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來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最后一頭戰象在臨死前都做了幾件事?
(板書:拒絕進食、披掛象鞍、告別村民、重回戰場、埋葬自身)
二、講授新課
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戰象,從他的一舉一動中,讀出它豐富的內心世界。
(一)學習“披掛象鞍”。
1、重點讀讀描寫戰象舉動的句子,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2、出示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3、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象鞍呢?竟能讓嘎羧流露出這樣的情懷?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4、看到這個象鞍,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生聯想當年的戰爭場面,體會戰象的內心。)
5、你能讀出戰象的內心嗎?
二、學習“告別村民”。
1、出示句子: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邊。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2、你讀出了戰象怎樣的內心?
3、這一部分你還讀出了什么?(村民對戰象的依依不舍)
4、感情朗讀村民和戰象依依惜別的場面。
(三)學習“重回戰場
1、出示句子:它站在江灘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此時此刻,嘎羧的內心又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四)學習“埋葬自身”
1、出示句子:“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么?
2、“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
三、小結:
1、剛才我們隨著這頭戰象走完了它生命的最后一程,老師相信大家都被這頭戰象感動著,那么你讀懂戰象的內心了嗎?它是一頭怎樣的戰象?
(板書:忠誠、善良、英勇、懷舊……)
2、作者是怎樣來描寫這頭戰象的?(抓住它的動作、神態,作者投入了自已的真情感,和戰象融為一體了。)
3、推薦作者的其它作品:作者沈石溪,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它寫的《第七條獵狗》、《一只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等作品都值得大家看。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那我們就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文字)
2、生讀: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勢不可當。
3、同學們,就是這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家衛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下。人們在埋葬它們時,救活了一頭負傷的戰象,它就是咱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板書:嘎羧)讓我們一起叫叫它的名字──生齊讀“嘎羧”。它就是──生齊讀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4、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寫的是戰象最后的時光。講它的哪幾個方面呢?板書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二、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嘎羧,走近最后一頭戰象。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就用橫線畫下來。
2、生默讀。
3、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閱讀發現。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片段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1)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2)是什么讓嘎羧安靜下來?象鞍是戰象的身份象征。哪些詞語最能表達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請把它圈下來。
“摩挲著”。
“摩挲”是什么意思?(撫摸)
“摩挲”讓你感受到什么?(嘎羧和象鞍關系非常深厚,是戰友)
你想,誰會去和一個陌生人撫摸呢?請你帶著這份體會,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讀句子。還從哪兒能感受到嘎羧對象鞍的深情?
“淚光閃閃”
為什么見到象鞍眼淚汪汪?看到象鞍,它會想起什么?(想起了在戰場上拼搏的那段歲月,也就讓它想起了跟自己并肩作戰的戰友已經死去了)
象鞍上記載著嘎羧輝煌的過去,記載著它辛酸的往事。(出示:“象鞍上留著彈洞,……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生齊讀句子。
象鞍上這斑斑的血跡,累累的彈洞,記載著嘎羧輝煌的過去,勾起了它辛酸的回憶。所以嘎羧見了象鞍──生接讀:“一下子安靜下來……老朋友。”還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受到嘎羧對象鞍的深情?
“久別重逢”“老朋友”
久別重逢,多少年?(26年)
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但嘎羧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一直牢記著它身份的象征──象鞍。象鞍僅僅是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嗎?還是什么樣的老朋友?(并肩作戰同生共死……)
26年了,我們經常說酒越陳越香,朋友是越老越好。讓我們帶著這份體會,讀一讀這個句子。(生齊讀句子)
讓我們繼續交流閱讀發現,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動?
片段二: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找出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透過這些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
(2)生自由朗讀、批注。
(3)誰能把你的閱讀感受與大家交流交流。
“久久凝望”
嘎羧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它想起了什么呢?
生交流:想起了戰友、敵人、戰斗場面……
能不能讀出這種“久久凝望”的感覺?(指名讀)
“親了又親”
這塊礁石對嘎羧有著什么特殊的含義?為什么會“親了又親”?
無論哪種理解我們都能感受到嘎羧的深深懷念之情。
懷著這種深深的懷念,女同學一起讀讀這段話
“震耳欲聾的吼叫”
嘎羧想通過吼叫,表達什么呢?
生交流:深情呼喚戰友、訴說對戰友的懷念、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
這一聲吼,真是蕩氣回腸。男同學一起讀讀這段話。
(3)26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它成為──最后一頭戰象。26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它的戰友。這樣的深情,它能向誰訴說嗎?(不能)因為它是──最后一頭戰象。
(4)所以,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動!同學們,讓我們齊聲讀這一段。
讓你感動的語句還有嗎?
片段三: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1)哪些細節感動了你?(生交流)
(2)凝望天空,它在想什么?它想說什么?(生展開想象)
(3)“風簫簫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嘎羧帶著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之情,帶著對戰友的深深的懷念之情,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在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它耗盡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為自己挖掘一個墓坑。請同學們齊聲讀讀這兩段話。
三、總結全文,升華主旨:
1、讀得真好。同學們,怪不得連飼養員波農丁都說──(課件出示句子:“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還記得那么牢。”)生齊讀句子。
2、它還牢記著什么?(生交流)
3、它記得,什么都記得,它始終記著自己是一頭戰象。“英雄垂暮,壯心不已”,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這些句子。(課件出示幾組句子。配樂)
二十六年過去了,嘎羧顯得很老邁,可他一直牢記著它身份的象征,牢記著它出生入死經歷的象鞍。讀──生齊讀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整整26年了,嘎羧始終記得自己是一頭英勇的戰象,記得自己浴血搏殺的地方──生齊讀句子:“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戰場才是歸宿,戰友才是最親密的伙伴。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終于和伙伴們躺在了一起──生齊讀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4、讀著這感人肺腑的文字,想著這令人心酸的畫面,你還覺得嘎羧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5、所以,本文的作者沈石溪先生說(課件出示句子):“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是人類的情感。其目的是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6、最后,我們以一首詩來紀念最后一頭戰象,并向這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戰象魂
──致最后一頭戰象
看,
身披象鞍,
浴血搏殺,
英武豪邁,
這就是──
最后一頭戰象。
聽,
打洛江畔,
吼聲震耳,
激越悲壯,
縱然是生命的最后,
莊嚴不改,
這就是──
最后一頭戰象。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3
1.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練習、組詞等方法掌握本課生字與生詞;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理解本課;
(3)練習快速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4) 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明白做人也要做有情有義的人。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師準備: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學生準備: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媒體:課本、課件。
教學策略: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采用以美讀促感悟的方法,在讀中悟,再悟中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語文教學要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員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從課題入手,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最后一頭 象),請齊讀。(邊讀學生邊會竊竊私語)
2.有什么意見嗎?(學生會說板書少了一個“戰”字),這有區別嗎?(學生發表意見,老師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看到過戰象打仗的場面嗎?
課文中第一段就有關于戰象的描寫,一起讀一讀。
這些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板書:威風凜凜)
4.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嘎羧。就其中的一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衛家鄉的戰斗中他的同伴們全部犧牲了。他成了——
(齊讀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5.轉眼二十六個春秋過去了,嘎羧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在臨死之前他主要做了哪三件事呢?請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披掛象鞍 重返戰場 莊嚴歸去 )
二、研讀課文,交流感悟
記得這篇動物小說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沈石溪)那么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他臨死前做的三件事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嘎羧呢?
