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精選7篇)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綜合活動安排了一篇根據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嶗山道士》改寫的故事,還安排了與勞動有關的懇談會。讓學生與家長共同探討有關勞動的問題。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基本內容,了解主要情節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導學生與家長交談,觀察家長或周圍的勞動者一天的工作情況,體會勞動創造了財富,同時也激發學生對勞動者的熱愛。
3.培養學生的勞動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提前與家長交流,并觀察周圍的勞動者。
課時 2課時
板書設計
綜合活動(5)
嶗山道士 勞動創造了財富
穿墻術
不勞而獲 出才有收獲
投機取巧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預習要求
利用工具書,盡量讀通讀懂課文,并能講述此故事。
二、導入課文
最近同學們中流行看鬼故事的書,其實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嶗山道士》。
三、簡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年輕時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舉屢試不第,71歲才成貢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鄉當塾師,家境貧困,能接觸普通百姓的生活。傾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又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等。
《聊齋志異》主要運用唐宋傳奇小說的文言體,以豐富的想像,并借鑒當時流傳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過談狐論鬼的表現形式,以巧妙的構思、生動的語言,創造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對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多有暴露,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筆調描寫了青年男女真誠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一些因果報應的說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初讀課文,理解課文。
1.檢查預習
請一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2. 朗讀課文,試翻譯。注意關鍵詞語的解釋。
3. 提問:我們講述故事,按情節總是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則故事的呢?請用幾句話概括故事內容。(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開端:王七慕道,求師學法。
發展:看師演法,師父教法。
結局:王七回家,演法失靈。
求師學法,看師演法,師父教法,演法失靈—這就是本文的線索。
4.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文中找出原句說明。
明確:王生是一個想學法又怕吃苦,有了一點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這就是文章的一條暗線。
5.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總有不少想不勞而獲的人,并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你對此有何看法,寫成一篇文章。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課前布置的作業。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觀察家長一天的勞動情況。
2.從小組中選出一人,進行集體交流。
3.集體交流。
4.總結:通過同學們的交流,我們發現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們不僅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照顧我們的生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勞動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們有關“勞動”的圖片,
欣賞這些勞動場面的圖片,大家說一說,議一議。
三、作文。
1.同學們,因為勞動,我們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因為勞動,我們變得更加熱情和健康。勞動,不僅創造了人,而且創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勞動生活無論過程是多么苦澀的,結果卻是快樂的。
2.選擇自己平日經常做的一項勞動內容寫一寫。
要注意寫具體,抓住幾處寫細致,注意寫出自己的真情。
3.構思并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因為是學生首次接觸蒲松齡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學生介紹有關他和他作品的情況,這樣為以后的學習和課外閱讀打下基礎。
這是本文的重點,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來體會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
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體會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者的光榮。樹立勞動是光榮的意識。
作業設計
1.復述《嶗山道士》這個故事給家人聽。
2.繼續關于勞動方面的調查。
3.完成一份關于勞動的手抄報。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2
北師大新課標教材注意了將創造性想象作文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這是六年級(上)第六單元“地球家庭”綜合活動:
導語: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地球上。雖然人與人可能相隔萬水千山,但我們互相依存,雖也離不開水,各國人民應該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愛護,互相尊重。
活動步驟及內容提示:
1、坐在家里“看世界”。
●我家的電視是外國的產品,我想了解那個國家的情況。
●我家鄉的特產出口到了哪國?那個國家是怎么樣的?
●我給遠在美國的表哥寫信了解印第安人的情況。
●……
2、查閱資料了解世界。
●我要到互聯網上查找某國的風土人情資料。
●我要到圖書館里查找某個鄰國的氣象資料。
●我有一張介紹四大文明古國的光盤。
●……
3、習作。
●給外國的小朋友寫信。
●想想作文:假如我在————國。
●以瑞恩小伙伴的口吻講述瑞恩的故事。(瑞恩,單元課文中的一位加拿大男孩,主人公)
●…….
