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讓色彩動起來》說課設計
2.感受生活中的強烈對比
教師(出示圖片:兒童滑梯、室內裝潢、鸚鵡):像這類對比強烈的色彩也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3.感受藝術品中的強烈對比
教師(出示圖片:農民畫):畫家分別運用了哪些對比強烈的色彩?(農民藝術家們大膽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彩,讓畫面有強烈的視覺印象,從而表達他們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師(出示一幅國外作品:安德烈·德蘭的作品《查靈克羅斯大橋》):他運用了哪些對比強烈的色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運用了紅色與綠色,藍色與黃色等對比色……)
4探究總結
教師:是不是畫面中只要有對比色就能使畫面有更強的動感呢?來看這樣一組圖(出示圖片):同樣的5種色彩,哪個給你的動感更強呢?為什么?(第二幅動感強。色彩的排列順序發生變化,相鄰的兩個色彩對比強烈。)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組圖。這兩幅圖排列順序相同,哪個動感更強烈呢?為什么?(第二幅用了波浪形的線條,形體上增加了動的感覺。)
教師肯定學生們的觀察很仔細,分析也很到位。
學生總結,教師板書——1.畫面中相鄰兩色之間強烈的對比;2.造型的動感。
(三)教師示范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兩組色彩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從相鄰色的順序和造型變化兩方面的不同,得出結論,體現探究性學習。
教師展示兩張分別用水彩筆、油畫棒完成的范作。
教師:作品分別是用什么繪畫材料表現的?”
學生欣賞并回答教師提問:油畫棒、水彩筆。
【設計意圖】老師以談話式的教學形式,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色彩感受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如何恰當地運用對比色;引導學生感悟畫家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可以采用的三種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愉悅的心情。
(四)創作表現
(一)布置作業,提出要求1.創作一幅具有動感的色彩作品。
2.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彩。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表現形式。
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選擇材料進行創作。
(二)教師輔導
在學生們繪制了十分鐘左右時,教師巡視學生的創作情況,并及時結合學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議。對畫得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同時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路。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進行有目的地創作。在學生進行創作時,不要馬上進行輔導,等十分鐘左右再輔導,這樣更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創作思路,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引導式輔導,能保護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五)作品展評
完成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讓學生從色彩、造型、內容、情感表達四方面,對作品給予評價;同時教師及時點撥、引導,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
教師:在這節課中同學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色彩帶給我們的富有動感的美,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每個同學都能有善于發現美的雙眼,有善于創造美的雙手。
【設計意圖】在評價這一環節中采取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培養學生自評與他評的能力,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促建學生的發展。
(六)拓展延伸
1.播放課件,展示拓展內容:生活中色彩對比強烈的建筑類、服飾類的圖片。
2教師小結,延伸本課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