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指導(3)
12、姥姥的剪紙
1、《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間動情有趣的故事, 表現(xiàn)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2、課文為何以“姥姥的剪紙”為題目。
姥姥不識字,只能用剪紙來表達她對我的期待,對我的牽掛。剪紙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聯(lián)的橋梁。
3、姥姥是個心靈手巧、勤勞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紙技藝高超、作品很受歡迎的原因有:剪紙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廣結善緣,有求必應。
4、課后第4題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時 間長,長年累月的練習使姥姥技藝嫻熟。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要肯花時間,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難:故意使人為難。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jié)上指摘。
耍賴:使用無賴手段。課文中指“我”的淘氣與頑皮。
調皮蛋:是對調皮孩子的昵稱。
6、背誦12、13兩個自然段。
13、牛郎織女
1、《牛郎織女》是民間故事,牽牛星屬于天鷹座,在銀河的兩岸,當牛郎隔河相望,有一顆特別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織女星,織女星屬于天琴座。
《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的憎恨。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它與《梁山伯祝英臺》《白蛇傳》《孟姜女》被譽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
2、民間故事:指群眾集體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并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種文形式,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織女》中的兩位主人翁深受人們的同情,大家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未來,正如蘇軾的一首詞中寫道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勞能干、重情義,向往美好生活。
織女——心地善良,心靈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圖報,善解人意,勤勞。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殘暴專制,無情無義。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為我們描述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臺藝術,通過寫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贊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課文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的順序呈現(xiàn)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
2、
“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xiàn)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后生;好在變幻的舞姿。
3、“一聲渺遠的雞啼”表現(xiàn)了對明天充滿了希望。
4、背誦課文12-16自然段。
5、課后習題3:
(1)“茂騰騰”寫出了沸騰著生命的熱烈,寫出了后生們的健壯、樸實與活力。
(2)“燥熱”、“飛濺”道出了安塞腰鼓熱烈奔放的特點。
(3)“震撼”、“燒灼”、“威逼”動感十足,將安塞腰鼓的活躍與激烈表達了出來,給人與官與心靈上的震撼,展現(xiàn)了強烈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