4、召開主題報告會。
●我一邊發言一邊掩飾自己做的課件。
●我聽同學發言時,還提出自己的問題。
●當我感受較深時,就即興發言。
5、制作世界風情。
(略)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次綜合活動,主要是朗誦描寫、歌頌母親河的詩歌、文章。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母親河的詩歌文章,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認真練習、排練,有感情地朗誦詩文,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寫一寫參加朗誦會的感想,以"保護母親河"為題,寫一份倡議書,培養學生寫作、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步:準備資料
一、布置任務
在單元學習初,指導學生閱讀本次綜合活動的內容,指導學生確定準備哪方面的材料。
二、學生查找、準備材料。
第二步:練習、排演
一、認真練習:
1.指導學生閱讀活動提示,互相交流,說說怎樣才能朗誦好。
2.認真練習。可以個人朗誦,也可以幾個人合作,集體朗誦。(可在課下進行練習。)
二、排演
1.個人準備好后,進行排演。指導學生加手勢、配樂。
2.師生觀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見。同學們根據提出的意見,進一步
第三步:召開朗誦會
一、提出要求:
表演要認真,要入情入境,要滿懷信心,精神飽滿,觀眾要傾聽、要細細品味。
二、朗誦描寫、歌頌母親河的詩歌、文章。
三、評議。
第四步:評議、寫感想、寫倡議書
一、集體評議朗誦會。
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寫一份以"保護母親河"為題的倡議書。寫完后,全班交流。
三、寫一寫參加朗誦會的感想。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寫下來。
四、活動總結。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4
活動設想:
家鄉是一個親切、溫馨的字眼。家鄉的文化傳統可以反映家鄉的歷史風貌、文化背景;家鄉的風景名勝體現了家鄉的自然美;家鄉的特色產品或產業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而且也體現著當地的民風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它們的歷史淵源、經濟價值、文化底蘊,值得廣大青少年學生了解和探索。這種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提高審美意識并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熱愛具體的家鄉到熱愛抽象的祖國,這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必由之路。
活動目標:
1、通過尋訪家鄉的傳統文化、風景名勝、特色產品和產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家鄉的文化,領略家鄉自然風光和家鄉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利用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膽地對事物作出判斷,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3、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培養學生做21世紀的社會人,促使學生在本課程的積極參與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
課程內容
分組活動
活動準備
活動內容及過程
活動方式
第一組:尋訪家鄉的傳統文化
學生參與考察活動和實踐活動時,會遇到許多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大方地與人交流,積極、自信地參與活動,并引導學生精心進行活動策劃。
1.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①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
②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傳統的詩歌、散文、小說,并初步了解家鄉古代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令文化等傳統文化形式。
2.開展考察活動
①考察家鄉的著名建筑及其特點與由來。
②考察家鄉的歷史名人和遺跡。
③考察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
④考察家鄉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
⑤訪問民間藝人,了解傳統工藝。
3.組織學生為宣傳家鄉的傳統文化開展實踐活動。
以下一些活動形式可供參考:
①學生編寫《家鄉民間故事》、《家鄉風俗習慣》、《家鄉風味小吃》、《家鄉名人故事》等小冊子,提供給有關文化部門、旅游點。
②與有關部門合作,制作廣告牌張掛在家鄉顯眼處,宣傳自己的家鄉。
③為社區群眾策劃一次家鄉文化藝術表演或傳統游藝活動。
到圖書館查書、把資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動成果錄。
第二組:尋訪家鄉的風景名勝
1.開展此項活動事先需精心組織策劃,教師要給學生相應的指導。
2.教師要事先與風景區景點管理部門取得聯系。
1.實地考察景點(拉法山、紅葉谷等),了解其具體情況,并收集一些資料,如:圖片、照片、繪畫、景點文字介紹等。
2.開展我為家鄉旅游宣傳和服務活動。
3.組織學生交流、思考,分享收獲,并分組寫出考察報告。
4.將調查報告、學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議書,送交各風景區及其管理部門。
實地考察、活動記錄、討論、交流、整理
第三組:尋訪家鄉的特色產品和特色產業
培訓學生訪問的禮儀和技巧;調查計劃的格式;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等。
1.根據初步活動意向,讓學生回家展開自由調查,通過詢問親戚朋友或政府部門,了解本地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本地傳統的特色產品和特色產業(花崗巖、大煎餅等)。
2.商討調查計劃。
3.調查,整理資料。
4.宣傳家鄉特色產業。
①要求學生制作廣告宣傳畫,評出優秀宣傳畫張貼于街道合法宣傳點。
②建議學生設計產品包裝并評優。
討論、交流、整理、詢問、考察或問卷調查
活動實施
1.組織形式:此項活動要求學生自主探究或了解,進行調查或考察,實踐活動形式較多,宜以小組活動為主,可讓學生自由結合成10~15人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在總結評價階段,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活動。
2.教師配備:需配備專職指導教師一名。
