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將相和
教學目標1.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難點
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準備
《將相和》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將相和。
2.引導學生讀課題,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剛才的問題初讀課文,并注意生字詞的讀音,運用已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及意思。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用來表示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回避而不說。
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抵御——抵擋,抵抗。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每戰必勝。形容善于打仗。
負荊請罪——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3.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以及存在的疑問。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默讀課文,思考:
(1)課文講了幾個故事?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2)給文章列小標題。
2.交流,完成板書。
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
四、找準矛盾點,抓住探究主題
1.看課題,既然是“和好”,那說明將相以前有過“不和”,他們為什么“不和”?找出文中那句關鍵的話來。
2.找到文章倒數第四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
“我是趙國大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倒爬到我頭上去了。哼,碰見他,我要給他點兒顏色看看!”
3.那么藺相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嘴到底厲害不厲害?他的職位該不該比廉頗高?這就是咱們下節課要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