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4)教師巡導,并指定幾個畫的比較好的同學拿上給大家參觀。
3、小結:剛才同學們的設計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當小工程師了,如果你長大以后也想象他一樣成為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那么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打好基礎。這些設計真是巧奪天工啊,那么從這些設計我們又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是一個擁有高度智慧和創造精神的人)
4、在修筑鐵路的過程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課文為什么只寫了四、五、六自然段。
三、小結 :
就這樣,詹天佑忍辱負重,憑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筑任務,給予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板書:回擊)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把課文的最后一段一起來讀一遍,注意要讀出中國人民揚眉吐氣,自豪的感情。并思考,為什么說“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人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這句和課文哪個部分照應?
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哪句相照應?(總結全文,首尾呼應,和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照應)
四、總結:
1、同學們,火車將離開青龍橋車站,沿著詹詹天佑天佑首創的“人”字形線路駛向八達嶺,望著越來越遠的詹天佑青銅像,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來把課文最后一段來讀一遍。
2、詹天佑受命于危難之際,為國為民擔風險,主持修筑了京張鐵路。這不僅僅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熱愛祖國的中國心。
五、作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段落。
六、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采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后者采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
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臺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
我認為這堂課是一堂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