踐。”換一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能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做,才可能養成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蘇教版的特色,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它遠遠不是一堂課能教完的,不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習慣,更要將原有的好習慣保持發揚。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所以,今天的課堂僅僅是一個開始,習慣的養成最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課堂上,學生掌握的只是方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需要學生將這方法變為技能,變為自覺的行為,一旦成為學生的自我行為,好的習慣自然而然也就養成了。今天的課的確只是一個開始……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教后反思3: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有預習、讀書、上課、寫字、寫日記等方面,具體要求如下: “預習——胸有成竹、早讀——聲情并茂、上課——專心致志、發言 ——爭先恐后、作業——一絲不茍、閱讀——津津有味、日記——持之以恒”。
本冊課本主要強調兩項習慣:“不懂就問”與“勤于搜集資料”。
“不懂就問”是指養成質疑問難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挺難。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教師應走到學生的身邊,要蹲下身子看學生。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的質疑問難創設時空,培養學生善于發現、主動思考、敢于質疑的品質。學生養成了“不懂就問”的習慣,就一定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成為“愛學習的天使”。
“勤于搜集資料”我們首先想到就是上網、瀏覽、下載,其實搜集資料的途徑很多,查閱工具書、做摘抄卡片、參觀、訪問、剪報、看電視、聽廣播等,不拘一格,海闊天空。上網搜索是一種比較方便的做法,但是班里的學生來自村小,一般都有困難。以后可以布置學生利用電腦課的空隙或者中午閱讀的時間到學校的電腦房里上網。養成“勤于搜集資料”的習慣,可以打破課內外的壁壘,構建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增強學習的效率。
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例如布置學生預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這篇課文時,就請學生“提問題”、“搜資料”。這篇課文涉及的地理、歷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識極為豐富,沒有豐富的知識作支撐,要透徹理解,談何容易?比如“時差”、“季節差”、“世界屋脊”、“戰國編鐘”等等。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就要有良好的習慣。比如在準備《鄭成功》一課時,我就查了有關“鄭成功”與“中國臺灣”的資料,有不少新的發現,也感受到“學海無涯”的意義。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后反思4:
教參中說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學習,更有利于他們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認真抓好本冊所安排的關于“不懂就問”和“勤于搜索資料”的習慣培養,不僅要通過專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知識,而且還要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不過說實話,在之前的十個有關“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教學我也試著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但到如今顯示的效果來看是并不理想,因為這方面的內容學生往往會覺得你老師講得羅嗦了,他們的意思就好象是你老師不講我也知道,所以整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就拿今天上課導入,我就是讓學生來說說五年來自己在以前學到的習慣中那些學習習慣是讓你受益匪淺的,舉例來說說,結果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是寥寥無幾。我想有可能就是以前上這部分內容時過于傾向于灌輸式教學了,說教式的教學,以至學生反感,或無所謂,因而他們也沒有真正來學習那些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上述這些情況,我想今年教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的方法改變一番,變以往的灌輸式為學生自主式學習,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嘗到“不懂就問”“勤于搜集資料”的甜頭。新課標也這么說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在布置預習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己搜集有關各少數民族以及祖國歷史成就等方面的資料,并且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師和同學詢問。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嘗到了“不懂就問”“勤于搜集資料”的甜頭。我們要把這兩個學習習慣滲透到今后的學習中,并讓學生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