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3.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痹嚺e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師簡介有關史料:
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2)學生簡介他們收集的資料。
4.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 主要是指導學生自讀自悟。以人和生物發育及進化的圖片、視頻導入 新課后,先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再按閱讀提示多讀幾遍課文。然后圍繞重難點讀一讀,議一議。課文的重點是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著眼點放在了發現的過程上。這樣,通過讀議,學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1、敢于提問;2、反復思考;3、大膽想象。對課文中兩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加以理解。課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進行交流。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了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課文是怎么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范讀,邊想一想“我”為什么那么癡迷于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了解的情況。
3.打開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 縷 芳 吁 耍 訓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颼 撩 梳
衰 絹 僑 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 :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 )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2.小組討論哪三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里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么?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發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掌握14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情不自禁、隨心所欲、絞盡腦汁、困窘、運轉自如”等詞語。
2.抓住發現的過程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童年時代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聯系科學家發明時面臨的驅逐、迫害及作者的經歷體會句子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 案
教 案
學習提綱
1.自學生字,書寫難字:禍、患、臂、妨、豈、絞、淘、愧。
2.用詞素分析法,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情不自禁、隨心所欲、絞盡腦汁、困窘
3.讀通讀順課文,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4.自讀童年發現的過程,分為二層。作者童年發現的胚胎發育過程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
5.“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面臨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含義是( )。
一、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理清寫作思路
1.理解詞語注意教給方法,揭示規律。
2.注意抓住段與段的聯系分段,概括段意。
發現什么‖發現過程‖受到驅逐
二、抓住發現過程,指導學生體會文章中心
。1)夢中飛行(為什么)?
a.自讀勾畫人物的語言,思考批注:從“我”不停地追問夢中飛行的事看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b.匯報交流,歸納人物特點:尋根究底、不斷探索。
c.指導讀出感情。
。2)人的來歷 (細胞折算)
a.自讀課文,勾畫人物的語言、心理,同桌說說人的演變過程。
b.師生交流,從細胞折算歸納人的演變過程。
c. 從細胞折算人的演變過程,看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善于觀察、提問、思考、想象
d.抓住文中的“絞盡腦汁、哈等詞及問號、感嘆號、省略號”讀出感情,內化人物形象、特點。
。3)歸納總結:(1)+(2)(求知若渴 尋根究底 大膽想象)
三、啟發學生聯系科學家的發明、發現時受到的迫害與作者的經歷體會句子的含義
練習提綱
1.聽寫生字、新詞。
2.抄寫開頭、結尾。
3.仿照課文的寫法,以“童年的( )”為題寫一寫自己童年的奇思妙想,發現及有趣的事。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文的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激趣導入
1、回顧一下,說說我們的生活哪些是有趣的?你發現了什么?
2、今天我們來學習童年生活的發現的。
3、揭示課題:
“童年的發現”,審題,重點詞是什么?作者發現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2、共同討論。
3、小結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4、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板書:
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于觀察,大膽發現
5、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么?”
1、自讀課文一、二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五、作業
1、作業本1~4題。
2、課外作業:
收集同學間童年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要求: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理解發現過程,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理解發現過程,體會句子含義,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收集科學家發明創造遭受磨難的故事;達爾文的進化論知識。
教學方法:問題解答法與自主研讀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師: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著每一個人五彩斑斕的夢想,童年里包蘊著每一個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頌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點的難忘回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童年的發現是——
生:胚胎發育的規律。
師:本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費奧多羅夫的童年,緊緊圍繞課后的兩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板書“?”)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板書“?”)深入解讀文本,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含義,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朗讀3----13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師:作者是這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生:他每天晚上都要做夢,夢見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飛翔,于是他就約了幾個和他做同一樣夢的同學去請教老師,老師告訴他們,夢里飛行,說明他們在長身體。之所以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是因為我們的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個時侯人還是飛鳥。老師還告訴他們,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老師的話激發了他的想象力,他如癡如醉的觀察,絞盡腦汁的思考,終于想出了胚胎發育的規律。)
師:能不能抓住要點,用簡潔的話告訴大家?