(一)讓我們深入學習第一個場景“披掛象鞍”。請看到課文的5-9自然段,請五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勾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學生聽讀、勾畫)
(生讀相應句子可能匯報如下)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師: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嘎羧很急切?(亢奮,輕吼著,急促地)師:“亢奮”是什么意思?(特別特別興奮)課文說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這時“輕吼著”說明它已經用盡力氣。“急促地”我們可以想到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切心情。指名有感情朗讀。
2.“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你感動嗎?嘎羧的什么表情和動作讓你感動?哪些詞讓你感動?師:“久別重逢”,僅僅是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嗎?象鞍是嘎羧什么樣的老朋友?(并肩作戰的老朋友,同生共死的老朋友)師: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師做動作,說:摩挲是什么意思?(撫摸)我們一起來久久地撫摸。它在久久摩挲時心里會想什么?(想到二十六年前的戰場,對象鞍的依依不舍)師:這是什么樣的象鞍呀?引入—— “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
師:對呀,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你能細細讀一讀嗎?誰來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動。師:文章說嘎羧見到老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可是內心安靜嗎?(不安靜)誰在來讀一讀?師:它見到老朋友時所有的動作都這么快嗎?它沉浸在回憶中,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誰來在讀一讀?老師也想和你們比一比。師讀。誰來和老師比一比?師:壓抑不住內心的感動了,感情多強烈呀!
師小結:對呀,嘎羧雖然老了,但它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啊!(指課題)戰爭不在,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令人感動啊!
(二)讀到“告別村民”時,哪些段落要細細品味?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象是人的老朋友,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從哪里可以看出人對象的情感深?(嘎羧……送到嘎羧嘴邊)師:老人和孩子喂香蕉、甘蔗、糯米粑粑給嘎羧吃,它為什么只喝一點水?師:有誰知道?(它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吃不下去了)師:村長為什么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師:聯系生活想一想……寄托一種哀思。師:村里人只把嘎羧當成一頭象嗎?(當成人。)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全寨是什么意思?做動作,說明快,說明人們把嘎羧當成村中一員。師:感動嗎?讀一下。從哪個地方你可以感覺到象對人的情感深?師:嘎羧為什么要走三圈?師:有誰知道?(它想看看村子,看看四周。)師:它走一圈看到村里的房屋,生活了這么多年,不舍得離開呀!又走了一圈看到那熟悉的檳榔樹,曾經有過多少歡樂呀!現在卻要走了,多么不舍呀!嘎羧又走了一圈,它看到了村民,看了看那熟悉的波農丁,他們曾經給了我多少關懷和照顧啊!可是它要走了,你能讀出這種不舍嗎?
(三)讀“重回戰場”部分,哪地方需要細細品讀?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 --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嘎羧在打洛江邊做了哪些動作令你感動?(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凝望是什么意思?(長久盯著,眼睛不眨)它凝望著江面,頭腦中會想什么?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
師:它為什么要對石頭親又親?這是怎樣的石頭?
(“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師:看到石頭它就想到了戰場,同生共死的戰友啊!是它的親人啊,分別了二十六年,再見面怎能不親了又親,所以,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我們要昂起頭,讀出高昂的樣子。在它生命即將垂危,它對曾經的戰場告別時發出——(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在它即將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歷程,呼喚戰友時發出—— (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 “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也許是悲傷,也許是對敵人的憤恨,也許是對戰場的憑吊。
師: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師:它太激動了,它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同學們,嘎羧整整二十六年呀,這是一個漫長的歲月呀,當它遇到委屈時,可以像你們一樣找媽媽訴訴苦嗎?傷心時可以像你們一樣找朋友談談心嗎?(不能。)因為它是(手指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師:它只能把二十六年的思念,傷心,孤獨深深地壓在心底,可是此時此刻再回到戰場,水還是那水,石還是那石,親人何在?它的情感還能壓抑的住嗎?你們的情感還能壓抑的住嗎?來,讓我們用心去讀,女同學讀第一句,男同學讀第二句,全班一起讀最后一句。
(四)感悟“與戰友長相伴”
師:太陽升到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畔,最后與戰友長眠,這部分內容哪些段落要細細品讀呢?
1、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嘎羧死了,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好像在思念戰友,也好像在向自己祖先解釋自己為什么沒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那是因為它和戰友的情意太深了,這樣的情形,我們還能把嘎羧看成一頭象嗎?誰來讀一讀。(指三名同學讀)
過渡:嘎羧終于和曾經的戰友們魂歸一體了,讓我們來讀讀最后一段。
2、“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你覺得作者寫下這最后一句話當時心情怎樣?(傷心、激動、震驚、傷感)誰來讀一讀?師:很好,你讀得很凝重。我們一起讀。
【設計意圖】:抓住值得細細品讀的句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從而感受到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具體描寫的學習,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四、總結: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他是一位——(英雄)
同學們,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最后一頭戰象吧!他對祖國的忠誠,對戰友的深情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中!希望它在另外一個世界里,沒有孤獨,沒有遺憾……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場景,練習復述課文,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聆聽的方式,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戰象的情懷,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領悟作者真實,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受嘎羧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嘎羧的行為變化的原因。
【教學流程】
一、回憶
1、字幕導入,奠定基調:
師:“故事發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雙版納插隊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課件出示,4個曾經。)
2、學生讀句,述說心情:
師:“讀者這樣的文字,我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嘎羧在生命歷程中的那段最后時光,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著嘎羧再次踏上這段情感歷程。”
3、擇段讀書,講述故事。
二、聆聽
1、輕聲讀文,圈劃語句:
師:“感人的故事代代相傳,即使若干年后,也會記憶猶新,雖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也感人肺腑,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下面就請大家輕聲讀文,用心去體會,看看那打動了自己,撥動了你的心弦,在這樣的文字下面劃出你真摯的情感線,可在旁邊加感受。”
2、學生讀文:
師:“看得出,許多同學讀得非常投入,非常專注,讀書,就是與文字交流,同書中的人物對話,想象這篇課文,我們就是同誰交談呢?是啊,文字后面是戰象嘎羧的心跳,是它的呼吸,我們默默地讀,靜靜地聽,就能聽見戰象嘎羧再跟我們訴說呢?再次默讀你所畫的語句,聽,嘎羧在和你說什么呢?
3、默讀語句。
4、感悟情感,體會表達:
一下預設的幾個生成點,隨課堂具體情況變化。
預設一:披掛象鞍:
⑴ 比較詞語“呼呼,久久,眼睛里淚光閃閃”
⑵ 想象畫面,感受“老朋友”,述說心聲。
⑶ 語言訓練,此時你想對嘎羧說些什么?
