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者,走進文本——《野草》教學反思
師:同學們,作為當代的小學生,回想革命先烈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你一定也是熱血沸騰,你一定會這樣說:
生: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師:這種力足以使中國人民精神倍增,因為:
生: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師:這種力足以使中國人民趕走侵略者,取得勝利,因為:
生: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師:這種力足以使我們看到光明的未來,因為:
生: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此時,課堂氣氛已經推向了高潮,孩子們的朗讀已經變成了發自心底的呼喊。
反思:這篇文章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較遠,他們沒有切身的體會,所以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對野草的贊美,教師此時適時地為學生提供了抗日戰爭的資料,使學生通過資料讓他們走進那個時代,知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激發了他們的憤慨,教師的導讀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步步讓學生走進了作者的心里,發出了作者久在心中的吶喊聲。
四、結合時機,運用語言
學完課文最后一段,我進行了拓展說話練習:寫出自己對生命的感言:
出示課件:
1.假如我是一粒小小的種子,隨風飄落在石縫里,
我會 。
2.假如我是一棵不知名的野花,面對嬌艷的百合,
我會 。
3.假如我是一株不起眼的矮松,仰望參天的樹木,
我會 。
孩子們的回答無疑都很是精彩,因為,他們已經把心融入到了課文當中。
反思:講完課后,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我想:要想上課達到這樣的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教師的導語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評價語言的機智,使得學生很快就能夠走進作者,走進文本,進入預想的教學氛圍,這時的上課就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了。
功夫要多下在備課上,這話真是一點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