生:我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
師:能用自己的語言,抓住文章的要點簡潔的回答問題,非常不錯。同學們讀書就應該這樣讀:會讀書的人既能把詳細的內容概括化,也能把概括的內容具體化,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讀書方法,今后讀書時,試著用一用,這對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非常有用。
師:“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老師相機擦去第一個問號)
師:很好,現在請同學們按分好的四人學習小組,合作閱讀3—19節,思考:你從這一部分內容中讀懂了些什么?發現了些什么?你可以抓住一個詞語去體會;也可以圍繞一個句子去理解;可以發現標點符號的巧妙用法;還可以發現組段方式的新奇美妙;不管你采用什么方式去讀書,只要有收獲都可以,明白嗎?
生:明白。(學生合作閱讀,拿筆在書上圈點勾畫,寫自己的讀書收獲,交流讀書收獲,遇到不懂得地方問同學,查資料,存留在課堂上集體解答或老師講解)
師:誰能把你剛才的讀書收獲說出來大家分享?
生:我發現作者描寫自己夢中飛翔這一節非常有趣。我想給大家美美的讀一讀。
師:真能干,好吧!同學們邊聽邊想,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
生:聽了同學的朗讀,我認為飛行的感覺真爽,讓人舒心愜意,留念忘返;夢中飛行真是易如反掌,只要你想到哪里,你就會飛到哪里,飽覽那里的無限風光;
生:我感覺到夢中飛行的花樣真是精彩紛呈,可以輕輕躍起,可以著地滑翔,可以長久盤旋,可以雙臂舒展,可以雙腿動彈,那簡直是隨心所欲;
生:我從“雙腳一點,輕輕躍起”這兩個詞仿佛看出他非常輕松的離開地面向空中飛去,只有在月球上才會這樣,讓人感覺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幫助他。這里的“點”和“躍”字用得特別好,很傳神;
生:我從“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這句話讓我仿佛看到他一會兒上天,一會兒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讓人感到非常自由。這些詞用得精妙絕倫,讓人心曠神怡。
生:我發現這段話是按總分順序來寫的。“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是一個總起句,后面具體寫我夢中怎樣飛行的。
師:體會得真好,收獲真多!把書捧起來,讓我們一起輕聲地把這一節讀一讀吧,別把美夢驚醒了。 生:齊讀第二節。
師:還有什么發現嗎?
生:我發現課文里的人物對話非常有趣,我想請我的同桌一起,把這部分內容讀給大家欣賞欣賞。
師:挺有自信,大家歡迎他們!
師:聽后,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美,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過我想如果把我們去問老師的語言加進去朗讀,就更完美了。
師:你真不錯!你打算加些什么內容呢?
生:我想加“尊敬的老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們,你能不能幫我們解答一下呢?”等問話,請我的好朋友一起再把這部分內容讀給大家欣賞欣賞。
師:創造性的朗讀,很好,這,就是讀書的收獲。掌聲有請!
生:創造性的朗讀。
師: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我認為作者是一位渴求知識的人。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他發現自己在夢里老做飛行之類的夢,于是他就約了幾個和他做同樣夢的同學去請教老師,說明他求知若渴;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善于提問,敢于提問的人。
師: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當老師的講解讓他們不太理解的時候,他接連提了三個問題: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人怎么會是鳥呢?人究竟是怎么來的呢?知道的》
師:真會讀書,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善于探索的人。
師:有自己的見解,說說你的理由。
生:為了弄清楚人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他想得著了迷,抓來一條魚他也要翻來覆去的看個究竟,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什么;
師:太有才了,讀書就應該這么讀,從課文里歸納出來,然后又回到課文里去。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很富有想象力的人。
師:何以見得?
生:因為他從畫地圖聯想到了人的變化過程,并且把每個階段分了時間折合成月正好是九個月,他是這么想象的:“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正好九個月”。他的這種奇思妙想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師:非常不錯!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風趣幽默,非常樂觀的人。
師:理由呢?
生:因為在六年級的一節生物課上,當老師的講解與他的發現一樣時,他高興得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當老師把他叫出去站在走廊上時,他還在想幸虧老師沒有容他解釋。。。。。。笑塌房子。他把自己的發現與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等量齊觀,想了一個自我安穩的理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都站在教室外了,他還有那樣的想法,說明他樂觀,幽默。
師:分析得不錯,第二個問題——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知道了嗎?
生:知道了!(老師相機擦去第二個問號)
師:誰能把這個問題總結起來說一說?
