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
“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出示:改變后的對話,比較。
“洛克機械師你在哪兒呀?”
“船長您在叫我嗎?我在這呀!”
“爐子現在怎么樣了?”
“已經被海水淹了。”
“那么爐子里的火呢?”
“火也全部熄滅了。”
……
4、請你仔細地讀讀,有什么感受?(理解:人物的對話也要符合當時的情景,這個時候情景已經萬分的——危急!)
5、再改一下,進行比較。(明白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團隊,語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了!)
出示: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么樣?火呢?機器怎樣?”
……
時間也萬分緊迫!那老師再這樣改一下,急嗎?是否更節省時間了?
6、那讓我們再來看這段特殊的對話,默默的讀,讀進文字里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從這段簡短有力的對話中,你還能讀出什么?感受到什么?
7、(進一步理解船長的智慧和這支船隊的訓練有素)老師想問作為船長,當他了解到爐子已經被海水?(淹了)火也?(滅了)機器?(停了)。作為一位船長當他了解這些情況以后,難道他真的不知道船能堅持多少分鐘?既然知道,那為什么還要問奧克勒大副?
8、如果這時候你就是船上的一名乘客,聽到了這段對話,你還會像剛才那樣慌亂嗎?還會不顧一切的擠上小艇嗎?
9、指導讀這段話。現在看來,后來救援工作開展的井然有序,不僅僅是因為奧克勒大副手中的那把手槍,還有這段給人信心與力量的對話!誰來讀這段對話。(讀出威嚴與力量)
三、理解作者設計的結局
(一)引讀:
1、你看,一段對話,兩次命令,船長就將一場可能船毀人亡的大災難控制住了。寫到這里,雨果也寫下了這樣的話——
(出示下文):“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沉著鎮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
2、是啊,他把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都考慮到了。二十分鐘很快過去了,所有的人都得救了,人們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出示課件:“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二)引導說話:此時你想說什么?
(三)釋疑:船長為什么要與輪船沉入大海?
1、通過比較兩個不同的結尾。如果是這樣的結尾,哈爾威船長最后沒有死,他最后一個離開諾曼底號輪船,和大家一樣都得救了。與課文中的結尾比一比,哪一個更加震撼你的心?
2、是呀,在文學作品中,悲劇往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雨果很多小說的結尾都是這樣的,像《巴黎圣母院》像《悲慘世界》,常常用這種悲劇式的藝術手法去震撼讀者的心,就像哈爾威船長之死讓我們心頭沉重,但更加讓我們崇敬英雄,永遠的懷念英雄!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讓人震撼的文字。
(四)現在誰來說說看,課文明明寫的是船長最后的二十分鐘,為什么雨果的評價卻是一生的?(這二十分鐘正是船長一生的寫照,一件事寫盡一生,這就是大師文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