⑷ 情感朗讀。
預設二:告別村寨:
⑴ 理解“長了翅膀似的”。
⑵ 體會全村人的心情。
⑶ 聆聽嘎羧的心里話,抓住“三圈”引讀。
⑷ 配樂朗讀,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預設三:重臨戰場:
⑴ 體會嘎羧的行為“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
⑵ 體會心理,情感朗讀。
預設四:自掘墳墓:
⑴ 抓住動詞,體會嘎羧的內心。
⑵ 引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傾訴
1、字幕結語,拓展寫話:
以鄉親們的身份,為嘎羧寫一段碑文。
2、音樂響起,學生讀文。
3、起立讀文,滿懷真情。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戰象
回憶 懷念往事
聆聽 嘎羧 英雄無悔
傾訴 有情有義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理念:情是辭的載體,在激情洋溢的課堂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沖擊,在情感體驗中內化對語言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浴血搏殺”等詞語。
2、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話闡述大概意思。
3、在語言理解與感悟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啟迪,并能付諸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內心的感動。
4、揣摩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感悟對嘎羧的細致刻畫,并從中讀到它的內心世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內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啟迪與熏陶。
難點:通過快速的朗讀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說明;從語言文字的描寫中體會到嘎羧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初步了解了《最后一頭戰象》這篇課文。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戰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戰甲來到了曾經和戰友們戰斗過的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最后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個坑,把自己莊嚴掩埋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讀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戰象——嘎羧
1、體會嘎羧的垂老。
師:嘎羧五十多歲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請生一起讀。
師: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樣的眼睛?
預設:疲憊的眼睛、無力的眼睛、渾濁的眼睛……
師:帶上你的情感再來讀。
齊讀。
2、體會波農丁的不舍。
師:看著它的眼睛,我們知道嘎羧——
師:可波農丁是怎么說的?指名若干同學讀。
出示
師: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什么了?
連起來讀這個語段。
(二)走近懷舊的戰象——嘎羧
過渡:曾經的英雄嘎羧要走黃泉路了,波農丁知道,我們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謂:英雄垂暮近黃泉(板書),于是它要在臨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師:讓我們讀讀嘎羧取回象鞍的這一部分,找到嘎羧見到象鞍時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出示,齊讀。
2、師: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這是一副怎樣的象鞍哪?
指名讀,出示,齊讀。
3、師: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久久地摩挲著,它聞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著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它的思緒隨著這氣味飄回到了過去,過去的點點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腦海里浮現。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師:看著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他想起了當年的自己,他是一頭怎樣的戰象?
生答。
師: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而現如今卻是——英雄垂暮近黃泉,好不凄涼。
師: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這就是自己久別的老朋友啊,來讓我們走進嘎羧的內心,來讀這句話。
5、師: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
26個春秋過去,嘎羧已經垂老,可當它披掛上象鞍,卻——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 ,原來——
6、師:這象鞍就是嘎羧當年的戰甲!這戰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憶呀!
板書:重披戰甲憶當年。
7、師:此時在你面前的嘎羧還是一頭普通的大象嗎?你覺得它像——懷舊的老戰士。
三、走近激情的戰象——嘎羧
過渡:披掛上象鞍,它就要離開人們去象冢了。人們泣不成聲,在一片唏噓聲中,嘎羧開始上路。它來到了——打洛江畔。
1、師: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樣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
2、師: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著,這是它當年和戰友誓死拼殺的戰場,此時它眼中還是平靜的,清波蕩漾的江面嗎?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請生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這震耳欲聾的吼叫,分明是它的——聲聲哭泣、聲聲控訴、聲聲呼喚!
嘎羧來到戰場故地緬懷戰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淚呀!
板書:故地緬懷辛酸淚
4、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它身體膨脹起來,似乎覺得——
它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仿佛要——
它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好像正面對著——
師:是呀!它現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了!
5、師:此時你眼中的嘎羧還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嗎?它是一位——激情豪邁的戰士!
請生齊讀后一句。
四、走近忠誠的戰象——嘎羧
過渡:太陽升到了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在一塊平緩的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來。
1、師:它怎么停下來了?
師:面對著“百象冢”,面對著埋葬著八十多位戰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說什么?把它寫下來好嗎?音樂播放。
請生讀自己所寫。
2、師:“戰友啊戰友,我來了!”于是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
請生接下去讀。
3、師:嘎羧的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師:是呀!它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掘墓與他們共埋,而它的靈魂已與戰友們齊歸青天了!板書: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師: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師:它幾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記得自己是——戰象,它永遠都屬于它所在的團體,即使是死也要——和戰友們死在一起。
師:而它在我們心里也不再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戰士!深情的戰士!忠誠的戰士!善良的戰士!情深意重的戰士……
6、師:我們不能以什么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就讓我們以這首小詩來表達我們對它的深深懷念吧!
請生讀板書。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大象
英雄垂暮近黃泉
重披戰甲憶當年
故地緬懷辛酸淚
掘墓共埋付青天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6
教學《最后一頭戰象》可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本文較長的特點,將本課教學定位為一堂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等形式,自主賞析的閱讀課。整體教學過程分為三個課時,即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對課文內容質疑,并解決部分問題,學習“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品讀課文后三個精彩片段,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第三課時完成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復述課文和“小練筆”的教學任務。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導課
上節課領略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風采,嘎羧得到人們的救護,起死回生,二十多年過去,嘎羧已成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時刻,留下了哪三個感人的片段?
[第一課時的教學,已理清文章的脈絡,并引導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四個精彩片段── “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同時學習第一片段。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輝煌是后面的三個片段。]
二、指導品讀“重披戰甲”──由句而意而詞,感悟英武豪氣
1.嘎羧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重披戰甲”就是其中一個,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嘎羧見到象鞍前、后”的動作和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心情變化。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和“嘎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嘎羧見到象鞍后的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對戰象嘎羧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通過細節描寫體現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畫出重點語句,揣摩其義,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見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嘎羧心情的波動?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從語段中的“十分亢奮” “燒得通紅” “輕吼”“急促地踏著”等詞語可以看出。而見到象鞍后心情變得平靜了,從“一下子安靜下來”“呼呼吹去” “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語句能體會到。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品句、品詞,揣摩重點詞語的描寫,由句而意而詞,符合學生閱讀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氣。]
3.嘎羧在見到象鞍前的內心如此焦躁,它還可能有哪些舉動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之一,教師可抓住“焦躁舉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為了體會戰象對當年與自己生死與共的象鞍的懷念,對見到舊時“戰友”的激動。預設答案:還可能扇動著它的大耳朵;我覺得它可能焦躁地甩著尾巴;嘎羧還可能會用它那碩大的身軀去撞象房……]
4.如何朗讀這些語段? (可讓學生練習讀一讀;然后指名朗讀;評價;再指名讀;評價;全班齊讀。)
[本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后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切合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這樣教,簡單、自然、扎實。]
三、合作研讀“憑吊戰場”──由意而句而詞
1.嘎羧佇立江灘,回想起許多的往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合作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卡設計為:1.和組員交流一下,學習完這部分你們有什么體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出來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會看到什么?它對礁石親了又親時會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聾的吼叫是想說什么?從前面教師指導品讀“重披戰甲”到學生自己合作研讀“憑吊戰場”,體現了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2.學生想象補白,“在讀這些語句的時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預設(學生可能的補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戀著這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在感謝那些救過它的人們;發出吼叫,似乎想說再見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戰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與自己浴血搏殺的戰友和四處逃竄的日寇;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聽到戰友在戰場上搏斗時的吼叫聲;發出吼叫,似乎想說您好,我又回來了,戰場!
