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浙江省紹興縣湖塘中心小學 唐茂盛
教學目標 :
1、品字析句、誦讀感悟研讀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讀發現作者刻劃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3、激發閱讀興趣,引導研讀名著。
教學準備:
課件準備:
課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
課件二(詞句):
第一組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
3、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門倒。
第二組1、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3、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4、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
第三組閃躲(用“閃”好在哪里?)
課件三:武松下岡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閱讀準備:
學生在課前大致了解《三國演義》或初步瀏覽其中的一些章節。
教學過程 :
一、讀影片說感受提煉研讀專題
(一)、師出示課題(課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課件一),學生欣賞。
(二)、師要求學生結合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個字贊揚武松,并寫在課文插圖邊的空白處。師巡視,請三位學生把贊揚字寫在黑板上,鼓勵不同意見的學生寫在黑板上。(生可能會寫:“勇、猛、智、神、威”等)
(三)、師提示學生用“武松真啊!”的句式表達自己對武松的贊嘆之情。先請在黑板上寫贊字的同學說,教師適當指點,再讓所有學生自個兒盡情地說一說后。師點擊:“這些字中,哪一個最全面最概括地贊揚了武松?”生比較后認為是“神”。師隨即用紅筆板書“神”。全體學生贊“武松真神啊!”
二、圍繞專題自主研讀交流點撥感悟人物形象
(一)、師順勢提出研讀專題:武松究竟“神”在哪里?從課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現出來?用筆讀課文,(默讀、點劃)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處,研究研究準備告訴大家。
(二)學生各自研讀,教師巡回了解自讀情況。
(三)學生班級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并落實訓練。
例舉:(教學流程以學生的交流隨機而定)
1、酒量驚人。“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來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師點擊:況且這酒是“透瓶香”“出門倒”并出示課件二第一組,請把這幾句話連起來說一說,要求說得讓聽者動容信服。兩三位學生說后,請說得好的同學板書“酒量驚人”。
2、膽量過人。生交流補充后出示課件二第二組:(1)、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2)、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3)、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4)、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師生討論交流。生板書“膽量過人”。
3、力量超人。“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把那條哨棒折成兩截……”“……揪……按……提……打……”訓練讀第11自然段:(1)生自個兒讀讀第11自然段,要求讀出動作詞;(2)師讀“大蟲”生讀“武松”,隨機提示“情況緊急,武松動作要快、有力”;(3)學生自由結對朗讀;(4)請自認為讀得好的兩對比賽朗讀。請讀“武松”力量大比較到位的選手板書“力量超人”。
4、機智勝人。從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幾生說了個大概后,師點擊:“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生答)“閃”與“躲”在這里哪個字用得好?用“閃”對表現武松形象好在哪里?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后交流。[當交流到:(1)、必須“閃”。師點擊: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感受當時情況緊急的氣氛:(“忽然起了一陣大風……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那大蟲……大蟲……大蟲……”)(2)、“閃”是有目的地消耗大蟲的力氣。師點擊:那是以守為攻,伺機反撲,此為大智。(3)、學生說得不著邊際或只是重復他人觀點。師點擊:“閃”與“躲”對表現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師生小結三“閃”表現了武松“機敏勝人”并請一生板書,全體學生自個兒誦讀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體味武松的“機敏”。
……
(四)、學生小結、教師勾畫(板書)、提升認識。
三、反扣專題研讀想象探究新的發現
(一)、師導語 過度:假如武松在下岡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還是老虎被武松“制服”?(生爭論)引導學生讀書,尋找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說說理由。
(二)、師點擊:假如你是導演,拍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的情景會拍哪些細節?(生想象表述)師板書“挨”。
(三)、出示課件三“下岡遇‘虎’”。(欣賞根據原著改拍的電視劇)鼓動學生為自己的精彩想象鼓掌
(四)師請學生談談對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認識?生交流,師引導并板書“人”
(五)、師小結:《水滸》作者施耐庵刻劃武松形象,既寫出了武松的“神”又寫出了武松只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作者寫人既寫得形象傳神又寫得真實可信。
四、激趣延伸引導研讀名著
在《水滸》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劃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當然也可以是武松),寫一個作者描述的人物怎樣的“神”又是怎樣的“人”?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研讀報告。
板書設計 : 武松
神 人
勇 智 猛 威 爽
神
酒量驚人 膽量過人
挨
力量超人 機智勝人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習難點】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2、請一名學生來介紹《水滸傳》。
3、《水滸傳》中有一百零八條好漢,你認識幾個?
