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觀察物體》
單元教學目標總目標
在搭立體圖形和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的活動中,逐步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和操作能力.
經歷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到從不通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在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剖析
課題一:搭一搭(觀察立體圖形)
教學重點:
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發展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
學生在通過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實踐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操作能力.
與其他教學重點聯系:
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右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突出重點的策略:
在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實踐觀察,想象描述等活動,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課題二:練習三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本重點的要素分析:
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與其它教學重點聯系: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方體圖形的形狀.
突出重點的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動,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鼓勵學生想象,實踐,操作,觀察,反思,從而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五,基于課型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通過"搭一搭","看一看","畫一畫"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學會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 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學過程強調學生的實踐體驗,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在教學前要準備好學具.課前讓學生收集大小相同的正方體積木(也允許長方體)4個,上課時帶回學校作學具.
(
六,錯例的估計與收集
1,錯例估計
課本16頁第1題第2個圖,正面和右面的判斷會混淆,在方格紙上畫這類圖也容易出錯,如17頁第4題.
2,錯例分析:由于對立體圖形的觀察實踐較少,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因此從立體圖形轉變到平面圖形較困難,也容易出錯,這類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學生容易混淆.
3,解決策略:我覺得實踐操作非常重要,讓學生用積木搭一搭,轉一轉,看一看,畫一畫是解決難題的重要一環,同時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有序的思維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
八,課時分配(3課時數)
1,搭一搭 (觀察立體圖形) 14頁 ,15頁 2課時
2,練習三 16頁,17頁 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