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在我們的許多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說、說、說……教師就是不說或不敢說或不會說,那種水平相近、思維相似的說來說去,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情感往往總在原地兜圈子。利用這一巧妙的講解、引領、提升,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誦讀“莊嚴歸去”──深沉吟誦升華情感
1.這位垂暮的英雄來到百象冢旁,一“鎬”一“鎬”地挖掘著埋葬自己的墳墓,尋找自己的戰友,尋找自己的歸宿的時候,同學們又有什么體會呢?
[文中反復出現一個關鍵用語,“挖”,嘎羧的 “一直挖”“不斷挖”“繼續挖” “埋頭挖”“還在挖”……通過一個“挖”字,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品析這樣寫的用意。]
2.戰象嘎羧有情有義,帶著對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讀20—23自然段。
[配樂朗讀課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學以讀代講,學生通過之前兩個教學環節的過程,已經深刻感悟到戰象的情感,這時候師生深沉吟誦,以聲悟情,以讀傳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將收到極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從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地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這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后一頭戰象!
[這部分教師的總結,教師以獨特的音樂,配樂朗誦結束教學,課件緩變展示戰象生前馳騁沙場的畫面,以精練的語言,動情的演講,來概括嘎羧輝煌的一生,營就一個深沉的基調,一個撩人的氛圍,一定會給人深深震撼而余味無窮的深刻感受。]
4.戰象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用手中之筆去繼續描繪這些動人的場面。布置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也十分感人,請想象嘎羧當時的內心感受,寫下來。
[長文短教并不意味著只教重點,刪除其余,而是應當抓住重點片段,教給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地拓展學習剩余部分。所以,在教學的最后,應當讀寫結合,布置其他感人場景的練筆,努力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同時,也為第三課時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