生:我認為作者是一位渴求知識,敢于提問,非常善于探索,很富有想象力的人。
生:我認為作者不僅是一位渴求知識,敢于提問,善于探索的人,而且是一位很富有想象力,風趣幽默,樂觀向上的人。
生:我認為課文最后一句話非常有意思。我想請同學們跟著我一起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齊讀句子“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師:老師也認為這是課文里的點睛之句,需要我們好好地體會體會它的意思。
師: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你打算用哪種方法來理解?
生:我想采用“先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疏通句子的意思”這種方法理解句意。
師:很好,重點詞語突破法。你怎么理解的?
生:我覺得這個句子中“驅逐”和“迫害”兩個詞語比較難理解,我在預習時查閱了詞典,“驅逐”的意思是:趕走。“迫害”的意思是:壓迫使受害。因此,這個句子我的理解是: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候還會受到被趕走和被壓迫甚至犧牲生命的危險。
師:可以這么理解,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我采用的是“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師:不錯,聯系內容理解法。怎么講?
生: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翻來覆去的觀察,絞盡腦汁的思考,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結果當我暗自竊喜時卻被老師誤認為不懷好意,我被趕出了教室,站在了走廊上。
師:挺好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我采用的是舉個例子的方法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可以,實例理解法,你準備舉哪個例子呢?
生:我舉的是哥白尼的例子。16世紀,波蘭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根據30年的天文觀察和推算,認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每時每刻地環繞太陽運轉。但那時歐洲的封建教會不支持這樣的觀點,誰提出這個觀點,就會遭到教會審判異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臨死前,才把自己關于“太陽中心說”的著作發表。)
生:我也想到了這樣一個例子。意大利的科學家布魯諾,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他指出宇宙中有許許多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而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由于熱情傳播這一新天文學說,他被教會推到審判異端的宗教法庭,在監禁7年后被活活燒死!
生:我也收集了這方面的資料:伽利略也有這樣的遭遇。17世紀,意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非常贊同哥白尼的觀點,他尋找方法,給這種觀點以科學的證實。但是他還是遭到了教會的譴責。宗教法庭把他傳去,不斷地審訊他,折磨他,讓他跪下宣誓放棄自己的觀點。但是當伽利略站起來后,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后來,伽利略被監禁在家中,不許外出。)
師:這就是“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遇到的驅逐和迫害。
師:哦!你還想補充嗎?請說吧!
生:我認為這個句子有一語雙關的作用:一方面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中的某些真實情況,像哥白尼等科學家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
生:這句話也說明我對老師的做法有點不滿
生:這句話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有風險,但是我們要敢于冒風險,勇于面對各種風險。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非常到位,方法也特別值得好。讓我們帶著對發明發現者的無比崇敬愛戴之情齊讀這句話吧!
生:學生齊讀句子
師:是呀,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每個人都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發現。你能把你童年發現的快樂講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嗎?
生:我發現要下雨了,天氣很悶熱時,魚兒都要爭先恐后的浮到水面上來吸氣。
師:觀察中的發現。
生:有一次,我在小區的花壇邊玩耍,偶然中發現了一只蚯蚓,我用瓦片把蚯蚓斷成了兩節,我細細的觀察被我弄斷的蚯蚓,發現它的一頭又長出了一點紅紅的東西,我發現蚯蚓的再生能力真強。
師:玩耍中的發現。
生:我發現了炎熱的夏天對著太陽往空中噴一口水,會出現小小的彩虹;
生:我發現了寫好作文的秘訣是多讀,多看,多練筆;師:寫作中的發現。
生:我發現第二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是寫的關于童年的事情。
師:讀書中的發現。
生: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第一節有開門見山,點明題目的作用。
......
師:同學們透亮的雙眼真會發現,這些就是你們創造、研究的開始,孩子們行動起來!駕著童年的發現這艘充滿創想的航船認真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將來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吧!
師: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
開心練習。
一、句子加工廠。
1.我們的童年難道不是一首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歌嗎?
改成陳述句:
2.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改成“被”字句:
3.老師對同學們說:“夢里飛行,說明你們是在長身體呀。”
改成轉述句:
4.同學們聽說我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
改成肯定句:—————————————————。
5.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
用“只要……就……”造句———————————。
二、根據課文內容,判斷對錯,對的畫“√”,錯的畫“”。
1.“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
2.“我”的發現始起于一本科幻書。( )
3.按照達爾文的觀點,母腹中胎兒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 )
4.老師在上生物課時,講人的起源問題,逗得“我”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
5.“我”被轟出教室,“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我理由,世界上的重大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
6.作者的發現,是從實驗中得到的。( )
三、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 )牛頓見了,覺得很奇怪,他想:“這個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 )“那一定是因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語地說:“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沒有向天上飛去呢?也不向左或右邊拋開呢?”