語文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進行想象補白,利于深刻感受戰象形象。]
3.教師補白描繪,激情引讀。
師:剛才的回答說明你們已經進入到嘎羧的內心世界,那么,你們能把這個片段朗讀一下嗎?(朗讀精彩片段;評價;再指名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師:你們的朗讀深深打動了老師,我也想象了當時那動人的情景,現在我填補想象,你們與我一起合作朗讀。(配樂,師生一描一讀預設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
師:──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戰友們奮勇搏殺,在槍林彈雨中,排山倒海地沖向敵人!
生: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師:──那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那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
生: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喚,呼喚著戰友的靈魂,也在告訴戰友:我將來陪伴你們!
師:同學們,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生:不!這是一位英雄!
生:我覺得嘎羧是個令人敬佩的軍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軍人!
[這里,教師先引導學生整體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詞,接著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補白,一般的教學到此已是很不錯了。然而我們并未僅止于此,而是在學生補白的基礎上進而補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師優美動情的獨特描繪,師生一描繪一朗讀,“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動,出神入化,定會給人留下十分難忘的課堂景觀。
在我們的許多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說、說、說……教師就是不說或不敢說或不會說,那種水平相近、思維相似的說來說去,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情感往往總在原地兜圈子。利用這一巧妙的講解、引領、提升,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誦讀“莊嚴歸去”──深沉吟誦升華情感
1.這位垂暮的英雄來到百象冢旁,一“鎬”一“鎬”地挖掘著埋葬自己的墳墓,尋找自己的戰友,尋找自己的歸宿的時候,同學們又有什么體會呢?
[文中反復出現一個關鍵用語,“挖”,嘎羧的 “一直挖”“不斷挖”“繼續挖” “埋頭挖”“還在挖”……通過一個“挖”字,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品析這樣寫的用意。]
2.戰象嘎羧有情有義,帶著對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讀20—23自然段。
[配樂朗讀課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學以讀代講,學生通過之前兩個教學環節的過程,已經深刻感悟到戰象的情感,這時候師生深沉吟誦,以聲悟情,以讀傳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將收到極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從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地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這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后一頭戰象!
[這部分教師的總結,教師以獨特的音樂,配樂朗誦結束教學,課件緩變展示戰象生前馳騁沙場的畫面,以精練的語言,動情的演講,來概括嘎羧輝煌的一生,營就一個深沉的基調,一個撩人的氛圍,一定會給人深深震撼而余味無窮的深刻感受。]
4.戰象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用手中之筆去繼續描繪這些動人的場面。布置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也十分感人,請想象嘎羧當時的內心感受,寫下來。
[長文短教并不意味著只教重點,刪除其余,而是應當抓住重點片段,教給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地拓展學習剩余部分。所以,在教學的最后,應當讀寫結合,布置其他感人場景的練筆,努力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同時,也為第三課時做好準備。]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
2.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哪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四、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8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背景課件)
1.激情導入。(播放視頻)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3課的課題,齊讀。p121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有2000來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引導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之死,同時在課文的11自然段也介紹了一般大象的死,請你再次默讀課文11自然段,比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時的特點。我們再來看看嘎羧臨死之前做的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樣的疑問?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引導學生研讀第十四自然段,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討論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4.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披掛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研討
(三)討論交流“披掛象鞍”部分的讀書感受。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作者通過描寫它的動作神態來表現它內心的情感。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事例,品味當中的細節描寫,并及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在書中寫一寫,就能體會到它內心的情感,讀懂它的心。
(四)討論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讀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
(1)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
從“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引導學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艱難。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沉”字的深層含義,體會嘎羧奮力挖掘墓坑的內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3.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4.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5.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 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抓事例 品細節 悟情感
披掛象鞍 神態 壯士
重回戰場 動作 英雄
挖掘墓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11個生字,理解并積累詞語。
2.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村民與嘎羧之間的真摯情感。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練筆。
4.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作品,了解沈石溪。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鞏固。
二、指導復述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地講述。
三、品讀相關句段,感受嘎羧和村民之間的真摯情感,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四、學習抓住神態動作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五、指導寫字,積累詞語。
作者簡介:
劉亞雄,女,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教育碩士學位,現任教于湖南師范大學子弟學校。從教以來,潛心教學研究,逐步形成“情智結合,清新自然”的教學風格。多次承擔各級賽課,榮獲一等獎。2007年5月執教《媽媽的愛》一課榮獲湖南省小學習作教學課堂觀摩比賽第一名。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及課堂實錄獲獎并發表。主持或承擔的多項課題榮獲省、市級獎勵。曾榮獲“長沙市教學能手”“湖南省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2004年8月被國務院僑辦委派赴菲律賓講學,執行華文師資培訓任務。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朗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字音讀通順,邊讀邊想,讀了這篇課文,你都讀懂了什么?生匯報:僅有嘎梭一頭戰象生存了下來。(自由發表)
師:我們同學可真會讀書了,讀了一遍課文,讀懂了這么多事,那么一定還存在一些漢字上一疑問,看黑板。
學習漢字。
三、掌握課文內容
曾經過戰火的洗禮,也經歷過生死的考驗,它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也有些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與哀傷,是嗎?那么這樣一頭戰象是怎樣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時光呢?請同學門快速默讀默寫噶梭生命最后一段時光的這一部分課文,想一想做了幾件事?分別是哪幾件事?
生匯報:
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我們來回顧一下,噶梭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在將要去世的時候,它首先重新批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和村民們告別,離開寨子之后,他來到了曾經的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了自己戰友的身邊。噶梭在自己生命最后時光里做了這樣幾件事?同學們,噶梭可是一頭戰象呀,我們看到它做的這寫事情之后,你有沒有感覺到驚訝,心中有沒有疑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能讀出什么疑問來,邊讀邊批畫,把自己的疑問記在書的空白處,開始吧。
交流“重披象鞍”這一部分。
當你讀到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時候,你提出什么問題了?
為什么臨走時重披象鞍?
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感動?有讓你特別感到的地方嗎?
還有哪個詞感覺到了?久別重逢。
僅僅是久別重逢嗎?什么樣的老朋友,象鞍是噶梭什么樣的老朋友(上戰場,并肩作戰,同生共死。說得真好。難怪噶梭見了象鞍之后是淚光閃閃,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能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對了,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是嗎?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動來。
感情讀指導。
是啊,同學們,噶梭雖然老了,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噶梭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卻依然還在,多么感人呀,同學們肯定還有很多其他的疑問,我們下節交流一下。
四 作業
畫出自己感觸深的句子,并寫批注。 完成書寫本。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作者以“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生疑。(背景課件)
1.了解戰象。(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質疑:嘎羧為什么沒有回到祖宗的象冢?為什么會選擇來到百象冢。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難點點撥,討論解疑。
(一)討論交流“披掛象鞍”部分的讀書感受。
1.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名話: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誰給大家讀一讀 .(課件出示)那文中的嘎羧有怎么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這些情感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的5-9 段,找到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有深厚感情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體會它的想法。
2.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3.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4.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重返戰場”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討論交流“重返戰場”、“挖掘墓坑”部分讀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重返戰場。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4.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領悟: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四、整體回歸,啟迪創新
1、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2.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3、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4、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最后一頭戰象》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當我決定以《最后一頭戰象》一課作為本次課題推廣的研討課時,我就一直努力的閱讀學習劉暢老師的“閱讀教學‘激趣導讀’創新教學模式”和“中高年級閱讀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兩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理論,認真地思考如何將這教學模式與這篇課文的教學有機的契合起來,符合我們農村學生的實際;同時我還在不斷的揣摩我的教學設計是否達到了創新學習課堂所應有的高度。終于,今天,我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思考,展現在了大家面前。過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再贅述,在這里我只想真誠地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在備課時候的幾點思考。說得對的,那一定也是大家的意見。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專家、領導以及同行門批評指正。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后的輝煌和尊嚴。結合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實際,確立下了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一、如何解析文本?
