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告訴我》說課稿(美術)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著重體現學生、教師為雙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互動交流相互促進發展的和諧統一。例如:教師讓學生在進入教室時根據自己的對兩幅不同的畫的喜好而分組自己選擇座位。充分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一個引路者,只起著帶路作用,例如當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時,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給學生以方向(提問包含各個方面:你喜歡這幅畫嗎?這幅畫畫了什么?這幅畫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這幅畫給你什么感受?)。然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談一談,甚至可以摸一摸,聞一聞,討論討論,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同時還安排讓學生自己體驗不同工具材料作畫的不同感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發現新知,探索新知,參與知識形成,能力形成的全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欣賞導入。學生進入教室就開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賞活動,可以讓學生輕松、快速的進入情境教學的課堂。
欣賞分組,自主選擇環節。學生進入教室看到兩幅不同內容和不同風格的作品,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坐在相應的作品旁,這是一個充分讓學生自主的環節。學生都非常興奮,自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環節。葉圣陶先生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這個環節以競賽的形式重點欣賞三幅作品,理解三幅作品作品情趣,通過教師的三個引導提問,由簡單到復雜,各有側重。欣賞第一幅作品《雞》,側重于畫面的內容的理解,教師引導提問富有層次,你喜歡它嗎?這幅畫畫了什么?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讓你想到了什么?這里分析的重點卻落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上,充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的內容,讓學生在觀察的狀態上進入最佳的狀態,也為后面比較復雜的作品的欣賞做好鋪墊。欣賞《小提琴手》和《射箭》時,教師提問的側重則上升到一定高度,開始注重學生的思維活動。《小提琴手》側重于“這幅畫有什么特點”,《射箭》側重于“他讓你想到了什么?”并且在欣賞方法的學習上給學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提示學生注重表達的完整:“這幅畫畫了……它的特點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想到了)……”
關于欣賞方法學習的三個提問,也可以看出,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對畫面內容形象的理解到對表現特色的理解,由對表現特色的理解到對自己感受的激發,由表及里,從感官的運動到思維的活動。在此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還通過引導分析《小提琴手》這幅畫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繪畫的內容來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樣(高于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大膽的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現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這也就很自然的為教學的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全面欣賞,嘗試材料環節。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課安排了學生將自己所選擇的一些畫在組內討論欣賞,然后推舉大家都最喜歡的畫,由一個同學從內容形象,表現特色,引發聯想等方面進行全面欣賞介紹。這個環節,對學生欣賞能力有鞏固,有提高。還讓學生嘗試不同工具材料的體驗,簡單介紹工具特點,使學生對一幅畫的欣賞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