( )牛頓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家。
。 )牛頓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專心研究。后來,終于發現了蘋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為地球有引力。
( )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
四、點擊課文。
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1.“驅逐”是指 ;
“迫害”是指 。
2.破折號的作用是 。
3.請舉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
十、練筆新時空。
童年是人生記憶中最完美的一頁,其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時是否也有什么發現呢?拿起你的筆寫一寫吧。
—————————————————————————————————————————————————————————————————————————
板書設計:童年的發現
胚 胎 發 育 的 規 律
。 ?
觀察 思考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6
教材簡析:《童年的發現》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如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樣發現的?
2、感受語言的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幽默活潑的語言特點。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放《童年》歌曲、
二、激趣導入,引導質疑
1、激趣導入
童年一首詩,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著每一個人五彩斑斕的夢想,童年里包蘊著每一個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頌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點的難忘回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童年的發現是——
生:胚胎發育的規律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費奧多羅夫的童年。
2、直奔重點,引導質疑
圍繞“胚胎發育的規律”你能提什么問題?
(什么是胚胎發育的規律?作者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
3、請同學們跳讀課文,看誰最先找出什么是胚胎發育的規律。
(1)學生匯報。
。2)出示:“人是有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
。3)默讀這幾句話,看一看能不能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學生交流匯報
師:從你們的轉述中,我們知道了這就是------胚胎發育的規律。
播放課件《胚胎的發育》
過渡:費奧多羅夫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非常高興,因為他畢竟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他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請同學們繼續讀書,看一看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下來反復品讀,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交流匯報;
3、出示課件:“我的發現----似乎飛到哪里。”
(1)同桌合作讀這段話,說說你的體會。板書:大膽想象
。2)“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可以概括夢中飛行的特點?
理解“隨心所欲”—— 夢中飛行可以輕輕躍起,可以著地滑翔,可以長久盤旋,可以雙臂舒展,可以雙腿動彈,那簡直是隨心所欲。
(3)夢中飛行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老師朗讀邊想像畫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讀中,男女生輪讀。
(5)孩子們,你們有過類似的夢嗎?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樣的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體會得真好,收獲真多!把書捧起來,讓我們一起輕聲地把這一節讀一讀吧,別把美夢驚醒了。
4、繼續交流
(1)帶著這個奇妙的問題,他們去請教老師。咱們師生分角色朗讀,
。2)此時,你又體會到了什么?讀出你的好奇。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請你帶著追根刨底的語氣再讀。
。3)他想的是那樣癡迷,以至于翻來覆去地看魚,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什么。
這是一個多么執著的孩子!板書:執著探索
三、讀悟結合,體會情感
1、過渡引讀:費奧多羅夫經過思考、請教、推算,終于找到了答案,并在生物課上得到了證實,“我的想法竟然和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音。老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說--------(學生齊讀);師繼續導讀:聽了老師的批評我困窘地說---------(學生齊讀);師導讀:教室里一陣笑聲。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氣得臉蒼白,大步朝我走來。(學生齊讀)。
2、師問:最后我被趕出教室我會想些什么?
。1)、學生答后打出課件
。2)、齊讀打出的課件
。3)、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師引導: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生說:有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有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有舉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種方法來理解。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書:幽默風趣
四、聯系生活,總結升華
1、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每個人都去享受自己發現的快樂,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發現。你能把你童年發現的快樂講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嗎?生說。
2、同學們透亮的眼睛真會發現,有觀察中的發現,有玩耍中的發現,還有讀書中的發現。這些就是你們創造研究的開始,孩子們行動起來!駕駛著童年的發現這艘充滿創想的航船認真地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將來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吧!