有人說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當我們手捧一篇墨香濃郁的文章時,我們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讀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場,復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與意圖;二是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思索我們從文章中讀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我們要交給學生什么;四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我們學習此文為何。為了更好的解讀文本,我開始翻閱與《最后一頭戰象》這一課有關的各種資料,哪怕只言片語: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紹,本篇課文的原文,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初衷,讀者對這篇文章的評價等等。我想要想解讀文本,我們只有走進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夠體會教者所需,學生所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經典的話語,在理解“重返戰場”時有了原文內容的補充。
二、如何做到長文短教。
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設計時候我們應該找出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的結構,通過仔細研讀后抓住主要的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做到突出重點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并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
三、如何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當我讀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也被嘎嗦有靈性、重感情的特點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誠、善良的精神所打動,它早已不是一頭戰象,它儼然成為了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我想這是每一位閱讀了這篇課文之后的讀者都會共鳴的想法。那么如何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這些呢?畢竟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還不足以能夠憑借一次閱讀感覺到。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于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如何實現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品讀“重返戰場”和“莊嚴歸去”段落時,在總結“披掛象鞍”這段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想讓學生自己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學這些部分,這樣既能夠檢查學生是否學到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也能夠給于學生一個自我發揮和展示的空間。于是在課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以學習小組自由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然后匯報交流。
五、如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熏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于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見了什么?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仿佛在說什么?在震耳欲聾的呼喚里,它仿佛在呼喚什么。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當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引導太多,束縛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簡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神秘的動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戰爭后唯一幸存的戰象,26載的歲月催它年邁,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當年的戰鞍,告別村寨,來到昔日戰場憑吊,又來到戰友們的百象冢,自掘墳墓,莊嚴地將自己埋葬。課文以嘎羧行為為線索,語言細膩傳神,場面生動感人,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層次清晰,是沈石溪動物小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篇課文近2000字,學生閱讀時,對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體會動物內心世界,感悟動物情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文本特點和學情,本課設計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落實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的要求。
2.從整體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
3.抓重點情節開展學習活動,重視體驗和感悟,發揮朗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長文短教。
4.注重課內外結合,進行拓展閱讀,初步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體會作者通過對嘎羧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板塊一)
1.導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國云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斗結束后,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尸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著,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教師板書課題,學生同步在筆記本上書寫課題。
2.課前大家進行了預習,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3.提煉主要情節,教師板書。
4.依據主要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5.總結:抓住主要情節來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文本特點,抓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板塊二)
1.交代任務:學生默讀課文,找到感動的情節,畫出感動的語句。
2.學生自學
3.交流匯報
第一部分:學習“重披象鞍”
(1)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2)讀出畫面
自己讀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讀出你想象到的畫面。
(3)指導讀出情感
(4)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動作、神態)
(5)小結:學習這段話,我們知道嘎羧是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情感的。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讀出畫面,讀出情感,體會寫法,體現對讀法、學法、寫法的指導。】
第二部分:學習“再回戰場”
(1)聚焦語句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發現寫法,讀出情感
第一個畫面大象用它的動作和神態來表達它的情感,這段話又是怎么表達的呢?
指導讀出情感。
(3)對比朗讀,體會情感
出示兩段話:
老師讀:“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朝你看一眼……”
學生讀:“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激發情感
配樂朗讀
(4)小結:同學們,26個春秋,9000多個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戰場嘎羧心潮澎湃,讀著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心潮激蕩。
【設計意圖:想象畫面,營造情境,品味細節,感悟戰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讀“光榮歸去”
(1)聚焦語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2)朗讀出情感
(三)回顧文章整體,總結寫作方法(板塊三)
1.出示三段話
(1)體會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彌留之際的壯舉會永遠印刻在我們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發現寫作方法
2.小結:動物沒有人類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是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戰士,深深震撼著我們。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感悟戰象精神,發現本篇動物小說的特點。】
(四)拓展課外閱讀,體會表達特點(板塊四)
1.教師出示作者的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類專有,在特定環境下,許多動物也會表現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懷。這種情懷震撼心靈,滌蕩靈魂。”
2.拓展閱讀《斑羚飛渡》重點情節
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3.像這樣的形象他還刻畫了很多,如:《紅奶羊》中機智的紅奶羊茜露兒、《第七只獵狗》中舍身救主的獵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感受動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懷。
4.布置作業:
(1)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整理在筆記本上。
(2)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設計意圖:在“段落閱讀”(板塊二)、“整體回顧”(板塊三)的基礎上,課內外結合,層層深入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板書設計
重披象鞍
最后一頭戰象再回戰場動作、神態、叫聲——情感
(忠誠)
光榮歸去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3.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動物小說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基礎知識
(二)復述課文
1.按照課文的主要情節,練習復述課文。
2.匯報,教師評價、指導。
(三)仿寫片段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點語句,朗讀,體會寫法。
2.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的內心情感,進行仿寫。
3.小組交流。
4.匯報,教師指導。
(四)拓展閱讀
閱讀《一對白天鵝》,進一步體會動物小說的特點。
(五)作業
1.閱讀沈石溪作品《第七條獵狗》等其它作品。
2.推薦閱讀世界動物小說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等作品。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練習、組詞等方法掌握本課生字與生詞;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理解本課;
(3)練習快速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4) 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明白做人也要做有情有義的人。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師準備:
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學生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媒體:課本、課件。
教學策略: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采用以美讀促感悟的方法,在讀中悟,再悟中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語文教學要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員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同學們,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沈石溪
課件出示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教師簡述: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弄清 “戰象”的意思,通過課件了解作者并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在臨終前做了哪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回戰場──與戰友相伴
【設計意圖】: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為精讀教學做鋪墊。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課件出示字詞,學生輪讀、帶讀、開火車讀。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重披象鞍
告別村民
重回戰場
與戰友相伴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仔細品讀,感悟戰象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已經學習了字詞,了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這是一篇小說,課文很長,讀長課文的方法是快速瀏覽與細細品味相結合。戰象與戰象以及戰象與人之間那動人的情感場面要細細品味,其他的地方快速瀏覽。(教師課前板書課題及:重披象鞍 告別村民 重回戰場 與戰友相伴)
二、再讀課文,找出需要細細品味的地方
1、文中哪些語句需要細細品味?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準備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快速瀏覽,并品讀重點語句,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兩種方法相結合,比較適合長課文教學。
三、研讀課文,交流感悟
(一)在讀“重披象鞍”這部分時哪些地方需要用心品讀?
