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魯賓遜漂流記》導學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魯賓遜漂流記》這部名著的主要內容;
2、分析魯賓遜的人物形象;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鑒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分析魯賓遜的人物形象;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鑒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方法: 引導質疑法、交流合作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能說上一句你最喜歡的讀書格言。這節閱讀課,我向大家介紹的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外國小說。一提起這本書,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具有冒險精神,面對困難與挫折,表現特別頑強與樂觀的人物形象——魯賓遜。書中的主人公身上發生了哪些曲折感人的故事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魯賓遜漂流記》(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走進作者
1、簡介作者(幻燈片放映)
2、交流資料:寫作背景
三、初讀文本
1、師:同學們讀一本好書如同叫一個好朋友,前些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了一本書《魯賓遜漂流記》,你接觸一本新書時,你是怎樣從整體上來了解它?(歸納學法:看目錄——讀提要——了解作者)
2、說說小說的主要內容。
四、再讀文本,欣賞精彩片段。
1、師:我們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現在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魯濱遜是怎樣遇險來到荒島上的?他在島上是怎樣生存下來的?后來他又怎樣回到故鄉的呢呢?要想知道這些,就要細細地去品讀。
2、平時你是怎么細細品味精彩片段的呢?(隨機板書:讀文字——想畫面——提問題——悟感受)
3、欣賞精彩片段
(1)由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向同學推薦優美段章,并說明推薦理由。
(2)讓學生列出作品當中的一些妙語佳句,并說明理由。
師:魯濱遜陷入了怎樣的困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抓住重點段落來體會,配樂朗讀,閉眼想象)
過渡:是啊!上帝把一個毫無準備的人,你知道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呢?學生交流,師述: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魯濱遜竟然活了28年,還順利回國,這是多么令人驚喜而不可思議的結局啊!同學們想一想,這該是怎樣的28年啊?
五、精講點撥
1、分析人物形象:魯濱遜憑借什么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28年?(結合原文精彩片段和魯濱遜的話語進行理解感悟)
重點談一點:賞讀造船的故事
a、多媒體出示造船的故事,學生朗讀,強調幾個數字。
b、讀了這段文字你想說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出示魯濱遜的話語,學生朗讀:這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d、播放魯濱遜把船往大海里拖的錄像,一名學生配音。
e、說說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什么樣的魯濱遜?
師:補充資料(《圣經》的精神作用)
2、閱讀作品后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什么?(比讀名著(《魯賓遜漂流記》與《格列佛游記》)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的我們,需要我們從小學會生存,學會向困難挑戰,爭做生活的強者。這便是我們今天來學習《魯濱孫漂流記》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