活動成果展示與匯報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獲知識和照片等。
2.制作的廣告宣傳畫和所撰宣傳文章。
3.學生的變化:帶隊教師所記個案。
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同樣需要進行評價,但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是否積極參加、親歷活動與實踐,在于學生是否在活動中形成積極體驗、獲得真實感受并增強其社會責任感,熱愛家鄉和熱愛祖國的情懷。而不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具體知識。
1、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具體方式有自我闡述與評定、其他同學推舉與評說等。
2、日常觀察與活動成果展示相結合。具體方式有:觀察記錄、活動表演、調查報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師評價與家長、社區有關人員的評價相結合。具體方式有檔案袋、評語、活動記錄、其他人〈包括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士〉推舉與評說等。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次綜合活動圍繞著“珍惜”這一主題,讓學生懂得珍惜身邊的點點滴滴,了解公益性廣告與商業性廣告的不同,學會設計公益廣告,互相交流,并能寫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通過親自參加創編公益廣告的活動來再次感受世間萬物都值得大家來珍惜,讓學生從小就學會珍惜萬物、懂得感恩。使學生對廣告有所認識,對廣告語這種問題有所體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難點
設計公益廣告語
活動后的感受,進一步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構想
綜合活動是以學生為主,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準備材料,自己設計廣告語,寫成文后,大家共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再自行修改。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什么是廣告?確定創編公益廣告的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邊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感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珍惜,碧水藍天,紅花綠樹,構成這個絢麗的世界;親情友誼,愛心善舉,為每個人帶來心靈的溫暖。這些都值得我們珍惜。讓我們舉辦一次公益廣告大賽,把自己也認為大家都應珍惜的事物宣傳出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集思廣益
1.學生討論,什么是廣告?廣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公益廣告與一般商業廣告的異同。可以提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課堂上交流
2.什么地方有公益廣告?
3.指導并組織學生討論確定創編哪方面公益廣告?小組間交流,使學生相互借鑒。
三、分工合作
指導學生個體選擇公益廣告的主題,學生自行進行小組分工。如:負責創意的,負責圖案設計的,負責文字設計的……當然也可以自己設計
四、創編
1.教師在學生設計中應注意指導,特別注意公益廣告語的設計要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文通字順,標點準確。
2.學生自由創編。
作業設計:
完成課堂上沒完成的創編公益廣告。
板書設計:
綜合活動
公益廣告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展示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都知道了我們身邊有很多能夠珍惜的事情,并創編了公益廣告。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看同學們創編的公益廣告。
二、展示
1.組織學生或中隊干部組織學生將設計的廣告布置在教室內展示。
2.組織學生評議、投票,選出優秀作品,并卻能夠說明原因。
3.組織學生將學生優秀作品投到校報,也可寄到電視臺等。以弘揚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建設的品質。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把制作公益廣告的過程,或感受寫成作文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來展示同學們的廣告語,把大家的意見整理進去,一定會改得精彩。再寫點自己的感受。
二、寫作文
活動結束后,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或周記,如:我看公益廣告,創編公益廣告的體驗……
三、批改作文
1、小組內互相批改作文。
2、注意畫出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
3、看看是否突出了樂趣。
四、修改作文
按照同學們的批改意見,進行修改。
五、謄寫作文
六、總結
同學們互批了作文,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注意了突出中心,盡量少出現錯別字,把話說通順。
作業設計:
預習第四單元
課后反思: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了解怎樣對待矛盾?怎么化解沖突?
2.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活動,了解怎樣對待矛盾?怎么化解沖突?
活動難點
引導學生調整自己,找到化解沖突的最好辦法。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回遇到一些矛盾,與長輩,同學或者鄰居,也經常會產生一些沖突。怎樣對待矛盾?怎么化解沖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本課的設計旨在以“對待矛盾”、“化解沖突”為主要教學因素,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矛盾,找到化解沖突的妙方,學會笑對人生。整個過程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力求使學生自悟自得,體現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活動過程
一、理解矛盾
1.談話,揭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矛盾,與長輩,同學,或者鄰居,也經常會產生一些沖突。怎樣對待矛盾?怎么化解沖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誰愿意來說說?