五、課外延伸
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練筆新時空:(課件出示)
童年時人生記憶中最完美的一頁,其間發生了許多有趣、好奇的事。孩子們,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一寫你在童年的發現吧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胚胎發育的規律
大膽想象 執著探索 幽默風趣
教學評析:
《童年的發現》這節課思路清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首先通過復習質疑,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什么事胚胎發育的規律”,“作者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圍繞這一規律作者寫了哪些事?”抓住這一重點,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教學中,老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帶著自己發現的問題閱讀課文,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想象均得到發揮。匯報時配合多媒體課件,學生匯報到哪老師點撥到哪,并通過指導朗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形式,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情趣。學生也經歷了一個閱讀、思考、感悟的過程。同時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老師時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想像,讓課堂既生動、活潑,又有條不紊,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得道了發展。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大膽想象、探究思考的啟迪教育。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你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他們想象和表達的自主,他們會給你更多的精彩和感動。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7
設計解讀: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以及因這個發現在一次課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眾受到懲罰的事。除去“胚胎發育”、“進化”等一些生物學術語的理解難點外,整個文本無論是語言還是情節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從整個文本脈絡和層次上來看,雖然文段較多,篇幅較長,但“童年的發現”和“因發現受到懲罰”兩件事斷章清晰,前后關聯遞進。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集中在學習字詞、理清結構和探尋“發現過程”的內涵。其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辨,對童年發現的起因(夢境)、經過(過程)、結果(規律)等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期待在“簡單”與“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讓學生聚焦作者的發現過程(科學探索過程),從而敏銳地捕捉到作者童年發現的過程意義之所在。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理清文章結構,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依托重點詞句的品讀,在由“簡單—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探尋“發現”的過程意義。
3. 感受作者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的求知精神,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引發興趣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童年的發現》。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費奧多羅夫: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的學問淵深,博覽書史,據說他幾乎知道俄國國家圖書館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不僅如此,他對哲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為“百科全書”。
快速地默讀。交流:資料當中最讓你吃驚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這樣一個博學多才、極富創見的人,他的童年又會有怎樣獨特的成長經歷呢?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自由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脈絡,指導讀法
1、學習字詞。
胚胎、滑翔、妨礙、禍患、驅逐、羞愧
隨心所欲 絞盡腦汁 情不自禁
。1)尋索第一組詞的構成特點;
(2)比較品析——讀悟第二組詞的意思。
2、理清結構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內容并迅速分段;
。2)小結: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試著先理清文章的結構,這樣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感悟“夢境”和“發現”
。ㄒ唬┢纷x“夢境”
作者在文中說,他的發現是起始于——夢中飛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1、自由讀——指生朗讀——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夢
2、作者的哪些描寫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3、帶著這些感受,一邊朗讀一邊在腦海當中描繪這些畫面。
。ǘ┢纷x“發現”
正是緣于這個奇妙的夢境,作者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關于這個發現,文中有一個非常生動而有趣的描述,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出示:
“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厘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了,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1、讀著讀著,你感覺這段話的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2、把你覺得能夠體現作者這種心情的字眼加上著重號(哈、竟、格外……)
3、指導朗讀。
四、體味發現的“不簡單”。
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發現時用了哪一個詞兒——簡單明了。這在作者看來如此簡單明了的發現,是真的那么簡單地被發現的嗎?請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的4—12自然段,邊讀邊把你覺得使作者有這樣的發現的原因劃下來,看看你又能有怎樣的發現。
。ㄒ唬┎缓唵——深度問答
1、指導朗讀“問句”,感受追問的急切
4、你從這里發現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ǘ┎缓唵——感受“癡迷”
我想的是那樣的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1、點撥生字“癡”,通過字理的解讀猜度“癡迷”的意思
出示:癡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癡迷?
3、抓住“翻來覆去”體驗想象
4、補充寫話: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
五、回溯“發現”,升華主旨
1、復現作者對“發現”的描述
2、質疑“發現”,再度感受“不簡單”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不簡單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2.學習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的含義。
3.會認8個字,會寫12個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胚胎、絞盡腦汁豈止、困窘天賦”等詞語的意思及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學習重點、難點: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三、《童年的發現》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通讀課文,自學字詞。
2.熟讀課文,寫出主要內容。
3.搜集有關童年生活的資料。
預習內容:
。ㄒ唬┪視x:胚胎、絞盡腦汁豈止、困窘天賦
。ǘ┪抑溃
1.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2.結合上下文或查字詞典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畫波浪線。
(三)我疑惑: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四、《童年的發現》導學案:
(一)自主學習,明確學習目標:
1、從課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發明的快樂?
