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詩文精粹 (六語下)
ø 信中說:“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為敵……”( )
ø 蝙蝠是用耳朵“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 )
ø 少數同學抄別人的作業,是值得“表揚”的……( )
4、《煙臺的海》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既寫景,又寫人,景人交融。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語言凝練,生動形象,增強了表達的效果。
10、螳螂捕蟬1、《螳螂捕蟬》本文通過記敘吳王不顧大臣的反對,執意要去攻打楚國,后來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一寓言表現了少年的冷靜和智慧,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淺,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長遠打算,否則后患無窮的道理。
2、“那螳螂 , ,卻不知道有只 在它的身后。它們一心想得到 ,卻沒顧到自己身后 呢!”這些內容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就是“ ”。
3、《螳螂捕蟬》是則寓言故事,你還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 、
4、《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少年機智聰明,巧妙地通過一個故事使吳王打消了出兵的念頭,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記了身后的禍患。5、課后習題3(書52頁)
(一)少年說:“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吳王夸獎說:“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螳螂捕蟬》,后來這個寓言故事演變成一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考慮到后患。
2、根據短文內容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