(引出武松,揭示課題,板書:20、景陽岡。)
4、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屏幕出示)
⑴ 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⑶ 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提示:“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注的好習慣。
三、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學習匯報: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8~12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里,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⑴ 男生讀老虎,女生讀武松,看看老虎怎樣,武松又怎樣。一人一句對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武松動作的詞和句子。
適時板書:撲──閃、掀──閃、剪──閃。
剛才這一段誰比較厲害?(老虎)
⑵ 請左邊這兩組讀老虎,右邊這兩組讀武松,看看這回誰厲害?
適時板書:兜──掄劈、撲──跳退、搭──揪按、掙──按踢。
剛才這一段誰比較厲害?(勢均力敵)
⑶ 最后誰占上風了?(男生讀武松,女生讀老虎)。
適時板書:沒力──揪打、不動──棒打。
3、一字“論”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師提問: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4、品句子,“識”英雄:
⑴ 那只大蟲雙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
指導:
①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襯托出武松的勇。
⑵ 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武松的勇敢無畏。
⑶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后”、“閃在一邊”……
品“閃”:一段話里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復、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5、小結:
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作者用了“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動詞,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6、交流、品讀精彩語句:
⑴ 學生自主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并把自己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 小組內交流: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
⑶ 全班交流:比一比,讀一讀,看誰最像武松。
7、小組討論:
這一部分是通過什么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四、縱觀全文,全面認識武松個性
1、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
(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對話,自己的心理活動。)
2、快速默讀這一部分,畫畫相關的句子,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3、引導,并板書:
豪爽、倔強、勇敢、酒量驚人、膽量過人。
4、你是通過哪些句子體會到武松具有這些特點?
5、這些內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關系?(師生交流)
五、課外拓展
1、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
2、一英雄,一故事,籌備開展“水滸傳英雄故事會”活動。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景陽岡》是人教版小語第十冊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武松打虎經過,表現了豪放、勇武、機敏的英雄性格。
在教學“武松喝酒”這一部分,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武松語言的句子,如寫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勸他不要再喝了,武松一個勁地說:“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根本不相信“三碗不過岡”的警告,當店家好心勸阻他不要獨自晚上過岡、以防猛虎傷害時,武松更是出語豪壯:“就有大蟲,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小組研讀,角色對讀,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現體會人物性格。
教學的重點是“武松打虎”,打虎過程中最為驚險的是老虎進攻時“撲、掀、剪”三招,武松則避其鋒芒,以三“閃”應之。這三“閃”充分表現了武松的沉著冷靜、有勇有謀。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閃”的字意,再與“躲”進行比較,體會“閃”字之妙,最后從武松只閃不攻自然體會出武松的沉著機智。然后讓學生找出描寫武松動作的句子,如“掄起哨棒,使盡平生力氣,從半空劈下來……”“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顧亂踢”,“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顧打”。這里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通過一默讀、二對讀,激發想象的方法理解過程。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佚名
教學目標 :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武松是個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人。
2、能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通過討論明白學習這篇課文與現在提倡野生動物保護法并不矛盾,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武松打虎是怎樣打死猛虎,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我國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滸傳》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請講述了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據說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談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對了,是打錳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景陽岡》。
二、初學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完成課后填空1。
(分別是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2、檢查自學情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交流填空題1
(3)你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
三、學習重點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組討論
1、武松是怎樣打死錳虎的?用自已的話說說。
2、你從中體會到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內容
(1)自讀練習
(2)指名讀,學生點評。
四、展開討論,延伸課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則新聞
一個餓熊闖進一家農戶對其農人進行嘶咬,可是村民卻束手無策,原因是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熊是屬于國家保護動物,沒有上級命令不能擅自傷害。待村長打電話請示上級后再去營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討論題
看了這則新聞,你有什么想法?現在人們提倡保護野生動物,武松打虎這類文章不該看了,你又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勇敢無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當人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還是應當機立斷保護。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1.提高默讀的速度,掌握科學的默讀方法,是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課文前的學習提示應好好學習。