生讀相應句子可能匯報如下: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師: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嘎羧很急切?(亢奮,輕吼著,急促地)師:“亢奮”是什么意思?(特別特別興奮)課文說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這時“輕吼著”說明它已經用盡力氣。“急促地”我們可以想到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切心情。指名有感情朗讀。
2、“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你感動嗎?嘎羧的什么表情和動作讓你感動?哪些詞讓你感動?師:“久別重逢”,僅僅是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嗎?象鞍是嘎羧什么樣的老朋友?(并肩作戰的老朋友,同生共死的老朋友)師: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師做動作,說:摩挲是什么意思?(撫摸)我們一起來久久地撫摸。它在久久摩挲時心里會想什么?(想到二十六年前的戰場,對象鞍的依依不舍)師:這是什么樣的象鞍呀?引入—— “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
師:對呀,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你能細細讀一讀嗎?誰來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動。師:文章說嘎羧見到老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可是內心安靜嗎?(不安靜)誰在來讀一讀?師:它見到老朋友時所有的動作都這么快嗎?它沉浸在回憶中,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誰來在讀一讀?老師也想和你們比一比。師讀。誰來和老師比一比?師:壓抑不住內心的感動了,感情多強烈呀!
師小結:對呀,嘎羧雖然老了,但它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啊!(指課題)戰爭不在,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令人感動啊!
(二)讀到“告別村民”時,哪些段落要細細品味?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象是人的老朋友,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從哪里可以看出人對象的情感深?(嘎羧……送到嘎羧嘴邊)師:老人和孩子喂香蕉、甘蔗、糯米粑粑給嘎羧吃,它為什么只喝一點水?師:有誰知道?(它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吃不下去了)師:村長為什么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師:聯系生活想一想……寄托一種哀思。師:村里人只把嘎羧當成一頭象嗎?(當成人。)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全寨是什么意思?做動作,說明快,說明人們把嘎羧當成村中一員。師:感動嗎?讀一下。從哪個地方你可以感覺到象對人的情感深?師:嘎羧為什么要走三圈?師:有誰知道?(它想看看村子,看看四周。)師:它走一圈看到村里的房屋,生活了這么多年,不舍得離開呀!又走了一圈看到那熟悉的檳榔樹,曾經有過多少歡樂呀!現在卻要走了,多么不舍呀!嘎羧又走了一圈,它看到了村民,看了看那熟悉的波農丁,他們曾經給了我多少關懷和照顧啊!可是它要走了,你能讀出這種不舍嗎?
(三)讀“重回戰場”部分,哪地方需要細細品讀?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 --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嘎羧在打洛江邊做了哪些動作令你感動?(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凝望是什么意思?(長久盯著,眼睛不眨)它凝望著江面,頭腦中會想什么?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
師:它為什么要對石頭親又親?這是怎樣的石頭?
(“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師:看到石頭它就想到了戰場,同生共死的戰友啊!是它的親人啊,分別了二十六年,再見面怎能不親了又親,所以,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我們要昂起頭,讀出高昂的樣子。在它生命即將垂危,它對曾經的戰場告別時發出——(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在它即將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歷程,呼喚戰友時發出—— (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 “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也許是悲傷,也許是對敵人的憤恨,也許是對戰場的憑吊。
師: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師:它太激動了,它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同學們,嘎羧整整二十六年呀,這是一個漫長的歲月呀,當它遇到委屈時,可以像你們一樣找媽媽訴訴苦嗎?傷心時可以像你們一樣找朋友談談心嗎?(不能。)因為它是(手指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師:它只能把二十六年的思念,傷心,孤獨深深地壓在心底,可是此時此刻再回到戰場,水還是那水,石還是那石,親人何在?它的情感還能壓抑的住嗎?你們的情感還能壓抑的住嗎?來,讓我們用心去讀,女同學讀第一句,男同學讀第二句,全班一起讀最后一句。
(四 )感悟“與戰友長相伴”
師:太陽升到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畔,最后與戰友長眠,這部分內容哪些段落要細細品讀呢?
1、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嘎羧死了,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好像在思念戰友,也好像在向自己祖先解釋自己為什么沒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那是因為它和戰友的情意太深了,這樣的情形,我們還能把嘎羧看成一頭象嗎?誰來讀一讀。(指三名同學讀)
過渡:嘎羧終于和曾經的戰友們魂歸一體了,讓我們來讀讀最后一段。
2、“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你覺得作者寫下這最后一句話當時心情怎樣?(傷心、激動、震驚、傷感)誰來讀一讀?師:很好,你讀得很凝重。我們一起讀。
【設計意圖】:抓住值得細細品讀的句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從而感受到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具體描寫的學習,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四、總結:剛才我們伴著嘎羧走完了最后一段歷程,現在,你覺得嘎羧是一頭怎樣的戰象?(依次出示課件)(勇敢的戰象!忠誠的戰象!善良的戰象……)這節課同學們抓住的這些段落與句子,就是你們以后讀長課文需要細品的地方,其他的地方可以快速瀏覽。
五、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六、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重披象鞍
告別村民
重回戰場
與戰友相伴
參考書目: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師用書》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作者以“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生疑。(背景課件)
1.了解戰象。(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質疑:嘎羧為什么沒有回到祖宗的象冢?為什么會選擇來到百象冢。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難點點撥,討論解疑。
(一)討論交流“披掛象鞍”部分的讀書感受。
1.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名話: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誰給大家讀一讀 .(課件出示)那文中的嘎羧有怎么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這些情感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的5-9 段,找到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有深厚感情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體會它的想法。
2.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3.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4.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重返戰場”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討論交流“重返戰場”、“挖掘墓坑”部分讀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重返戰場。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4.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領悟: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四、整體回歸,啟迪創新
1、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2.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3、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4、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4
《最后一頭戰象》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 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 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以小標題形式進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訓練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
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
點名回答____________(《與象共舞》)
2.結合以前學的課文,誰能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事情呢?
點名回答____________ (表演節目、馱運東西、按摩、洗車......)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大象的另一篇文______________
(板書:最后一頭戰象)
4.齊讀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嗎?
__________ (板書:沈石溪)
ppt:沈石溪 原名沈一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條獵狗》、
《只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
t:非常好,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那說明他在寫動物小說這個方面非常有成就,是這個領域的_______(大王)。
t: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最后一頭戰象)
t:課題是最后一頭戰象,那什么樣的大象叫戰象呢?誰愿意來說說?
預設:s:能幫助人們戰斗的大象就是戰象。
t: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戰象的小知識。請看大屏幕。
ppt: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經有過特種部隊——象軍,它在戰爭中發揮著類似現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它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t:同學們,看了這個小知識,你們覺得戰象歷不厲害?
預設:s:厲害~
t:那同學們讀了課題,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疑問嗎?
誰來說說你心中的疑問?
