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與油畫欣賞
學生對《倒牛奶的女傭》《自由引導人民》《日出 印象》《開著的窗戶》從構圖,設色,線條表現及歷史背景進行作品分析討論。
三 分析對比講述中國畫與油畫同異之處
播放課件
中國畫概述
中國畫簡稱“國畫”,其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在中國民族的土壤上長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用中國傳統的毛筆、墨汁和顏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上作畫。不但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之分,而且有工筆、寫意之別。在世界美術領域中,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
中國傳統繪畫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強調筆墨的變化和情趣。它運用線條和墨色,通過勾皴點染和墨色的干濕濃淡,來表現客觀物象的形體結構、陰陽向背。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神形兼備”,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注重抒發畫家的主觀精神世界。繪畫創作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把握,由表及里地強調對精神特征的理解,通過畫家的主觀精神因素,包括修養、品德、秉性等,與客觀世界相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深刻內涵的美的形象和境界。
中國畫的空間處理也比較自由靈活,既可以用“以大觀小”法,畫重山疊嶂,也可以用“走馬看山”法,畫長江萬里,打破了時空觀念的限制,使畫面產生一種時間藝術的“流動美”。中國畫在構圖中還講究形與形的呼應,色與色的襯托,并運用虛實疏密結合和“留白”等手法來取得巧妙的構圖效果,以產生獨特的形式美和藝術感染力。
另外,中國畫是融詩、書、畫、印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富有東方特色的藝術情趣。
中國畫的裝裱也有自己的講究,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
總之,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象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難怪繪畫大師畢加索說:“真正的藝術在東方。”
油畫概述
油畫是西方繪畫藝術中一個主要的畫種。它起源并發展于歐洲,到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畫種。
油畫發展初期的歷史條件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
17世紀是歐洲古典油畫迅速發展的時期,不同國家的畫家依據自己生活的社會背景、民族氣質,在油畫語言上進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畫技法也日臻豐富。
19世紀末西方油畫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油畫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現自然為藝術創造原則,藝術家將油畫形式作為表現自己精神與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構造作品。
20世紀油畫由于不同的藝術觀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約藝術形式呈現多種傾向,傳統油畫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為藝術觀念的形式體現被強化,甚至被推向極端,油畫形式語言受到高度重視。
隨著藝術觀念的不斷擴大,導致油畫材料與其他材料相結合,產生了不歸屬某一具體畫種的綜合性藝術,油畫因此也走向失去在西方作為主要畫種的地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