2.課文是根據施耐庵寫的《水滸傳》第23回改寫的。武松是這部書中的英雄之一。景陽岡在山東陽谷縣堞東17公里處,傳說過去這里古木參天,荒草無涯,是虎狼藏身、野獸出沒的地方。清朝時,人們在山上修山神廟,廟中有武松打虎塑像,現在有書法家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北宋末年,人們飲用的是低度酒,一般只有一二十度。陽谷縣的酒店應當是這類村酒濁醪的低度酒,武松方能飲18碗。
3.課文記敘武松在陽谷縣喝了18碗酒后,趁酒興上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贊揚了武松豪爽倔強的性格、沉著機智大無畏的精神。課文分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寫武松進店飲酒18碗,不聽勸告執意要過景陽岡。第二段(第5-7自然段)寫武松上岡見了官司榜文才知山上真有虎,但怕店家恥三次進改,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老虎。第四段(第13自然段)寫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二、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快速默讀,初步學會看得快,想得快。
2.學生13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根據上下文理解但凡、印信的意思。
3.根據提示分段,正確歸納段落大意。
4.感受武松豪爽的性格,大無畏的精神,能詳細復述武松打虎經過。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訓練快速默讀,感受武松的性格和大無畏精神,能詳細復述打虎經過。
難點:正確理解武松豪飲與打虎的關系。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與課文配套的打虎幻燈片。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訓練快速默讀,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武松形象。
2.學生13個生字,理解古文詞語。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定向。
揭題,簡介作者、景陽岡、《水滸傳》。
講清本節課教學目標。
2.訓練默讀。
(1)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個別讀--自由讀--全班議。
默讀很快:明確問題,按行閱讀,邊讀邊想邊記。
(2)用5秒鐘默讀第1自然段。讀前先出示問題:這自然段寫誰?寫什么事?
(3)3分鐘默讀全文,先讀問題(燈片出示)。
①課文寫武松什么事?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幾碗酒?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考虎?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⑤你覺得武松是怎樣一個人?
3.自學質疑。
(1)自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音重點:肋lèi不讀là;踉蹌liàngqiàng不讀liángcāng。
形重點:晌不寫為響;肋不寫作脅;錘注意右半邊的書寫順序,第8畫是豎。
自讀--互查--練習(作業本第1題)--檢查。
(2)劃找問題,梳理重點。
讀課文,邊讀邊議,做作業本第2題換詞作業。梳理學生的問題。
4.分段判斷。
(1)按喝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默讀分段。
(2)統一分段,確定重點段。
5.作業練習。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在理解內容的工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重、難點】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主要寫宋代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景陽岡》是根據這一古典名著第二十三回改寫的。
二、運用工具書通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幾個過程?
2、分段。
四、講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前要求:這一段人物的心理描寫十分細致。武松的心理活動寫了三次,請你邊讀邊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作者寫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動有什么作用,和同學們交流。
3、理清文章的因果關系。
4、從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么樣的人?
提示:要從一段段的故事中分析出來。
五、概括中心思想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喜歡這部分的內容
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知識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同學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習難點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
1.你們了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知道的請舉手,說說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讀文后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學習方法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三個問題?
(1)理清課文思路,了解段與段的聯系。
(2)通過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由于課文一些語句的意思或用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老師適當做一些提示。如,“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注的好習慣。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三、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學習匯報: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8~13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2.抽查四人小組讀“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后有什么感受?
(1)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里,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后”、“閃在一邊”……
一段話里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復、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2)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①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么讀像武松就怎么讀(生有感情地朗讀。)
②誰愿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③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為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通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
通過對武松心里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這里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么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為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
5.武松在這些段落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本單元我們共學習了三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你能說說對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嗎?