預設:s: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
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
t:哦~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就產生了那么多的疑問,你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們這篇課文都講了些什么?
t: 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通順,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哪幾件事?聽清要求了嗎?好,開始朗讀課文。
s: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
二.朗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快速朗讀全文
2、小組合作正音、識字(師巡回指導)
t:都讀完了嗎?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課的生字新詞。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ppt:累積字詞: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
三.再次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t:剛剛我們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頭戰象_________(嘎羧)那你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給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預設:s:嘎羧與鄉親們告別......
t:那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
ppt: 哦~讀了課文我們明白了,原來嘎羧曾經經歷了一場非常殘酷的戰斗,幸運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來了)。存活下來的戰象受到了人們的________(尊敬與愛護),寨子里的人們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樣),但它最終還是沒能逃脫___________(死神的將臨)。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動作,對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們_________(告別)來到了曾今的戰場打洛江畔_________(憑吊戰場、重回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戰友的身邊________(莊嚴歸去、與戰友長眠)
t:非常好,從歸納中我們知道了課文可以分成兩個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寫的是戰后被救的嘎羧與村民們__________(和諧相處)直到死神______(降臨),第二部分描寫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做的幾件事情。現在呢,我們就來給課文列列小標題,一件事一個小標題,現在老師先來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戰友的身邊________(莊嚴歸去、與戰友長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幾件事情就請同學們動動腦筋,來歸納。和周圍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
s:同學討論
板書: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t:那你能根據小標題給課文分分段嗎?
t:好,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預設: s:1~4為一自然段/5~11為一自然段/12~16為一自然段/17~23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見嗎?
t: 同學們,嘎羧可是一頭戰象啊,我們看到它做的這些事情之嗎后,你們是不是感覺到特別驚訝,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讓你特別感動?現在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寫讓你特別感動,邊讀邊畫,開始。
s:同學邊讀邊畫......
t:好,同學們都讀出感動了嗎?和自己周圍的同學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動,開始。
t: 誰愿意來讀讀讓你感動的段落、句子?
s:......
t:通過這些感動的段落,你能說說你心目中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形象嗎?
用句型:這是一頭_________________的戰象。
預設:s:戰功顯赫、渾身是傷、英武豪邁、威風凜凜、為國捐軀、為保衛國家而犧牲......
t:是啊,這是一頭曾經歷過戰火的洗禮,經歷過生死的考驗,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有著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和哀傷的戰象。正是因為它是這樣一頭戰象,所以村民們從不___________(叫它搬運東西),還要由波農丁_______(飼養)渡過了自由自在的________晚年歲月。那我們可以把第一部分歸納為_________(英雄垂暮)(板書)。
t:同學們,嘎羧雖然老了,但是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還有很多地方讓同學們感動那么我們下一節課繼續來交流。
四、作業設計:
課堂練習本《最后一頭戰象》
五、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漫不經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復述這個故事;
3.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找出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感情和對昔日戰友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 查找作者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了解戰象的基本特點;
3. 學生收集其他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與自己的同桌分享。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教學流程:
一、 情景導入,說說對大象的印象
1. 同學們你們見過動物園里的大象嗎?它們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播放“動物園里大象”的幻燈片﹚
2. 嗯,我們都喜歡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們課文上的大象與動物園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樣呢?大家都很聰明,今天我們的大象都披上了戰甲,威風多了。我們把這樣的大象稱為戰象。﹙板書:戰象,并播放“戰象”的幻燈片﹚
3. 對照幻燈片上的圖片與課文的描寫,讓學生描述下戰象的外貌特征。
4. 同學們用詞很準確,描述得也很形象。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追蹤經歷過1943年戰爭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的去向吧。﹙板書:最后一頭戰象﹚
二、 復習生字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1.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們先來學習生字詞,哪位同學自告奮勇來給大家讀讀?﹙播放生字詞的幻燈片,指名學生拼讀生字,讓其他人留意讀音,并給以糾正﹚。
2. 全班學生齊讀生字,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對這些生字的理解,老師及時給以幫助。
3. 出示5個成語,先小組討論,再在班上匯報,老師重點解說“威風凜凜”這個成語﹙播放幻燈片﹚,然后讓學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1.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看來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課了,值得表揚,給點掌聲自己……那么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頭站象”這個題目時,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問嗎?指名回答。
2. 同學提出的問題都很好,現在我們一起默讀課文,體會體會這些問題。
3. 默讀完這篇課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指名讓幾位學生回答,播放幻燈片,出示故事梗概﹚
4. 非常感謝以上的同學為我們復述這個故事!希望同學們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這個故事告訴你的親人或者同學。
5. 那么聽完這個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盡頭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嗎?現在大家快速閱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好嗎?﹙指名讓盡量多的學生回答,建議學生運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來陳述﹚
板書:重披象鞍
告別村民
憑吊戰場
莊嚴死去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歡的六個成語。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6
一、談戰象揭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沒有)好的,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那么這群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勇猛、八面威風…..
師:是呀,就是這樣一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衛家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葬他們尸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121頁。(板書)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2`30)
1、自學反饋:師:這一課當中,有幾個字要大家注意?(課件出示)誰給大家讀一讀?
威風凜凜 日寇 浴血搏殺
撲喇喇 摩挲 斑斑血跡 指名讀——全班讀
師:這個日寇的“寇”字不但難讀,而且難寫,大家看王老師寫一遍(板書寇)看清楚了嗎?拿起筆在書上自己練習寫一遍,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2、師:咱們班很多同學的字都寫得非常漂亮。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情?想好一件就可以說!指名說并板書:
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抓事件
莊嚴歸去
總結: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就是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在臨死之前(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這么幾件事情。同學們,我們在閱讀這種篇幅較長的文章的時候,可以采用這樣抓主要事件(板書:抓事件)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一)披掛象鞍
1、師:同學們,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自告奮勇地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沈石溪
師:那么課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它的情感的呢?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課文內容。首先我們來看披掛象鞍這一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出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并體會它內心的想法。
交流反饋:師:劃好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恩,你真是好眼力,找到了這一部分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同學也找到這一句的請舉手。哇,有那么多呀!看來大家都是“英雄所見略同呀!”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把他圈出來,并談談你的體會。
指名交流:好,你覺得是哪個詞語?
生1:“淚光閃閃”
師:為什么?說說你的體會?
生2:“久別重逢”
師:它們是多久沒見面的老朋友了?(二十六年)對,很久分別,再次見面,就叫做“久別重逢”。
生3:“摩挲”
師:你關注了嘎羧的動作。
生4:“呼呼地吹”。
……
師5:為什么嘎羧見到象鞍會如此激動?是因為象鞍上有什么嗎?
生:是因為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
師:他聯系到課文的后面,非常好!那么嘎羧見到象鞍上的彈洞,斑斑血跡,聞著上面的血液和硝煙的氣味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1:浴血奮戰的情景
……
師:是呀,象鞍上有著它輝煌的過去,有著它出生入死的經歷,所以他看到象鞍是如此的激動!同學們,你看,我們聯系上下文(板書: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板書:展開想象),就讀懂了嘎羧的心,體會到了它內心的情感。那你們能不能讀出嘎羧這種激動的心情呢?大家先練習讀讀這句話。(把聲音放出來)
師:誰練好了,可以自信地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評語:你非常的激動!
