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p53-p5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分數的必要性,會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結合直觀操作,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方面:從日常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體會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課前準備:圓,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若干,水彩筆1支,小磁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上,路過一個月餅店,里面擺著各式各樣的月餅:有圓形的,方形的……“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大家肚子都餓了,我們買些月餅吃吧。”可是唐僧說:“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快說,快說”八戒迫不及待地說。唐僧說:“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用手勢告訴大家)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可是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多少月餅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能用手勢表示嗎?(不能)那能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半塊月餅嗎?”選幾個學生到講臺上板演。這些同學一一介紹自己的表示方法,說說每種表示方法的含義(說說為什么這樣表示)。停在2/1、1/2前,疑惑的問這兩位同學:“這是什么意思?”(兩位同學分別說出:“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相等的。”)“你們在哪里見過二分之一?”(我在一本數學書上見過。我沒有見過,是我自己想的)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月餅的一半,說明你們很有辦法,比八戒可聰明多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科學、更簡便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時,可以像這位同學一樣用這個數1/2來表示。”邊說邊走到黑板前,用紅粉筆框住了1/2。“你們知道這個數叫什么名字嗎?”肯定大家的答案:“對啦,叫做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出示課題)
對于分數,同學們想了解些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有重點地板書幾個問題:分數的產生、讀、寫)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認識1/2
1、很遺憾,老師今天沒有帶月餅來,先用這個圓片代替月餅,好不好?現在老師把它分一分,然后問:“老師是怎么分的?”待同學們明確了“平均分”后(板書: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整個月餅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學語言來說,是整個月餅的1/2。(板書:1/2)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寫2,橫線上面寫1,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生讀)誰能說一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這半塊是整個月餅的1/2?,(指另一塊)這半塊是整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也是 1/2)