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美麗的印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用手、樹葉等有紋理的物體進行沾印,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紋理。體驗造型樂趣并獲得視覺感受。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學生利用敲印的表現手法,促使其對由于底面不平而產生印紋的美觀從而感受形式美感。通過實踐,學習操作方法,培養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體驗造型樂趣并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物著眼,引發學生興趣、產生學習樂趣、激發學生潛在的豐富想象力。全面發現美麗的大自然與生活的緊密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探究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驗用手、樹葉等印出的印紋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識地進行畫面組織。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讓他們大膽、自由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學策略
本課是“版畫系列”中的一節,只是使學生認識身邊的機理美感、學習簡單的拓印技巧的版畫起始課。本課為學生提供了活動空間,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發現凹凸不平的材料質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來,體會整個過程的經歷,提出或總結一些問題和經驗;利用采集到的機理效果,展開想象,作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初入學的一年級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通過教師的操作示范、學生體驗等方法,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紋理拓印的簡單方法和步驟。在初步體驗印紋美感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把印紋與其他事物的形象相聯系,大膽將單個拓印的印紋,進行隨意排列或者有規律地進行排列組合,然后添畫造型,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自我表現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組織教學
1.課前準備:學生和教師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課前教師收集一些運用拓印方法進行畫面肌理創作的作品。
通過課前的初步感受,為學習本課內容奠定基礎。
導入
教師事先準備好四個小組用的顏料:紅、黃、藍、綠。(分別用臉盆放著)找兩名學生穿著鞋子蘸上顏料后在地上鋪著的白紙上走,讓學生觀察紙上出現了什么?為什么有的鞋印花紋清晰有的鞋印花紋不清晰?
學生總結:因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初步觀察印紋的形成特點,總結出簡單的規律。認識印紋。
講授新課
1.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顏料后敲印以及用各類擁有紋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探究,從而找出產生紋理的原因。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玩這個游戲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注意衛生,看看老師是怎樣做這個游戲的呢!(教師示范制作印紋的過程)
師:通過觀察老師的動作,你學會玩這個游戲了嗎?好,接下來就請你大膽的動手來玩一玩這個有趣的小游戲。
學生動手實踐:
利用印紋制作畫面時要注意色彩的協調、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沒有具體物象的)。
利用紙片的重疊制作圖章時,先剪出圖形的外輪廓,再剪出圖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隨后粘貼,要注意紙片厚薄的變化(厚薄明顯的地方線條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圖案在圖章中要構圖飽滿,從而產生豐富的圖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