2、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畫出來,說說你的體會。
。ǘ┬〗M合作探究:
1、提出你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也可以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朗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想想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點,再和同學交流。
3、反復品讀,讀出感情,體會童年生活發明的快樂。
。ㄈ┚v精讀,升華主題:
細讀課文,想想課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動?為什么?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
五、課堂檢測:
。ㄒ唬┪視䦟
( ) ( ) ( ) ( )
胚胎 絞盡腦汁 豈止 困窘天賦
。ǘ┪腋爬ǎ
從課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發明的快樂,用簡要的語言寫下來。
。ㄈ┪议喿x:
1、每天夜里做夢我————,我對————,只要————,————,就能————飛向空中。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
六、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
請教老師
想象研究
思考推算
(發現規律)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了作者9歲時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堂上作者想起自己9歲時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因而當眾受罰。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此引發思考及老師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文章采用倒敘的方式,回憶部分又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材料;敘事中,作者的意識在飛快地流動但脈絡清晰,所敘之事也環環相扣,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了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是一篇向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理解“胚胎、隨心所欲”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想象、概括小標題等形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 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的性格特點。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把握課文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我”是怎么發現的;引導發揮想象,感受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1.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
2.創設情境,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當我們漸漸長大,童年便如風中的羽毛越飄越遠。但是童年時代發生的一些事情卻常常會縈繞心頭,久久難以忘懷。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課文《童年的發現》。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由朗讀文章,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概括交流:課文寫了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經過,后來因這一發現被老師誤解受到懲罰。)
哪些段落是寫我發現的經過?(3-12段)
哪些段落是寫我被老師誤解而受罰?(13-18段)
三、了解“我的發現!
(一)理解:胚胎。
出示解釋(有條件的可以展示胚胎發育圖片):胚胎是在母體內初期發育的動物體,由卵受精后發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臍帶與胎盤相連,通過胎盤從母體吸收營養。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就是從一個小小的胚胎發育成胎兒的。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就是胚胎發育的過程。
(二)了解“我”發現的規律。
1.課文中有一句話,比較詳細地描寫了我所發現的胚胎發育規律,請你找到句子讀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發現。
2.出示下面兩句話,比較。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九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表達一個具體,一個簡潔。
3.指導朗讀。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1)師補充進化論知識:這種“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發展”的理論叫——“進化論”。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這個發現被恩格斯譽為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談感受:學到這里,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費奧多羅夫——了不起(自豪,驕傲)!
(3)朗讀句子。
四、學習第二段——“發現的過程”。
(一)了解發現的經過。
胚胎發育規律是怎么被費奧多羅夫發現的呢?請認真讀3-12自然段,想想“我”的發現經歷了哪些過程,把每一個過程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
(二)交流。夢見飛行——請教老師——探究猜測
(三)精讀發現的步驟。
1.學習發現經過之“夢見飛行”。多種形式朗讀,感受夢想的奇妙。
(1)師范讀。生閉上眼睛想象夢境,談感受。
(2)師引讀并拓展說話,感受作者“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富于幻想。
師:我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
飛過——(生:街道上空);
飛過——(生:白樺林梢頭);
飛過——(生: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
飛過——(生自由想象說)。
我想去哪里就飛到哪里,真是——(用課文中的詞)“隨心所欲”。
(3)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學習發現經過之“請教老師”。
過渡:“我”和同學經常在夢中飛翔,我們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便去請教老師。
(1)同桌分角色讀讀我和老師的對話。
(2)請“學生”說說:你一個接著一個提問,當時是怎么想的?