2.過渡:是啊,生活中讓人生氣、讓人煩惱、讓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
3.引導學生,回憶煩惱。(學生自由發言。)
水都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事,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煩惱的事。
(活動開始創設切合活動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溝通,情感交流的人際氛圍,形成一種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
二、談一談,看電視引起的苦惱
1.教師導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矛盾。那么該怎么辦呢?
2.幻燈出示:
(1)看電視時間的長短——
往往才看到興頭上,爸爸媽媽就來催促去學習``````
(2)電視節目的選擇——
奶奶愛看戲,爸爸愛看足球,媽媽要看電視劇,而我``````
……
3.教師引導,打開話題:你遇到過這種情形嗎?你當時是怎么處理的呢?
4.學生各自談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三、提一提,解決矛盾的建議
1.幻燈出示:
(1)如果遇到喜歡的節目,而作業還沒做……
(2)有時候,我和佳人會對電視內容評價不一樣……
(3)我喜歡動畫片,可父母卻說看這個太幼稚……
(4)如果今天有爸爸最愛看的節目,而媽媽卻要看別的,我……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話題進行談論。
3.思考:你當時是怎樣處理、化解這個矛盾的呢?
4.教師小結:不同的想法,結果也是不同的!聽了小組的意見,你認為哪位同學的處理辦法是最好的呢
四、理一理,化解矛盾的辦法
1.幻燈出示:
(1)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列出時間表
(2)學習與他人協調——與父母一起挑選電視節目
(3)理解父母的關心……
(4)學會去關心別人……
(5)說話有理有據,以理服人……
2.在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最想解決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尋求一個最好的化解方法。
3.教師點撥:怎樣才能將矛盾化解呢?
4.我們還會遇到哪些矛盾?可以怎樣解決?(學生自己發言。)
5.教師贈言:面對復雜的生活,我們應該用積極的辦法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用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五、比一比,誰的習作寫得好
1.通過討論,我們傾訴了心中的苦惱,同時又得到了同伴的啟發,學會如何面對、化解矛盾沖突。把這次討論的受化整理后寫下來,作為成長中又一次記錄。
組的學生共同承擔義務,共同商議,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苦惱,以及自己將如何面對。
教師引導:被幫助的同學露出笑臉時,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2.教師總結:今天的活動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學會了自己如何和家人,和朋友更好地相處。我真心希望看到我們的集體中,人人嗾使為別人排解煩惱的“快樂天使”。
六、布置作業
1.以“我長大了”為題,寫一寫自己處理事情的成功之處。
2.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以“成長”為題,寫一篇作文。
《綜合活動2》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緬懷先烈,參觀植物園,觀察生命,看望老人,了解器官捐獻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這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2.激發熱愛生活、探索生命、描繪生命的思想感情。
3.學會利用多途徑獲取信息,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里。
4.在生活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學生在本課程的積極參與中學會生活,學會創造,進一步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活動實施
組織形式:此項活動要求學生自己主探究或了解,進行調查或考察,實踐活動形式較多,宜以小組活動為主,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10人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
活動過程
一、明確目的
1.學生讀一讀,本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
2.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地進行分組。
第一組:清明掃墓,緬懷先烈。
第二組:觀察生命,體會生命。
第三組:看望老人,送去歡樂。
第四組:查閱資料,了解器官捐獻。
二、分組活動
(一)第一組:清明掃墓,緬懷先烈。
1.開展調查活動。
(1)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節慶、傳統習俗淵源。
(2)了解清明節為先輩掃墓的意義。
2.開展掃墓活動。
3.寫一寫自己參加清明掃墓,緬懷先輩后的體會。
(二)第二組:觀察生命,體會生命。
1.實地考察景點,了解其具體情況,并收集一些資料,如:圖片、照片、繪畫、景點文字介紹等
2.開展“體驗生活的力量”活動。
3.實地考察、活動記錄、討論、交流、整理。
(三)第三組:看望老人,送去歡樂。
1.培訓學生
(1)培訓學生也老人交談的禮儀和技巧。
(2)擬準備為老人們表演的節目。
(3)聆聽老人講述過去的事情。
2.實地看望老人,進行時間活動。
(四)第四組:查閱資料,了解器官捐獻。
1.讓學生進行查閱資料、上網等方式,了解什么是“器官捐獻”?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3.“器官捐獻”簡介。
三、成果展示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獲知識和照片等。
2.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四、布置作業
1.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2.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