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分一分》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53—55“分一分(一)”
二、教學目標
1、結合詳細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認、讀、寫簡樸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體會分數的作用。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達簡單的分數。
3、培養學生觀察、思索以及自主探索精神,練習思維的靈敏性。。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表示簡單的分數。
四、教具學具預備
蘋果、水果刀、 正方形、長方形、圓、彩筆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熟悉是學生在已經把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要學習分數,是學生以前所不曾想過或是沒有想明白的問題,。這一部分內容以前是四年級所學習的內容,而新教材整合為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材把認識分數作為一個單元,足以說明學生樹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對意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定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分一分(一)》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游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字嗎?(分)板書
師:平時你們分過東西嗎?能告訴我分過什么嗎?
看來很多同學都有分東西的經歷,那今天教師就請你們幫我來分一分。
1、出示蘋果問:老師手里有6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 每人分幾個? (2個)
2、老師手里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 每人分幾個?(1個)
3、老師手里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生有的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中間不發出聲音,有的作刀切的樣子,有的用手指作出“+”的樣子來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急于舉手想發表意見。)
4、師:為什么不拍手呢?(每人只有半個)你想怎樣來表示半個呢?能否發明出一個符號來表示半個呢?
5、學生動手創作,教師讓學生展示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學生用0.5,有的用折紙,有的用a從中間畫豎線隔開,有的用b從中間畫橫線隔開,有的用o畫線隔開,有的用“雙喜”的“喜”來表示物體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從中間畫線隔開來來表示,有的是1/2還有的學生用畫圖來表示。
6、在這些方法中同學們觀察思考用那種辦法表示一半更簡單呢?(1/2)
(二)、新課學習:
(1)、動手實踐,理解新知。
(a)、 涂一涂。
師: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請看教材53頁(出示圖片:衣服、樹葉、小汽車、長方形、正方形、圓、正六邊形)同學們先觀察這些圖片有什么特征(軸對稱圖形),它們里面就隱含了很多的分數。你能表示出它們的二分之一嗎?讓我們一起來涂一涂吧。
師:涂完的小朋友,請先小組內互相交流檢查一下。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學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邊形的上下兩個邊的中間用線連起來作對稱軸,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