請“老師”說說:你剛才與學生的談話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3.學習發現經過之“探索猜測”。
過渡:老師的答案并不能令我滿意,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對于“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的這個答案的渴求越來越強烈。
出示句子:“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為了解開人是怎么來的謎底,他是怎樣研究這條魚的呢?他翻來覆去地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2)朗讀這句話。
4.再次感受作者的自豪,朗讀。
我終于找到了答案。這個發現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費奧多羅夫一想到這個發現他就會從心底升騰起一種自豪感。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五、小結;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費奧多羅夫發現胚胎發育的經過,讓我們來一起來讀讀這兩段話。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二、學習第三段——“誤解、受罰”。
過渡:三四年過去了,六年級的一堂生物課上,這個發現在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作者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而當眾受罰。
1.創設情境想象,感受“受罰”的情景。
1)出示句子:“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錢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
2)請你聯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如果當時老師繼續問下去,容我解釋,我會如何應對,同學又是什么反應,教室里又會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請你發揮想象,再現當時的情景。
3)學生想象,練寫。
4)交流。
2.理解難句。
老師誤解了我,同學們嘲笑我。這時候,費奧多羅夫會想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
2)讀句子,理解。
3)討論交流。
經歷了曲折的探究之路,發現了胚胎的發育規律,在我的世界里,這是一個多么重大的發明與發現啊;被老師轟出教室,被同學嘲笑,這就是我受到他“驅逐和迫害”。
4)感受作者的精神。
出示句子,填空補充: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但是……”
5)小結:小朋友用自嘲的方式,表達了他對這件事的看法,也告訴我們,無論遇到驅逐還是迫害,不管前面是荊棘還是挫折,都牽絆不了費奧多羅夫在科學道路上的探究的腳步。多么樂觀,多么幽默,多么頑強!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學到這里,你喜歡這個小朋友嗎?(交流。)
2.小結:作者是一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執著探究的孩子。
3.出示簡介。費奧多羅夫:俄國天文學家,俄國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也是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一個獨特的哲學體系和人類思想發展膽的烏托邦的創始人。費奧多羅夫學問淵深,博覽書史。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他在哲學、自然科學、藝術上都有很深的造詣,被稱為“百科全書” 。
四、總結。
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侯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也許這正是你研究創造的開始。所以,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用你這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世界,享受發現的快樂。
作業:在追求科學的路上,科學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并能熟練拼寫,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四、課前準備
上網收集人類生命進化的圖片和資料,制作成便于課堂教學所用的卡片或powerpoint形式
五、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題(4分鐘)
教師出示一些關于胚胎發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么小小的一個胚胎發育形成的。人胚胎發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說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么,又是怎么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保ò鍟巴甑陌l現”)
。ǘ、帶問題讀課文,找出相關信息(15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學習生字。(8分鐘)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么,畫出相關句子。
3、讓同學說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反饋信息,“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ㄈ┭橐颍斫狻鞍l現”的過程(20分鐘)
1、師:“作者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閱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信息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ㄔ谛〗M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并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4、 反饋信息。(10分鐘)
讓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 我做夢總回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于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ń柚n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② 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ā盀槭裁粗挥型砩纤X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通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 老師的回答沒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于是通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④ 通過自我思考,終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信息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六、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詞,和“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解釋。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3、預習下文,想想“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符合科學嗎?為什么?
七、板書設計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勇于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大膽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淺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有關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科學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滿著強烈的求知欲,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著無數個"為什么",充滿著神奇的幻想與想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時代不僅如此,還具備著比平常人更可貴的東西(善于探究,找到"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新詞,自學生字詞語.
2.從課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內容
3.檢查自學情況.
4.理解詞語.
隨心所欲:指隨著自己的心愿,想怎樣就怎樣.
天賦:自然具備,生來就有.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演變.
絞盡腦汁:形容費盡心思.
眉目:事情的頭緒.
困窘:形容為難;感到難辦.本課指"我"面對老師的誤解和同學的嘲笑,不知道怎么辦好.
5.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6.理解課文脈絡.
課文是以倒敘的形式寫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寫"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么
、抛x課文第1,2自然段.
、企w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著"我"這個發現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現在說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說,"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么呢 (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說"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么當眾受到懲罰 課文這樣開頭有什么作用 (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切〗Y: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于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抛杂勺x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組內討論.
、迫嘟涣.
、僦攸c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系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13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切〗Y: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么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癡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于"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茪w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抢斫饩渥: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說"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說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說"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里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 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么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么發現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2
《童年的發現》雖然是略讀課文,但因為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課前以為學生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我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
于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開始便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題的板書,引發學生的思考;并以此作為切入點提出兩個問題: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么?②對“我”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便開始分組讀議!
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說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像沈志偉談對課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的理解時認為這是"我"的自嘲;盛建平則能引經據典地聯系到中外一些科學家的遭遇。但在同學們敘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象都程式化,所說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
我想要的應該是精彩紛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
這里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于“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發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自制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像,引入新課
1、觀看人“發育和進化”的錄像帶。
2、這是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發現的生物進化的過程。然而,一個九歲的孩子居然也有生物進化的發現,你相信嗎?不信,請讀課文《童年的發現》。(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讀書要求。
。1)同學們,請再讀讀“預習提示”,看能否完成預習要求。
(2)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問題?