2.小結:《水滸傳》就寫了108條梁山好漢,就武松還有很多章節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課后去閱讀《水滸傳》,你一定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五、課外拓展
1.閱讀《水滸傳》。
2.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設計意圖:
基于“先學后教、合作探究、差異發展”這一理念,從學生的“預習”切入教學,以“小組合作”為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從而凸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研讀“武松”這一人物形象,學會客觀評價一個人。
教學目標:
1.會認“唬、詭、踉、蹌”等11個字,初步理解“晌午、恰當、豈不、請勿自誤、脊梁、咆哮、酥軟”等詞的意思。
2.在合作探究中,通過對“打虎”這部分的讀、悟,領會作者的謀篇布局、寫作等的精妙,從而習得寫作方法。
3.以“武松”這一人物形象為起點,學會客觀評價一個人,并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重難點:
研讀武松這一人物,會客觀地評價武松。
教學過程:
一、談背景,知武松
1.話說,北宋政和年間,綱紀敗壞,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于是,天下英豪紛紛起義。于是,一部經典巨著就此誕生,它叫——《水滸傳》。今天,咱們就去熟悉其中的一員。此人,正是曾被人譽為“水滸第一人”的“行者”——武松(板書:武松)。
2.說起這個武松,還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水滸傳》中,從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非常集中地寫到了他。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選自其中的第二十三回。(出示:景陽岡)
二、查預習,理思路
1.根據預習的課文內容,給第二十三回補上回目:橫海郡柴進留賓——
2.檢查導語中的問題。
(1)寫了打虎,還寫了什么?(喝酒、上岡、下岡等)
(2)除了打虎,為什么還寫了這么多事情?你怎么看?
(3)談談對武松的印象。以開火車的形式交流課前的詞語。
3.這些詞語很亂,怎么辦?該怎么分類?出示:
任務一:
把課前寫下的詞語進行歸類。
學法提示:
合并、刪除、補充
4.小結:通過這樣一整理,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武松:一個優點多多、一個缺點多多。到底武松是個怎樣的人呢,我們將繼續深入地去研究這個人物。
三、入文本,探武松
(一)任務二:合作研究武松的“優點”或“缺點”
1.明確研究內容:課文的哪部分寫出了武松的優點?(打虎)哪部分主要寫出了武松的缺點?(喝酒和上岡)
2.出示任務,小組討論后選擇任務。
任務二:從武松的“優點”或“缺點”中選擇一個方面進行研究。
3.這些內容描寫的時候又各有側重,打虎部分主要是什么描寫?(動作);喝酒和上岡主要是什么描寫?(語言和心理)
4.明確了各自的學習方法:
“優點”部分學法提示:
1.圈畫動詞:選擇9.10.11段中一個段落,圈畫出最能看出武松優點的動詞。
2.朗讀段落:朗讀所選段落至少1遍,注意讀好圈出來的動詞。
3.組內交流:說說這些動詞的運用好在哪里。
“缺點”部分學法提示:
1.分角色朗讀:
找出武松與店家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從中體會缺點。
2.自讀自悟:
自己讀讀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從中體會缺點。
5.交流反饋。
(1)優點部分重點交流: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①交流圈出來的詞。
②從中看出“武松”和“老虎”誰更厲害?展開討論。
③交流中寫老虎厲害是為了突出武松的厲害。細品“閃”字的精妙。
④男女生合作再把這段讀讀,注意把需要重讀的詞給強調出來。
(2)預設二:
哪句話最能看出武松的缺點?找出來讀給大家聽聽,并說說看出了什么缺點?(隨機板書:倔強、粗暴、死要面子、自負、多疑等)
四、出文本,評武松
1.通過這樣一研究,武松這個人物離我們又更進了一步。那你是怎么看待“武松”這個人的呢?接下來我們要完成本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拿起你的筆,把你的意思表達出來。出示任務三:
任務三:
怎么看待武松這個人?
