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松怪石圖題詩》教學設(shè)計
三、初讀古詩,體會詩情畫意。
1、(課件出示蒼松怪石圖)教師范讀詩歌,要求學生認真傾聽。
2、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特別強調(diào)“闕、迥”的讀音)
4、全班齊讀古詩。
5、仔細欣賞圖畫,這是怎樣的松樹和石頭?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再請學國畫的同學結(jié)合水墨畫的知識進行簡單介紹。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畫家李方膺寥寥幾筆就把松樹的挺拔、蒼勁、歷經(jīng)風霜而傲然凜立的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么在詩中他又是如何贊美松樹的?
1、學習第一層。(即: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
(1)自讀詩歌前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知道這兩句寫出了松樹在寒冬之際為大地增添了綠意和嬌姿。)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層。(即: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1)詩人僅僅是因為松樹為大地增添了些許綠色而贊美它嗎?請默讀3、4、5句,你又讀懂了什么?
(2)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重點指導對“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的理解。這幾句寫出了詩人對松樹品格的高度贊美,贊美松樹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精神。)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松樹的頑強精神。
3、學習第三層。(即:擁護天闕高且堅,迥干春風碧云里。)
(1)自讀最后一句,你從這句中還知道松樹的什么特點?
(2)學生交流。(重點理解“天闕”、“高且堅”、“迥”的意思。)
(3)再讀一讀“迥干春風碧云里”,你想到了什么?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讓我們看著這幅畫,走進畫中,仰望著不畏高山雪冷,扎根在石縫中的蒼松,我們不由得發(fā)出嘖嘖贊嘆:“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教師引讀,學生接讀詩歌)
5、同學們,在1730年夏秋之際,李方膺擔任山東樂安知縣,樂安大水成災(zāi),萬家漂櫓,情勢緊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準,就開倉賑濟,下令動用庫存皇糧1200石,以工代賑,募民筑堤,緩解了災(zāi)情。但后來因私開官倉被青州府彈劾。1735年他因反對新任總督王文俊的墾荒令,上書直陳弊端,觸怒上司,被罷官入獄。成為當時震驚朝野的“蘭山冤案”。聽了老師的介紹,請你們想一想,這傲然凜立于風雪之中的松樹象征著什么?
6、讓我們帶著對李方膺這種不屈權(quán)貴、耿直廉潔的高尚品格的崇敬之情齊讀詩歌。
7、練習背誦。(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誦)
8、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詩篇贊美松樹,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下面分小組交流搜集到的贊美松樹的詩句。
9、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指導朗讀)如:《贈從弟》(三國)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詠寒松詩》(南朝)范云
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凌風知勁節(jié),負雪見貞心。
10、欣賞古今畫家的松樹國畫作品。
總結(jié):松樹以它那蒼翠的枝葉裝扮了這個冰雪世界,以它那不畏險阻、飽經(jīng)風霜的品格深深地吸引著人們,愿同學們都能像松樹一樣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做生活中的強者。
五、拓展延伸。
1、課下自讀《黃山松》,體會黃山松的特點,及從黃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