(3)你們覺得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回。學生可以討論。
三、細讀課文,把握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1、學生自由選擇以上問題回答。
2、教師相機,點撥重點問題。
(1)本文的主要內容。
出示課件:作者在九歲時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后來在聽老師講達爾文的進化論時,由此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在課堂上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場受到懲罰。從而是作者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一切重大發現,有時可能面臨著受到驅趕和迫害的危險。表現出作者是一個認真研究科學、追求真理的人。
。2)請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出示課件:世界上一切重大發現,有時可能面臨著受到驅趕和迫害的危險。四、拓展延伸
你自己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說出來跟同學交流。
五、理清文章層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以讀為主,分析各段意思,教師適時板書。
六、課堂練習
1、讀讀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并說說詞語的意思。“迷戀、隨心所欲、癡迷、不懷好意”。
2、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出示課件:情不自( ) 隨心所( ) 一本正( )
絞( )腦汁 ( )來覆去 ( )不作聲
七、作業設計
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1-2節)發現規律
(3-11節)激發思維
(12-13節)無比高興
。14-19節)當眾受罰
“一切發明起源于問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4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同學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同學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同學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考慮:
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身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身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依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辦。
第二段(3~13自然段):
“我”在睡夢中發現自身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身觀察,考慮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
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身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身的體會:
、拧 拔摇笔窃谧鰤糁邪l現自身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發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啤∥覀円黄鹫业嚼蠋,請他給我們解答。
⑶ 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取 拔摇毕氲檬悄菢影V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伞 拔摇苯涍^考慮、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小朋友?
(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3、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的風險!痹嚺e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⑴ 師簡介有關史料:
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嚴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⑵ 同學簡介他們收集的資料。
4、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考慮,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5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了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課文是怎么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范讀,邊想一想“我”為什么那么癡迷于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了解的情況。
3.打開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 縷 芳 吁 耍 訓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颼 撩 梳
衰 絹 僑 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 :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發現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 )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边@里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么?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發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
六年級語文上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自如、厘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拓展與延伸】尋找生活中的疑難問題,談一談自己“童年的發現”。
【重、難點突破】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以題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課文題目,你們想知道哪些問題呢?
提示:可能會提出“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即發現的過程)”、“結果如何”幾個問題。
好,我們就按上面的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在課上交流。
提示: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2、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和不明白的問題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反復讀書嘗試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跟大家交流討論。對于涉及到的生物學的知識,可告訴學生以后上中學時會學到,有興趣的同學可課外查閱資料解決;跟理解課文有關的問題,可引導學生深入讀書,展開討論來解決。
3、附課文句子理解舉例:
、傥以诰艢q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創立的關于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規律的學說。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我們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強調:“九歲”“完全”“獨立”等詞,這些詞語無不在顯示著“我”這個發現的不同凡響,和對這個發現抑制不住的自豪!所以在讀這句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
、诼犕赀@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聲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過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作者這種想法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為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九歲的孩童,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就能發現,在常人眼里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作者說“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說的意思,作者的語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類似的句子(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但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童年這段故事讓他在自豪之余,也有著絲絲的憤懣。這種復雜的感情,要反復地朗讀課文才能體會到。
另外,這樣的開頭,巧妙地利用了讀者的閱讀期待,制造了懸念,足以激發起讀者的讀書欲望,這是作者寫故事的高明之處。
③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本來,我已經為自己的發現而格外高興了,現在知道這發現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簡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絲毫沒有惡意。
那么,為什么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從課文中看,這位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講的又是“人的發育和進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婚姻和性,可能這位老師對這類問題非常敏感,所以講課時是“一本正經板著面孔”。“一本正經板著面孔”,顯然是要用這種表情控制學生不許胡思亂想,事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的,“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可就在這時,“我”笑出了聲音,所以老師認為我“不懷好意”。
、芪颐靼琢拴ぉな澜缟现卮蟮陌l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明與發現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這句話可以作為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吧。當然,話里不乏憤慨的成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胚胎發育的規律”
夢中飛行——產生疑問、請教老師——人的進化———獨立思考、生物課上——得出結論、得到證實——受到“驅逐”和“迫害”
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