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分膚色《黑孩子羅伯特》教學后記(教學實錄)
生:我認為治病比買戰斗機更重要。
師:所以我們說羅伯特——
生:善良、有愛心
生:也可以填“寬容的羅伯特”,前面說麗莎總是叫羅伯特為“小黑鬼”,羅伯特在麗莎生病時卻能捐錢給他。這也說明他不計較。
……
片斷三:
師:讀著讀著,我們同學讀出這么多,這是因為羅伯特善良、寬容的心感動了我們,他還會感動了誰呢?請同學讀讀課文。
生讀課文
師:說說看,還感動了誰?
生:是麗莎的父親。
師:羅伯特為什么在麗莎爸爸的懷里哭了?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時可以聯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討論交流。
生:因為麗莎和他的爸爸曾經稱他為小黑鬼,可現在麗莎的爸爸卻擁抱了他。
生:是因為麗莎的爸爸改變了看法,不再因為羅伯特是黑人而看不起他。
……
師:從麗莎爸爸的話和話語中,我們感受到了麗莎爸爸的內疚,感受到了麗莎爸爸對羅伯特的接納。他改變了自己以前對黑人孩子的看法,這擁抱,是羅伯特夢寐以求的,是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也是千千萬萬黑人的夢想。讓我們一起讀讀馬丁·路德·金的話。
……
教后反思:
備課時,由于《黑孩子羅伯特》的篇幅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合適的點讓學生借助文本,選擇合適的點去深入理解羅伯特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的痛苦、善良、寬容?但隨著自己對文本的反復研讀,我發現,羅伯特的內心感受在課文中是非常復雜的,課文的第一部分,羅伯特因為被種族歧視而痛苦;課文的第二部分,羅伯特為救麗莎而放棄買自己喜歡的戰斗機而矛盾;課文的第三部分,羅伯特因為父輩的接納悲喜交集。這種復雜的感受只有通過引導學生聯系社會背景、聯系上下文去反復品讀句子才能體會到。因此,在教學設計(研究課)時,我圍繞著“_________________的羅伯特”這一練習題,引導學生反復讀相關的句子,體會羅伯特在種族歧視下的復雜感受。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在反復地品讀中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的理解。
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生活實際說一說學習這篇課文后的一些感受,有好幾個同學竟然能聯系黑人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這事例來說明不管在什么時候,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國界。我想,課文學至此,應該說已達到了我的教學預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