2.出示相應的學習提示:
根據你的看法,給武松的“優點”和“缺點”排排隊,把結果寫在作業紙上。
3.交流反饋。
4.小結:從總體上看,應該怎么樣去評價這個人?(武松既有優點,又有缺點,但優點勝于缺點)
5.施耐庵先生寫了武松這么多的優點,為什么還要寫這些缺點?這樣不是有損他的英雄形象嗎?
6.武松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是非功過,自有人評說。明末清初的評論家金圣嘆曾這樣評價他:
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7.武松是一個很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要想真正地了解武松,就應該置身于整個故事情節中,與他同命運、共呼吸,這節課只是個起點。課外再去讀讀《水滸傳》中寫武松的十回,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8.迅速地瀏覽回目,做個了解。
9.《水滸傳》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共有705個,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傳奇。讓我們——
朗讀百年《水滸》,理解百位英雄,發現百味人生!
五、課外拓展
1.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講給身邊的親人或朋友聽。
2.讀一讀《水滸傳》中與武松有關的章節,繼續探究武松的性格。
附板書:
景陽岡
機智、勇敢、敏捷、鎮定
武松
多疑、自負、死要面子、倔強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景陽岡》一文改編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第23回。課文記敘了武松趁著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經過。贊揚了武松豪爽倔強、沉著機智和英勇無畏的性格。
教材可分為“喝酒”、“上岡”、“打虎”、“下岡”四部分。
縱觀全文,有如下特點:
1、全文篇幅較長,適合學生進行快速默讀訓練,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2、本文生字和難讀字較多,在自學課文時,應該指導學生多花時間練讀。
3、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日常閱讀中較少出現的文言詞匯,很多字詞的古今意義相差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只有在扎實理解這些詞匯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地理解課文。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應該把對文言詞匯的理解作為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之一。
4、教材在具體描寫人物時,突出了武松的語言和動作。特別是描寫“打虎”一章時突出了武松的動作描寫,而在“喝酒”一章中則強調了人物的對話。分析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主要圍繞“喝酒”與“老虎”展開: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強,后一部分反應了武松的英勇無畏。在第一課時的閱讀指導中,應緊緊抓人物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讀懂人物語言來概括分析人物個性品質,這也是第一課時的另一訓練重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15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詞匯在課文中的意思;會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并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段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快速默讀課文的訓練,抓住人物的對話來體會武松鮮明的個性特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研讀名著的熱情。
【教學重點】
1、快速默讀課文,在理解文言詞匯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段落。
2、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驗,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悟武松個性特征。
【教學難點】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武松個性品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課心得】
閱讀教學是座大廈,對教材的處理是大廈框架決定著教學方向,教學語言是水泥和石灰起粘合作用,教學機智是大廈的裝飾決定大廈的特色,而教師的個性能給大廈帶來生命與活力!
讓我們努力使老教材煥發出新生氣,使學生學得更加輕松開心!
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首先要使自己的個性得以張揚,并通過教材傳達給學生!
讓我們帶著學生在課堂上一起快樂成長,個性飛揚!
【教學過程】
一、音樂激趣,談話導入
1、課間休息時播放flash音樂《好漢歌》,師生同唱一首歌。大家了解剛才唱的那首歌嗎?
(《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
2、課前談話:
在一百零八將中,你心目中的英雄好漢是誰?請說說你的理由。
(隨機出示武松打虎的形象圖片。)
3、導入教材:
為了永久地紀念這位為民除害的大俠,人們還將武松打虎的事跡編入教材,使得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武松的形象人人景仰!今天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近英雄,學習英雄,打倒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大家有沒有信心?(出示課題,齊讀)
二、課前熱身、了解名著
1、《景陽岡》一文的原作者為誰?(施耐庵)
2、此人代表作是什么?(《水滸傳》)
3、請允許施老師代表老祖宗──元末明初最偉大的作家、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同志謝謝大家那么多年了還記得他老人家!