師:王老師也想讀一讀。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我讀一邊想象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心情。(示范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好,睜開眼睛,像王老師這樣帶上你們的體會,帶上你們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
師:剛才我看到了還有好多同學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也請你給大家來讀一讀。
生1: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
師: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體會到了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迫心情!
師:你能讀出嘎羧的急迫嗎?(生讀)
師:大家能嗎?(齊讀)
師總結:是的,二十六年過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它是一頭英勇的戰象,沒有忘記自己光輝的過去!它是多么留戀過去的輝煌呀!
同學們,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嘎羧內心的情感。如果我們能圈畫出這些重點詞句(板書:圈畫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一定能讀懂嘎羧的心,讀出他的深情。這就是品細節的方法。(板書:品細節)
(二)重回戰場
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自學重回戰場這部分的細節描寫,請看自學提示(課件出示)請生讀
自學提示: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內心情感的句子,用“——”劃下來。
2、圈出描寫嘎羧動作或神態的詞語,體會它內心的想法,批注在旁邊,再與同學交流。
師:批注好的,可以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大聲說出你的體會。
交流反饋:好,經過剛才靜靜地批注,熱烈的討論,大家一定有一些品細節的感覺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讀找到的句子。(課件出示)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 ──口歐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談談你們的體會
生1:“吼叫”——嘎羧似乎在呼喊著戰友們的靈魂,訴說著自己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評價:你似乎已經讀懂了嘎羧的心!(生讀)
生2:“親了又親”——那塊龜形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也許是戰友們犧牲的地方,他太懷念過去的往事了,所以親了又親。評價:你能抓住親了又親展開想象,非常棒!我們也一起邊讀邊想象!
生3:“久久凝望”——嘎羧一定是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全班讀
師:這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它怎么樣了?
生4: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體會得很深刻!請同學們拿起書,帶上你們的體會,讀出你們的深情:(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總結:師:是呀,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他成為了(最后一頭戰象),在這二十六里,嘎羧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戰友,但是他滿腔的真情能向誰訴說嗎?(不能)因為他是(最后一頭戰象)所以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么能不激動呢?請同學們拿起書,讓我們齊聲讀這一部分。
(三)莊嚴歸去
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帶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之情,帶著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來到了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吼盡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為自己挖掘了一個坑。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我們一起來齊聲讀一讀。(生讀)
師:這兩段話中的哪個細節深深打動了你?指名說
生1: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談談體會。
生2:嘎羧臥在坑底…..凝望著天空。談體會
師:是呀,嘎羧一定有話要說,他想說什么呢?你看到埋在土坑里的嘎羧,你想對他說什么呢?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內容,寫一兩句話。課件出示:
1、嘎羧想說:“——————————————————————。”
2、我想對嘎羧說:“————————————————————。”
請選擇其中一個內容,寫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
師: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不是)它更是一位(英雄)!同學們,課件出示:(齊讀)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沈石溪
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事件,品位了文章當中的細節描寫,感受到了嘎羧像人一樣的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相信最后一頭戰象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另外,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課件出示)《再被狐貍騙一次》、《斑羚飛渡》、《虎女蒲公英》,一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震撼!
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理念:情是辭的載體,在激情洋溢的課堂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沖擊,在情感體驗中內化對語言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浴血搏殺”等詞語。
2、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話闡述大概意思。
3、在語言理解與感悟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啟迪,并能付諸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內心的感動。
4、揣摩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感悟對嘎羧的細致刻畫,并從中讀到它的內心世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內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啟迪與熏陶。
難點:通過快速的朗讀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說明;從語言文字的描寫中體會到嘎羧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初步了解了《最后一頭戰象》這篇課文。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戰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戰甲來到了曾經和戰友們戰斗過的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最后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個坑,把自己莊嚴掩埋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讀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戰象嘎羧
1、體會嘎羧的垂老。
師:嘎羧五十多歲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請生一起讀。
師: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樣的眼睛?
預設:疲憊的眼睛、無力的眼睛、渾濁的眼睛……
師:帶上你的情感再來讀。
齊讀。
2、體會波農丁的不舍。
師:看著它的眼睛,我們知道嘎羧
師:可波農丁是怎么說的?指名若干同學讀。
出示
師: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什么了?
連起來讀這個語段。
(二)走近懷舊的戰象嘎羧
過渡:曾經的英雄嘎羧要走黃泉路了,波農丁知道,我們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謂:英雄垂暮近黃泉(板書),于是它要在臨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師:讓我們讀讀嘎羧取回象鞍的這一部分,找到嘎羧見到象鞍時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出示,齊讀。
2、師: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這是一副怎樣的象鞍哪?
指名讀,出示,齊讀。
3、師: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久久地摩挲著,它聞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著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它的思緒隨著這氣味飄回到了過去,過去的點點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腦海里浮現。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師:看著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他想起了當年的自己,他是一頭怎樣的戰象?
生答。
師: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而現如今卻是英雄垂暮近黃泉,好不凄涼。
師: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這就是自己久別的老朋友啊,來讓我們走進嘎羧的內心,來讀這句話。
5、師: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
26個春秋過去,嘎羧已經垂老,可當它披掛上象鞍,卻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 ,原來
6、師:這象鞍就是嘎羧當年的戰甲!這戰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憶呀!
板書:重披戰甲憶當年。
7、師:此時在你面前的嘎羧還是一頭普通的大象嗎?你覺得它像懷舊的老戰士。
三、走近激情的戰象嘎羧
過渡:披掛上象鞍,它就要離開人們去象冢了。人們泣不成聲,在一片唏噓聲中,嘎羧開始上路。它來到了打洛江畔。
1、師: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樣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
2、師: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著,這是它當年和戰友誓死拼殺的戰場,此時它眼中還是平靜的,清波蕩漾的江面嗎?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請生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這震耳欲聾的吼叫,分明是它的聲聲哭泣、聲聲控訴、聲聲呼喚!
嘎羧來到戰場故地緬懷戰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淚呀!
板書:故地緬懷辛酸淚
4、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它身體膨脹起來,似乎覺得
它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仿佛要
它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好像正面對著
師:是呀!它現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了!
5、師:此時你眼中的嘎羧還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嗎?它是一位激情豪邁的戰士!
請生齊讀后一句。
四、走近忠誠的戰象嘎羧
過渡:太陽升到了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在一塊平緩的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來。
1、師:它怎么停下來了?
師:面對著“百象冢”,面對著埋葬著八十多位戰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說什么?把它寫下來好嗎?音樂播放。
請生讀自己所寫。
2、師:“戰友啊戰友,我來了!”于是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
請生接下去讀。
3、師:嘎羧的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師:是呀!它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掘墓與他們共埋,而它的靈魂已與戰友們齊歸青天了!板書: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師: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師:它幾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記得自己是戰象,它永遠都屬于它所在的團體,即使是死也要和戰友們死在一起。
師:而它在我們心里也不再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戰士!深情的戰士!忠誠的戰士!善良的戰士!情深意重的戰士……
6、師:我們不能以什么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就讓我們以這首小詩來表達我們對它的深深懷念吧!
請生讀板書。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大象
英雄垂暮近黃泉
重披戰甲憶當年
故地緬懷辛酸淚
掘墓共埋付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