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最后一頭戰象》可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本文較長的特點,將本課教學定位為一堂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等形式,自主賞析的閱讀課。整體教學過程分為三個課時,即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對課文內容質疑,并解決部分問題,學習“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品讀課文后三個精彩片段,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第三課時完成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復述課文和“小練筆”的教學任務。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導課
上節課領略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風采,嘎羧得到人們的救護,起死回生,二十多年過去,嘎羧已成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時刻,留下了哪三個感人的片段?
[第一課時的教學,已理清文章的脈絡,并引導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四個精彩片段── “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同時學習第一片段。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輝煌是后面的三個片段。]
二、指導品讀“重披戰甲”──由句而意而詞,感悟英武豪氣
1.嘎羧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重披戰甲”就是其中一個,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嘎羧見到象鞍前、后”的動作和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心情變化。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和“嘎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嘎羧見到象鞍后的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對戰象嘎羧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通過細節描寫體現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畫出重點語句,揣摩其義,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見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嘎羧心情的波動?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從語段中的“十分亢奮” “燒得通紅” “輕吼”“急促地踏著”等詞語可以看出。而見到象鞍后心情變得平靜了,從“一下子安靜下來”“呼呼吹去” “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語句能體會到。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品句、品詞,揣摩重點詞語的描寫,由句而意而詞,符合學生閱讀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氣。]
3.嘎羧在見到象鞍前的內心如此焦躁,它還可能有哪些舉動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之一,教師可抓住“焦躁舉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為了體會戰象對當年與自己生死與共的象鞍的懷念,對見到舊時“戰友”的激動。預設答案:還可能扇動著它的大耳朵;我覺得它可能焦躁地甩著尾巴;嘎羧還可能會用它那碩大的身軀去撞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