三、檢查自學,鞏固字詞
1、字正腔圓:要求讀準以下生字新詞(課件顯示)
篩、掄、迸、酥、景陽岡、晌午、踉踉蹌蹌、枉送、嚇唬、恥笑、咆哮、霹靂、脊梁。
2、博古通今:
快速默讀,自學準備,要求聯系上下文讀懂以下詞語的意思。
篩:斟。篩酒,斟酒,倒酒。
印信:印章。
客官:舊時店家對顧客的尊稱。 如何:“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榜文:官府的告示。
官司:官府。
說說你自己還讀懂了哪些文言詞匯。
四、再次感知,理清層次
長話短說:
1、快速準備:
先用自己的哈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再用“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說說,最后用四個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武松打虎)
2、除了打虎,課文還記敘了什么?(喝酒)
3、快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找出具體描寫武松喝酒與打虎的段落。
4、匯報交流:這篇教材可以將課文分割成幾部分?(四部分)
5、快速默讀課文,嘗試用最精練的文字,分別為剩下的兩段文字命名。(上岡、下岡)
實話實說:
1、讀了課文,請簡要說說武松是怎樣一個人。(指名交流)
2、過渡:讓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豐滿武松在我們腦海中的形象!
五、三讀教材,默讀訓練
1、明確任務:
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課文第一大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1~4小節,思考:可以通過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寫來讀懂課文。(語言)
2、自讀課文,思考:
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主要圍繞哪兩件事物?(喝酒與老虎)
他們對此的態度有何不同?(少喝與暢飲 上岡與留宿)
六、細品語言,了解人物
1、學生默讀準備后,學生與老師一起 創設情境,對話表演“喝酒”部分(1~3自然段)。
師:俺是武松,山東省清河縣人,為了尋找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風塵仆仆,千里迢迢來到陽谷縣,離縣城還遠,可是人卻是又饑又渴。正在這個時候,望見前面景陽岡下有一家酒店,門前飄著一面旗,上頭寫著五個字:
生:(略)
師:主人家,快拿酒來吃。
生:(略)
師:啊呀,這酒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拿些來吃。
生:(略)
師:好的切二三斤來。
生:(略)
師:好酒!
生:(略)
師:店家,怎么回事?怎么沒酒了?服務態度真差!(敲桌)
生:(略)
師:酒也要,肉也再切些來。
生(略)
師:這可奇了怪了,我行走江湖,從來沒聽說過開著酒店不賣酒的,是何道理?
生:(略)
師:俺們家家里窮,從小讀的書不多,你給我解釋一下,什么叫“三碗不過岡”?
生:(略)
師:呵可,你說的有點道理,但是我已以連干三碗,為什么還不醉呢?
生:(略)
2、通過武松與店家關于“喝酒”那段對話(1-3自然段),你讀出了武松怎樣的個性特征?
(豪爽、倔強)(出示重點句幫助理解)
說說你是怎么讀懂的?(抓住人物的語言來分析其性格特征)
3、用剛才學到的方法,僅僅抓住人物語言描寫,同桌合作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4、集體交流合作學習所得,分析出武松另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勇敢無畏)并說說是抓住了哪些詞句來讀懂的?
是否還有另外的好方法?(出示重點句幫助理解)
并通過朗讀匯報展示學習成果。
(建議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有意去掉旁白部分,直接感情朗讀人物對話)
5、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重點討論解決以下教學難點:
武松“明知山有虎”,為何“偏向虎山行”?
他的勇氣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礎上的?(藝高人膽大)
武松如此勇敢無為,為何還擔心店家有歹念?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你認為他的擔心有無必要?
七、察言觀色,鞏固學法
1、創設“野炊”話題情境。
2、逐句出示訓練材料:
甲:“是真的嗎?老師可不許騙人噢!”
乙:“天那么熱,我還是不參加了。”
丙:“別怕,我借媽媽的防曬霜給你!”
丁:“老師:您快說到底是哪天呀?”
戊:“耶!野飯香!老師好!減負棒!”
