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學設(shè)計人教版
【教材分析】《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本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四個方面來凸顯索溪峪的“野 ”。本文篇幅較長,一課時的教學時間里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故本文教學選擇側(cè)重寫作指導,學習作者從不同側(cè)面體現(xiàn)景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讀熟課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熱愛自然、崇尚純真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從概括到具體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引導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簡介張家界
張家界是中國湖南省的一個地級市,原名大庸市,位于湖南西北部,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2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內(nèi);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qū)、天子山風景區(qū)三大景區(qū)構(gòu)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
索溪峪,是土家語音譯;這三個字按其意為:“suǒ” 霧,“xī” 大,“yù” 山莊,連起來就是“霧大的山莊”。索溪峪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東北部,總面積25400公頃。索溪峪的景觀,以山水為依托。不僅山奇、水秀,而且橋險、洞幽,是眾多游客去了還想去的旅游圣地。我有一網(wǎng)友從張家界歸來后曾作詩一首:“泰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歸來不看山。此生不去張家界,縱活百歲也枉然。”
想問問同學們,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索溪峪的景色特點,你會用哪個字呢?(大家自由交流)現(xiàn)在,請打開課本第11頁,看看曹敬莊先生筆下的索溪峪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情呢?
二、默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未經(jīng)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2、本文為了體現(xiàn)“野”這一特點,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呢?
明確:文章開篇用“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里只剩下了一個字:‘野’”緊扣文題,總領(lǐng)全文,強調(diào)突出索溪峪“野”的特點。然后,分別從“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了”“在這樣的山水間行走,我們也漸漸變得‘野’了起來”具體描繪了這種“野”,讓整篇文章脈絡(luò)清晰,層次井然,中心突出。
三、對讀課文,把握關(guān)系
1、同桌對讀喜歡的部分,讀通讀熟,最好能記下來。
2、師生對讀。老師讀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學生讀后面的內(nèi)容。
讀后思考:每一段的第一句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明確:每一段的第一句是該段的中心句,這樣安排,讓每一段中心明確,主題突出。對我們來說,學習這種寫法,能夠避免跑題。)
四、精讀品味,豐富血肉
1、四個組,分別從“山”“水”“物”“人”中選擇一個方面,具體研討:a、這部分主要講什么?是圍繞那句話寫的?是怎樣具體描繪出來的?b、用了什么表達方法?你欣賞哪些句子,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