3、學生自讀判斷選擇說話人的性格特征后指導感情朗讀:(多疑、嬌氣、熱心、性急、活潑)
4、嘗試著抓住教師本堂課的語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八、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體會到了武松大俠豪爽倔強、勇敢無畏的個性特征。請教大家下節課你準備抓住人物的什么哪方面描寫來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松?(動作描寫)
2、把你已經讀讀懂的知識或者很想知道的知識發在學校論壇的專用帖子里,讓大家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3、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在學習上碰到困難與挑戰,我們也應該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知難而進,才能所向披靡!
4、在《好漢歌》中結束課時。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12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課件 ,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第二課時
一、啟發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出示課件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為什么課文在講武松酒力發作想睡覺時,才寫老虎的出現?“忽然起了一陣狂風”是怎么回事?
(2)出示課件: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 掀 剪 閃 閃 閃 兜 劈
咆哮 喘氣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1、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起因
14、景陽岡 經過
結果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嚇唬、詭計、霹靂、酥軟、踉踉蹌蹌”等詞語。
2、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預習要求
讀課文,找出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再想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學習指導
先讓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組織學生重點閱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學方法
談話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
《好漢歌》
教學過程
教學行為
學習行為
備注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你們了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知道的請舉手,說說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讀文后的“資料袋”
(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由于課文一些語句的意思或用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老師適當做一些提示。如,“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注的好習慣。
三、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學習匯報: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2.抽查四人小組讀“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后有什么感受?
(1)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里,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后”“閃在一邊”……
一段話里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復、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2)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么讀像武松就怎么讀
(3)誰愿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教師適時指導。)
(4)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為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通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
通過對武松心里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這里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么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為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
5.武松在這些段落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本單元我們共學習了三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你能說說對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嗎?
2.小結:《水滸傳》就寫了108條梁山好漢,就武松還有很多章節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課后去閱讀《水滸傳》,你一定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五、課外拓展
1.閱讀《水滸傳》。
2.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學習方法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三個問題?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
交流討論
作業
1.閱讀《水滸傳》。
2.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
書
設
計
景陽岡
喝酒(語言)
上岡(心理)豪放無畏
打虎(動作)機智勇敢
下岡
教
學
后
記
檢簽記錄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因此我特別注意在教學中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教學。
一、打虎前寫喝酒,抓語言見特點。教課文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先讓同學們快速默讀這一部分,并畫出武松的語言。通過武松的語言,體會武松有什么特點?然后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完課文后同學們舉手回答:通過武松的語言,我體會到武松具有倔強的特點。通過武松的語言,我體會到武松這個人比較豪爽。我覺得武松很勇敢。我還覺得武松有點愛面子。 我根據同學們的`口述板書豪爽、 倔強、 勇敢、 膽量過人。然后我趁熱打鐵追問,你是通過哪些句子體會到武松具有這些特點?學生個個舉手發言,非常踴躍。
二、景陽岡上打虎時,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動作進行教學,提問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過他的什么來寫的?(動作)板書 ⑴、力量超人。“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把那條哨棒折成截”“揪按提打” ⑵、機敏過人。從武松三次“閃”突出武松的“機智”或“機敏”。老虎的
動作讓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學生找出動詞為“一撲一掀一剪” 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體會人物的特點。在今后的閱讀中,希望同學們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準確把握人物的特點。在你寫作時,也要為你筆下的人物設計出符合他的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這樣,你筆下的人物就會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會更加具有感染力。
這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品讀課文的時間不夠充分,課文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學生書讀得不夠流暢,不能把這篇經典名著讀得有滋有味,這些都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和學習中,應該把課文美讀作為重點進行訓練。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唬、詭、踉、蹌等11個字,理解晌午、恰當、豈不、請勿自誤、脊梁、咆哮、酥軟等詞的意思。
2.訓練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3.指導朗讀,培養朗讀能力,訓練學生思考能力、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課文第一段與第三段細致描寫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無畏、倔強的性格,是文章的重點,作者在喝酒和打虎兩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點詳細敘述的也是文章的重點。
(二)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詞語是文章的難點,體會喝酒、打虎兩件事如何詳細敘述的也是難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2.朗讀訓練。
3.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1)正音:晌(sh3ng)午
咆哮(xi4o)
請勿自誤(w))
脊梁(li2ng)
(2)解詞: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
如何:為什么。
過往:來來往往。
平生:一生。
請勿自誤:請不要自己耽誤了自己。
2.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啟示談話。
同學們都知道有個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讀課文,說出大意,前后討論交流。
3.理解脈絡,討論分段。
(1)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展順序。)
(2)討論分段(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進店喝酒,不聽勸要過岡。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岡后的思想變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經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岡。
(3)根據段意,你能給每個小故事寫出小標題嗎?
①喝酒②上岡③打虎④下岡
4.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默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這段中詳細描寫了武松與店家的對話,根據要點劃分層次。
(a.談酒b.談虎。)
②分角色讀這一段。為什么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結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點。
(豪放的性格特點:倔強、勇敢的性格。)
④討論。這一段與打虎有什么關系與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這一段主要通過寫武松與店家對話刻畫了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為下文徒手打虎做鋪墊。)
⑤小結學習方法,討論歸納。
(a.抓重點理層次,b.通過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5.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這一段主要寫了武松在酒店與酒店主的對話,通過對話我們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鋪墊。)
6.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利用工具書理解文中難懂的文言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三段,默讀提問。
這篇文章通過自讀、默讀,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讓你喜歡?(第三段)
1.這一段可分幾層,每層即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3.討論:這段主要通過什么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具體描寫了虎的哪幾方面?用意何在?
(這段主要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出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特點。)
4.朗讀指導。
讀的時候語速可稍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二)學習第二段
1.指讀提問: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出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武松的性格特點,第二段與第三段有什么聯系,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動。)
3.武松的思想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
武松的思想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寫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三)學習第四段
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
(四)圍繞中心,學習表述。
1.文章通過什么深化中心?
(通過對人物動作、心理的描寫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畫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運用反襯手法,通過寫虎的聲威,襯托出武松的無畏勇敢。
(2)不脫離實際,盡管武松是個英雄人物,但畢竟是個普通人,作者認識到這一點,在結尾一段中體現出來。
(五)總結、擴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2.為什么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歡他?
聯系全文對武松神情、動作、語言和內心活動描寫,加以體會。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武松的倔強豪放、機智勇武的性格。
3.激發與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內容。
難點: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過電視劇《水滸傳》嗎?談一談你對《水滸傳》的了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景陽岡》,去認識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書課題:景陽岡 (解題)
參照“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⑴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它們與打虎有關系嗎?
⑶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把字音讀準確,不懂的字詞可查閱工具書進行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小黑板出示:嚇唬、詭計、踉踉蹌蹌、腰胯等詞語。
⑵指名朗讀。
⑶重點指導個別字詞的音、形、義。
⑷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讀“打虎”片段。
1細讀打虎的內容,說說老虎和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橫線畫下來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導學生抓住老虎傷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對付老虎的三閃來學習。
老虎:一撲 一掀 一剪
武松:閃在青石旁 閃在大蟲背后 又閃在一邊)
⑵武松的這一系列的“閃”能否換成“躲”,說說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掄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無畏。
⑷讓學生試著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過程,師生共同點評。
⑸請同學們欣賞一下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機智勇敢和打虎時驚心動魄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老虎的兇猛,讀出武松的機智勇武。
⑺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喝酒:
⑴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喝酒時的語言與動作描寫來學習。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倔強豪放)
4.教師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重點交流了打虎和喝酒兩個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強豪放與英勇無畏。除了這些,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上岡,下岡),它們與表現文章中心有關嗎?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景陽岡》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倔強豪放,機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學了這一課,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有同學說:“現在要保護老虎,武松打虎的內容不該讀了。”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1.學生討論
2.學生暢談,師相機點撥
品讀 感悟 研究 發現——《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為什么課文在講武松酒力發作想睡覺時,才寫老虎的出現?“忽然起了一陣狂風”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 掀 剪 閃 閃 閃 兜 劈
咆哮 喘氣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起因 經過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